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检验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焊工简明实用手册》第721页(2257字)

有关力学性能的检验请参见第六章第三节。

(一)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

熔化焊、电阻焊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按GB 2654-1989《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进行,可测定布氏(HB)、洛氏(HR)和维氏(HV)硬度。

焊接接头硬度测定位置应选择在焊接接头横截面上;堆焊金属的测定位置应在相应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的平面上。为了准确地选择测定位置,可用腐蚀剂轻蚀其接头,使接头各区域显示清晰,再按图9.2-1中的标线位置测定硬度。

图9.2-1 不同焊接接头硬度测定位

(二)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利用放大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放大结构检查焊接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组织、偏析及分布状态。通过微观组织分析,来研究母材、焊接材料与焊接工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焊接接头组织分析,一般先进行宏观分析,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显微金相分析。

焊接接头组织分析可以分成三部分:

1.焊接接头的宏观分析

宏观分析区别于显微观察又可称为低倍检验。直接用肉眼或通过20~30倍以下的放大镜来检查经浸蚀或未经侵蚀的焊接接头截面,以确定接头质量。宏观分析的特点是能在一个很大的视域范围内,对材料的不均匀性、缺陷形态及分布等进行检测和评定。

2.断口分析

断口分析的目的有三:①判定断裂性质,寻找破断原因;②研究断裂机理;③提出防止断裂的措施。因此,断口分析是事故(失效)分析中的重要手段。在焊接检验中主要是了解断口组成、断裂性质、断裂类型、组织状态与缺陷形态及其对断裂的影响等。断口分析一般包括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方面。前者指用肉眼或20倍以下的放大镜分析断口;后者指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研究断口。一般来讲,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不可分割,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

宏观断口分析主要是看金属断口上纤维区、放射线和剪切唇三者的形貌、特征、分布以及各自所占的比例,从中判断断裂的性质和类型。如果是裂纹,就可以确定裂纹源的位置和裂纹扩展的方向等。

微观断口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确认宏观分析的结果,它是在宏观分析基础上,选择裂纹源部位、扩展部位,快速破断区等。

3.焊接接头的显微金相分析

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分析包括对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分析。

焊接金相检验是在焊接接头上截取金属试样经加工、磨光、抛光和选用适当的方法显示微观组织后,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下进行组织观察,并根据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标准、图谱,定性或定量地分析接头的组织形貌和特征,由此评定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的检验方法。

(三)焊缝金属化学试验分析

1.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可按GB 4334.1-1984《不锈钢10%草酸侵蚀试验方祛》、GB 4334.2-1984《不锈钢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GB 4334-1984《不锈钢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GB 4334.4-1984《不锈钢硝酸-氢氟酸腐蚀试验方法》以及GB 4334.5-1984《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方法》进行,以评定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倾向。

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样的选取应与产品同钢材、同焊接工艺。被检验面即为与腐蚀介质相接触的使用表面。腐蚀试样应包括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金属表面。

2.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中铁素体含量的测定

焊后状态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堆焊金属中铁素体含量(体积百分比)的测定可按GB 1954-1980《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进行。可分为金相法和磁性法两种测量方法。

3.焊缝金属化学分析

焊缝金属化学分析可按GB 223.1~GB 223.7-1981《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化学分析所用细屑,其厚度应小于1.5mm,可用钻、刨、铣等机械加工方法获得。取样区应离起弧、收弧处15mm以上,距母材5mm以上。

分析碳、锰、硅、硫、磷,取屑量不少于30g,若还要同时分析其他元素时,取屑量应不少于50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