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热变形与矫正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铆工实用技术手册》第550页(10523字)

1.钢材受热变形的原因和防变形措施

人们都知道,钢材焊接后都要产生变形,其原因及防止措施概括如下。

(1)受热变形的原因

①胀缩应力。焊接时,焊缝及热影响区受热而膨胀,但由于受到周围金属的阻碍而不能自由膨胀,此时产生压应力;冷却时,焊缝及热影响区要收缩,但又受到周围金属刚性的牵扯而不能自由收缩,而产生拉应力。由于以上所述两种应力的存在使焊件产生了变形。

②金相组织的转变。焊接后,焊缝及热影响区的金属,由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在连续冷却时,奥氏体是在一温度范围内进行转变,因此往往得到混合式组织,如珠光体加索氏体,索氏体加屈氏体,屈氏体加氏体等。随着温度的降低,转变产物的硬度随之提高,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也随之增大,因此产生了收缩,焊件发生变形。

(2)防变形措施

铆工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有效地防止了焊件的变形,概括起来大致有:反变形法、对称受热法、加大断面法、自由胀缩法、热量集中法和缩小温差法等。下面分别叙述之。

1)反变形法

将焊件向将要变形的反方向摆放或变形,焊接后与预先的反变形相抵消,而使焊件达到设计的平整度。

常用反变形的构件有组对H钢的翼板和对接板等,为了使读者有个基本的依据,下面列表8-2以供参考。这是因为,焊接后的变形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材质、焊接方式、焊接电流大小、焊接速度、冷却速度、腹板和翼板的板厚比和设计要求的焊角高度等,故除参考此表外,还应选一试件试验后方可决定实际的变形量为最合适。

表8-2 手弧焊时的反变形值 (mm)

①胎具和方法:对于H钢翼板的反变形,如图8-65和图8-66所示,分别为在立式压力机和卧式压力机进行反变形的胎具和方法,下面仅以图8-65在立式压力机进行反变形为例讲述,卧式反变形从略。

图8-65 反变形板的立式压制胎具和方法

1-压力机底座;2-滑道;3-连接板;4-压紧螺栓;5-限位角钢;6-被压板料;7-压力机顶头;8-限变形量下垫板(t=6);9-样板;10-H钢

图8-66 反变形板的卧式压制胎具和方法

1-上胎;2-被变形板;3-下胎;4-托滚

②反变形量的确定:除参考表8-2外,还应选一试件焊接后再确定,如本例,焊脚高度设计要求为12mm,焊三遍,查表反变形量为3.75mm,经埋弧自动焊试验后为6mm。应以试验数据为准。

③样板的作法:如图8-65所示,样板宽度与翼板等宽,并中心线处切出一缺口,以检验所压的线是否在板的中心。

④胎具的制作:用角钢5的目的,立面作为横向限位铁,平面作为压下量的限位铁,其厚度等于反变形量6mm;下胎板8与角钢5的平面配合使用起到限制压下量的作用。在吊车的配合下,随时用样板检查,适当调整压力机的压力便可得到设计的反变形程度。

⑤对接板的搁置反变形:如图8-67所示,为对焊一底板采用反变形方法示意图,此法的关键是确定限位铁的厚度,可根据经验参考表8-2确定。

图8-67 对接板搁置反变形

2)对称受热法

任何形式的钢结构,焊接时要对称受热才能改善防变形效果。图8-68和图8-69所示为不对称受热引起变形的实例。图8-68为从一大板上切下的长条板,一边为原始边,一边为气割边,割后向气割边弯曲了30mm;图8-69为拼接法兰盘,由于焊工误操作不对称焊接而引起较大变形。根据这些经验,焊接一切结构时都应接受此经验行事。图8-70所示为圆筒体对称施焊防弯曲的方法;图8-71所示为贮罐底板由内向外对称分段退焊法防变形方法。

图8-68 气割不对称变形实例

图8-69 电焊不对称变形实例

图8-70 筒体对称施焊防弯曲

图8-71 贮罐底板对称退焊法防变形

3)加大断面法

人人皆知,厚板变形小,薄板变形大,这是什么原因呢?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刚性问题,厚板的断面大,所以刚性就大;薄板的断面小,所以刚性就小。

如图8-72所示,为冷加工加大断面防变形实例,从图中可看出,原始的板或筒体断面较小,经加工后断面增大,故加工后的刚性要比加工前的刚性大得多,使用时变形就小。

图8-72 冷加工加大断面防变形实例

(a)、(b)加大断面前后的板材;(c)加大断面前后的筒体

如图8-73所示,为热加工加大断面防变形实例,从图中可看出,原始的底板或筒体或法兰,其断面较小,经增加型钢或夹具后其断面加大,故后者比前者的刚性大,变形小。图8-74所示也是热加工加大断面防变形实例。

图8-73 热加工加大断面防变形实例

(a)加大断面前后罐底板;(b)加大断面前后筒体;(c)加大对焊法兰断面

图8-74 热加工加大断面防变形实例

(a)大型贮罐抗风圈;(b)焊接环缝用胀圈;(c)焊接纵缝用防变形板和引弧板

4)自由胀缩法

前面已经说过,构件产生变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自由胀缩而产生应力,根据这一原理,如果能使焊缝自由胀缩,便可防止变形。

如图8-75所示,图(a)为球罐壳体焊接顺序,图(b)为贮罐底板焊接顺序,皆应先纵后横。其原理是:将各瓜瓣(或中幅板)先焊为一环带(或长条),焊时因不受横缝限制,能自由胀缩,待相邻所有纵缝焊完全冷后,再焊其中间的横缝,又成了带与带(或长条与长条)之间的自由胀缩,故能达到防变形的目的。

图8-75 自由胀缩防变形实例

(a)球罐壳体先纵后横;(b)贮罐底板先纵后横

5)热量集中法

热量集中,一则加快了焊接速度,二则减小了热影响区,因而产生金相组织转变的区域减小,所以能减小变形。按热量集中程度由大到小可排列为:氩弧焊、埋弧自动焊、手工电弧焊和气焊。同样一个构件,用气焊变形大,用氩弧焊变形小,就是这个道理。

6)缩小温差法

这里的温差是指被焊件与空间温度的差。温差大散热就快,变形大,这是因为金相组织转变的产物的性能与冷却速度有关,对于有淬硬倾向的低合金结构钢会产生淬硬组织,使焊缝产生裂纹。对此,常采用的防变形措施是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使温度差减小,可有效地防止变形。

2.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深度和位置的原理分析

在钢结构的生产中,常利用加热后的热胀和冷缩来处理很多工艺缺陷,从而达到正确组焊之目的。为了更好地将热胀冷缩原理应用于实践,下面分析几个例子,说明加热温度、深度和位置的正误原理。

(1)利用热胀时的加热温度、深度和位置

如图8-76所示,为组焊H钢一侧翼板时的情况,C点点焊后,前方出现间隙,为了缩小A处的间隙,可在B处加热,约加热至200℃时,A处便徐徐往内移动,约300℃时,间隙消除便可点焊,直至翼板组焊完毕。这是因为钢材受热后,原子活动能力加大,同时原子间隙也加大,所以产生膨胀。因为板是有一定厚度的,外侧温度高于内侧温度,外侧伸相对内侧缩短,所以A处往内移动。

图8-76 利用热胀加热温度、深度和位置原理分析

至于加热深度,试验表明当C处点焊后,在B处加热,开始时A处往内移动;当加热至300℃左右时,A处已紧贴腹板;继续加热后,A端又徐徐往外移动形成间隙;当B处的内外温度大约相同时(即温差很小时),间隙不再扩大,这是因为内外的伸长量基本相等,无一侧的伸,哪有另侧的缩,所以又恢复到原来的间隙。

这里也顺便谈一谈加热位置,如图中的俯视图,当只加热D沿时,除往内移动外,还往E边移动;同理,只加热E沿时,往D边移动,所以,为了缩小间隙,加热时要两侧对称加热或只在中部加热或全加热,偏心加热会形成立弯。

结论:利用热胀缩小间隙时,加热温度和深度不限,但必须有温差。加热位置要对称。

(2)利用冷缩时的加热温度、深度和位置

【例1】 如图8-77所示,图(a)为加热后收缩使封头直径缩小,图(b)为加热后收缩使翼板平直,两者的加热温度是相同的,即必须加热至钢材的临界温度以上30~50℃(注:整体加热温度不到临界温度,但表层某一深度已达到临界温度,也会产生相变,冷却后也有收缩值,只是小而已),然后冷却,才能有较大的收缩值。这是因为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30~50℃时,钢材由原始组织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后转变为断面收缩率较大的其他组织,也就是说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同素异构转变——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因而产生了收缩。

图8-77 利用冷缩加热温度、深度和位置原理分析

(a)加热后收缩封头直径;(b)加热后矫正翼板弯曲

至于加热深度,(a)图和(b)图是不同的,(a)图必须内外同时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30~50℃才能产生较大的收缩量;(b)图除了保证上述的加热温度外,还必须具有温差,才能达到矫正的目的。这是因为上侧温度高于下侧温度,上侧收缩量才能大于下侧收缩量,才能达到矫正的目的。如果上下侧温度相同,是不能达到矫正目的的。为达此目的,加热时要快,宽度30~40mm,且必须上下有一定温差。单面加热就能达到有一定温差。

结论:利用收缩处理工艺缺陷时,属于缩小直径或长度的构件,加热温度要超过临界温度,加热深度要透,加热位置要内外结合;属于冷缩矫正弯曲的构件,加热温度要超过临界温度,加热深度为板厚的为宜,加热位置要居中。

【例2】 如图8-78所示,图(a)为加热后收缩H钢旁弯的图例,图(b)为加热后收缩矫正平板立弯的图例。

图8-78 利用冷缩加热位置和深度原理分析

(a)H钢旁弯的冷缩矫正;a′:错误;a″:正确;(b)平板立弯的冷缩矫正;b′:错误(两面温差较大);b″:正确(两面温差较小)

加热温度同例1所述,这里只以此例分析加热位置和深度。

以图(a)为例分析,a′图是错误的,因为加热位置超过了腹板,在矫正翼板立弯的同时,腹板上部受热,如果多个这样的三角形共同起作用,在翼板的立弯得以矫正的同时,整H钢会产生立弯,矫此损彼;a″是正确的,不论用高或低的三角形加热,还是只在边缘弧状或线状加热(微小弯曲时使用此形状),都没有超过腹板,加热收缩后,只能使翼板得以矫正,腹板不受影响。

以图(b)为例分析,b′图和b″图,从图中所画的各种加热符号看,都是正确的,三角形高的、宽的收缩量大,低的、窄的收缩量小,只在边缘加热的收缩量最小。b图是错误的,因为它只在一面加热(或未加热透),两面的温差太大,多个这样的三角形加热收缩后,立弯得到了矫正的同时,也产生了平弯;b″图是正确的,因为它两面加热或加热较透,两面的温差较小,只矫立弯不会引起平弯。

利用收缩矫正工艺缺陷时,属于H钢类型的翼板立弯,加热高度不能超过腹板;属于平板类型的立弯,加热高度不受限制,但必须加热透或两面加热,以防产生平弯。

3.中凸变形的基本原理和防变形、矫正变形措施

在热加工中,常遇到中凸变形的情况,如图8-79所示,这种变形多发生于薄板件,小规格独板和大规格拼接板都可能发生。

图8-79 罐底板的中凸变形

(a)焊前底板形状;(b)焊后底板形状(内或外凸)

(1)产生中凸变形的基本原理

如图8-79中的罐底板,点焊前为平板,焊后壁角焊缝处内外受热,尽管采用了分段退焊法、对称焊法、减少线能量等措施,仍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中凸变形,其基本原理主要是受热的周边产生了金相组织转变,转变后的组织较原始组织的断面收缩率大,冷却后引起周边收缩,相对中部伸长,面积增大,所以形成中凸变形。这种中凸变形可能向内也可能向外。

(2)防中凸变形的措施

预防中凸变形的措施很多,如加大断面法、预伸长法、水冷法(焊前在罐内装水)等,这里仅举前两法说明其原理。如图8-80所示,图(a)为加大断面法,焊前将底板中部压上重物,实际上就是加大了底板的厚度,即加大了断面,断面大则刚性大,变形就小,但这种方法焊后存在着较大的应力;图(b)为预先使受热变厚部位伸长,为了真正达到变薄伸长的目的,锤击时要在厚平台板上进行,不能空打或悬打。焊接后变长的周边收缩到原始长度,即是说整个底板并没有发生收缩和伸长变形,也就不会产生中凸变形了。

图8-80 防中凸变形措施

(a)加大断面法;(b)使受热部位预先伸长法

(3)矫正中凸变形的措施

矫正中凸变形的措施也很多,主要还是根据变形原理而实施的。如图8-81所示,从一整板上割下一薄板圆板,便产生了中凸变形(随板厚的增加,这种变形便会减小),矫正的方法主要有锤击法和点状加热法。

图8-81 矫正中凸变形措施

(a)锤击法;(b)点状加热法

图(a)为锤击法,使受热变厚的周边伸长,与未受热的其他部位相平衡,便可消除中凸变形,锤击时要在厚平台板上进行,其锤击顺序是由外圆周向内圆周,假设锤击力不变,锤击点由外向内应逐渐减少,一遍不行可两遍,但前后的锤击点要错开,以使变厚的部位均匀伸长。这个锤击顺序是正确的,其基本原理是因为周边是自由端,变薄伸长有去向,当然这种去向越往内越显得小;反之,哪里高锤击哪里,先从中部开始,中部是封闭端位,即使叫它伸长也无伸长的去处,况且也不能伸长,越伸长中凸变形越严重,从这种分析看来,由外向内的顺序是正确的。

图(b)为加热法,其加热矫正也是根据变形原理而实施的,其方法如下述。

1)点状加热温度

要使加热后收缩量最大,其加热温度要超过相变温度30~50℃,并保温一段时间,使珠光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空冷或浇水后奥氏体又转变为其他形式的断面收缩率大的组织,使钢板产生收缩变厚。

在收缩时,为了增强矫正效果并避免冷却后在加热处产生小突泡,加热之后可用木槌轻轻锤击加热处和周围,锤击加热处是促使其变厚,锤击其周围是帮助收缩。

2)加热顺序

加热顺序应由内向外梅花状进行,加热点数由内向外应逐渐减少,因为越往外变形越小,一次不行可两次,但前后加热点应错开,以使变厚部位更均匀。

3)点状加热直径和间距

点状加热常采用梅花式,厚板加热点直径大一点,薄板小一点,但一般不小于15mm,其间距可参考图中a、b、c。

4)加热后的收缩

加热后,为了加强矫正效果,应使收缩速度加快,以提高矫正力。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用浇水的方法帮助收缩,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①从季节来分析:数九寒天气温达零下10~30℃,水的温度为零上几度,此时空冷要比水冷速度快,应采用空冷;炎热的夏天,气温高达零上30~40℃,水的温度在10℃左右,此时应浇水冷却。

②从材质分析:低碳钢含碳量低,即使冷却速度再快也不会产生淬硬组织或裂纹,此时应选用冷却速度快的方法;低合金结构钢和含碳量较高(C>0.25%)的钢种,快速冷却后会产生淬硬组织甚至产生裂纹,此时应选择冷却速度慢的方法使之收缩。

4.热胀冷缩在矫正中的应用

物体的热胀冷缩规律普遍存在于钢结构的生产制造中,其影响是一分为二的,有利也有弊。

其弊的方面是人们所熟悉的,如受冷后收缩引起变形,使结构失去原来的平衡状态和几何尺寸,必须经过矫正后才能达到设计要求,浪费了人力物力,拖延了工期。

热胀冷缩也有其利的方面,在很多场合下可以利用热胀冷缩规律处理很多工艺缺陷,从而满足了工艺的需要。

下面举一些利用热胀冷缩解决生产问题的实例,以启示读者务必重视热胀冷缩现象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1)热胀的应用实例

钢材受热后,原子的活动能力加大,其间距也加大。依加热温度的不同,可能产生或不产生相变,但体积总是增大的,在实际生产中主要是利用体积增大的一瞬间而使几何尺寸发生变化,从而达到组焊工艺的要求。下面仅举在生产中常遇到的几个例子说明如下。

图8-82所示为利用热胀进行矫正的例子。

图8-82 利用热胀进行矫正的例子

(a)对接板间隙大;(b)绞刀叶片间隙大;(c)腰鼓形锥台间隙大;(d)、(e)筒体端口局部错边

图(a)为澄清槽锥台的一扇展开料,由三块板拼接而成,主要的组对缺陷是边缘的三角板,由于单侧气割后,对接边起拱,影响正常组对。采用在对边加热的方法,间隙很快缩小,当缩小到需要的间隙时,立即点焊以固定,便可达到组焊的目的。

图(b)为螺旋叶片在组焊过程中,由于叶片压制的误差,内侧不贴紧芯轴,处理方法可在下侧的外缘处加热,由于热胀,内缘自动靠近芯轴,间隙合适后点焊,从而达到组焊的目的。

图(c)为用胎具压制的锥台,由于压制胎具有缺陷,使锥台形成腰鼓状,中部间隙5~6mm,影响组焊,其处理方法是:将两端间隙合适处点焊,在中部两侧均匀加热,由于热胀,增大的体积只能往自由部位的间隙处移动,因此使间隙缩小,在缩小的同时用锤往下击打,当缩小到所需要的间隙时,立即用小电流点焊之。

图(d)、图(e)为处理筒形件局部错边的例子,如图(d),由于内侧热胀,端头便往外移,当移到不错边时立即点焊;图(e)为锥台与圆筒相对时,锥台上口出现局部错边,可利用在上筒体对应部位加热的方法,使体积膨胀减少错边量点焊之(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处理之)。

(2)冷缩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冷缩,是指钢材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上30~50℃,产生相变,即由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后奥氏体转变为断面收缩率较大的其他组织,因而产生收缩;若加热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下,只有表层部分达到或超过相变温度,产生相变,因此收缩力不大。所以利用冷缩矫正构件的几何尺寸或形状时,要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上30~50℃,使珠光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后才能取得最大收缩效果。

如图8-83所示,为利用冷缩矫正的例子。

图8-83 利用冷缩进行矫正的例子

(a)封头端口直径大;(b)组对H钢翼板内收;(c)筒体弯曲;(d)角钢弯曲

1-另加半圈焊道;2-原焊道

图(a)为电脱盐罐所用封头,材质16MnR,设计外周长10254 mm,实际外周长10284mm,比设计周长大30mm,直径上大10mm,错边量超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端口100mm高度范围内加热,使端口直径在允差范围。

加热工具:三个汽油喷灯,三台气焊烤把。

加热温度:750~800℃左右。

加热部位:内外100mm高度范围。

冷却方式:空冷。

效果:全冷后盘取外周长为10268 mm,比设计周长还大14 mm,即直径较设计大4.5mm,错口量在允差范围。

图(b)为组焊后的H钢,材质Q235A,焊接后翼板内收8mm,采取了加热后收缩的方法,使之满足了设计要求。加热温度在750~780℃,并跟踪浇水,矫正量过大或过小时以加热调节;

图(c)为筒体弯曲变形,原因是在下侧开孔焊接后收缩造成,可在凸侧加焊半道焊缝处理,经收缩后弯曲度由原来的15mm缩为8mm,在允差范围,满足了设计要求。为了提高收缩率,可在筒体两端垫以工字钢,使焊缝部位因自重下垂,以帮助上部收缩。这样处理若收缩量还不够,可在平台与筒体间加一倒链拉紧,以增加收缩量;

图(d)为常用的以冷缩方法矫正角钢弯曲的情况,材质Q235A,加热三角形的个数可根据变形程度定,加热温度也应视变形程度定,最高不得超过730~750℃,最低300~500℃皆可,这是因为,300~500℃虽然不到相变温度但表层的一部分深度已经达到了相变温度,所以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收缩量。加热温度高或低皆有不同程度的收缩量。加热三角形的高度也应视变形程度决

定,最小时可只加热边缘,最大时不能超过边宽的,最起码应离开另边的根部一个距离,以防引起另边的立弯变形。

以上是利用热胀冷缩处理工艺缺陷的例子,当然还可用机械、半机械或手工方法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