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果蔬保鲜手册

姜的贮藏保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果蔬保鲜手册》第395页(1301字)

1.贮藏特性

姜可分为竹节姜和肉姜2大类,前者辣味强,水分含量低,适于贮藏。肉姜产量高,辣味淡,含水量大,适宜鲜销。按品种分,片姜和黄爪姜(芽不带红色)耐藏性较好。姜性喜温怕寒,贮藏适温13~14℃,温度在10℃以下出现冷害,受冷害的姜呈水浸状,在环境温度回升后极易腐烂。姜没有生理休眠期,采后条件适宜即可发芽生长。姜的收获可分3次进行。第一次是挖母姜,在长出5~6片叶时进行。母姜抗性差,收获又正值炎热的夏季,故收后不能用做贮藏;第二次是收嫩姜,一般在立秋后进行,这时收获的姜也不能贮藏,只能做鲜食或短期存放;第三次是新姜的正式收获期,一般在立冬前后。

2.推荐贮藏条件

温度:13~14℃;相对湿度:90%~95%。

3.贮藏技术要点

(1)贮藏用姜应适时晚采,以地上部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时为宜。

(2)收获初期的姜脆嫩、易脱皮,应在20~25℃的较高温度下,先贮放30~40d,使根茎逐渐老化不再脱皮,剥除的茎叶疤痕逐渐长平,顶芽长圆,这个过程叫愈伤,通过愈伤可以提高姜的耐贮性。

(3)由于姜的贮藏适温较高,所以生产中常采用埋藏、窖藏和浇姜(水藏)等简易方法贮藏。①埋藏。以浙江杭州嘉兴地区为代表的贮法。姜窖为圆形坑,直径约2m,窖口直径略比窖底大,挖出的土围在窖口四周并踩实,窖总深度约2.3m,每窖贮量不少于2500kg。窖坑内直立4~5个用芦苇或竹竿做的通风束,将选好并经晾晒的姜散堆在坑内,堆至窖口呈馒头形,上面覆盖姜叶,四周覆一圈土。入贮初期,要经过一段较高温度的愈伤期,贮藏中期随气温下降,要分次增加覆盖物,要求四周厚,中央薄,气温较低时,应堵塞通风束,填没窖顶裂缝,并用稻草制作的圆顶形盖盖顶,在东、西、北三面设置风障。贮藏后期,应依次减少覆盖,防止窖温太高,造成烂姜;②窖藏。井窖、棚窖和土窑洞也可贮藏姜,可以采取窖内散堆、地面架床堆放、装筐堆码等形式。地面架床的一般做法是,收获后的姜在阳光下晾晒1~2d,使表皮失去一部分水分以利贮藏。然后在窖内离地面300mm处用木条架设姜床,床上放稻草,再把生姜分层堆放在床上。最上面覆盖潮湿的洁净河沙15~30cm厚,这样既可以防止窖内水气凝结成水珠滴在姜上,又能防止空气干燥而使姜失水干缩。管理过程中,同样要掌握“两头防热,中期防寒”的原则。其次应注意,入贮前要对窖内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姜堆不可太高和太宽,堆内也要设置通风装置,通过加湿或通风及时调整相对湿度;③浇姜(水藏)。浇姜是夏季临时贮藏姜的一种方法,将姜块装筐,摆放在具有散射光的荫棚内,筐下垫枕木,码2~3层筐高,视天气情况每天向姜筐浇清水1~3次,须浇透,水温应在15℃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