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儿科手册

虫咬皮炎

书籍:儿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477页(935字)

【病因】 皮肤受跳蚤、蚊子咬伤或蜂子、蝎子螫伤所致的皮肤炎症。

【临床表现】 损害多见于暴露部位,并有不同程度的痒感或疼痛,重者甚至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损害因致病原因不同而有差别。

一、跳蚤叮咬:好发于下肢及腰部,可见小出血点,周围绕以红晕或风团,有的中央有刺伤痕迹,损害成群发生,或曲折排列,有抓痕、结痂或继发化脓感染。

二、蚊子叮咬:多见于面部、躯干等处,损害为粟粒大小的红斑、丘疹,周围红晕或有风团。

三、蜂螫伤:各种蜂子(蜜蜂、黄蜂、土蜂等)螫伤处,均有烧灼感或疼痛,不久出现红肿,中心有小出血点或蜂刺,重者可形成水疱,甚至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烧、恶寒、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等。

四、蝎子螫伤:受螫后立即感觉疼痛难忍,小儿哭闹,然后局部红肿,有时可形成水疱,严重者也有全身中毒症状。

【诊断】 根据有虫咬(螫)的历史或找到该虫,夏季多见,结合临床特点,可以诊断。但应与丘疹性荨麻疹鉴别,后者多见于小儿,痒而不痛,常反复发作,损害为枣核形丘疹样风团,有的有水疱,好发于躯干、四肢,散在或成群。

【治疗】 禁忌搔抓及热水烫洗。损害为红斑、丘疹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泛发全身者应给抗组织胺药,如有继发感染,可外搽新霉素软膏。

对于蜂螫或蝎螫,如皮肤遗留毒针,应拔除,并涂以10%氨水或5%苏打水,以中和毒素减轻疼痛。有条件者可在受螫处皮下注射1%盐酸吐根碱(盐酸依米丁),小儿按每公斤体重0.5毫克计算,疼痛可以很快消失,并减轻中毒症状。也可用0.5~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土方可选用齿苋或椿树皮或嫩叶适量,捣烂后用蛋清调糊敷患处。

对中毒者,可对症处理,必要时应进行抢救。

上一篇:新生儿脓疱疮 下一篇:儿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