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急诊影像诊断手册》第143页(1063字)

本病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引起脑静脉回流障碍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的主要原因。病因为:①非感染性,常见原因为妊娠产褥热、颅脑外伤、消耗性疾病、心功能不全、某些血液病、高热及口服避孕药等。血栓以上矢状窦最多见,并常伴发大脑上静脉血栓形成。②感染性,可为全身性、局部性和化脓性感染,常见于副鼻窦、中耳乳突炎及眼眶部感染经导静脉和板障静脉蔓延到硬脑膜和静脉窦,以海绵窦与乙状窦血栓形成多见。

病理改变:窦血管内血块凝固,有的重新沟通。窦壁可见坏死,有红细胞渗到脑组织和脑脊液中。大脑可出现水肿,脑白质可有点状出血灶,甚至发生出血性梗塞和脑软化。如血栓为炎症性者,窦内可充满脓液,邻近常伴有脑膜炎症、脑梗塞及脑脓肿。

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可出现局灶性神经症状,如肢体瘫痪,全身或局灶性抽搐,颅神经麻痹等。全身症状,如发热、意识障碍、头痛及呕吐等。

【CT诊断】

呈弥漫性脑水肿。相应静脉引流区出现双侧对称性或单侧性脑梗塞,或伴梗塞后出血。静脉窦内血栓呈高密度带状影,在低密度梗塞区衬托下呈“带征”(Cord Sigh),增强扫描可显示闭塞静脉,硬膜窦区的脑皮质明显强化,还可见静脉窦内呈充盈缺损改变的血凝块影(Delta征),出现率为35%~75%。

【MRI诊断】

急性期(1周内) 静脉窦流空效应的无信号影消失,窦内血栓T1加权像上呈等信号或部分高信号,T2加权像上呈典型的低信号。在MR静脉造影上表现为血栓形成局部静脉管腔信号消失,血管呈中断状。亚急性期(1~2周):静脉窦演变为在各成像序列上均呈高信号,常持续数月。慢性期(2周后):可因血流再通而在血栓间重新出现流空的低信号影。邻近区脑梗塞呈长T1信号及长T2信号。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合并的脑梗塞多为对称性分布。

【血管造影与DSA诊断】

脑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颈动脉造影可显示动脉充盈滞缓,严重脑水肿时可见动脉移位。静脉造影可见静脉窦显示中断,有时可见静脉窦内充盈缺损。海绵窦血栓形成时,海绵窦多不显影,颈内动脉有受压推移征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