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美容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容医学临床手册》第393页(1856字)

冷冻疗法是利用致冷物质产生的低温或超低温达到治疗或美容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低温作用的生物学原理】

低温对生物体的作用是一种综合性的生物学效应,持续或间断的低温可使组织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变性坏死。引起组织损伤与坏死的机理比较复杂,与下列几点有关:

(1)组织及细胞的机械性损伤。组织受到低温作用时,细胞内外水分冻结,形成冰晶,复温融解时细胞内微细冰晶失热而再晶化,形成更大的冰晶,给细胞造成严重的机械损伤。

(2)细胞发生中毒性反应。细胞内外水分形成冰晶,使细胞脱水、皱缩、电解质浓缩及酸碱度改变,致使细胞中毒死亡。

(3)细胞膜的类脂蛋白复合物变性。

(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细胞缺血而死亡。

【常用致冷剂及适用范围】

用于冷冻治疗的致冷剂有液体氮(-196℃)、液体氧(-183℃)、固体二氧化碳(-70℃)、氧化亚氮(-40℃)、氟利昂12(-60℃)、氟利昂13(-90℃)、氟利昂22(-70℃),其中液体氮最常用,其次为固体二氧化碳,氟利昂在眼科较为常用。有碍容貌和形体美的疾患均可酌情使用冷冻技术,如扁平疣、寻常疣、睑黄疣、疣状痣、皮脂腺痣、脂溢性角化病、雀斑、色素痣、蜘蛛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瘢痕疙瘩以及结节性痒疹等,颜面部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亦有较好疗效。

【使用方法】

视损害性质、面积、深浅及表面情况,可分别选用。

1.局部蘸点涂敷法

用棉签、棉球或纱布块,浸蘸适量液氮后立即涂布或点压于损害表面,需重复2~3次,并保持1~2min,适用于范围较小的表浅性损害。

2.接触法

选择与损害大小形状相当的冷冻金属头,经液氮处理致冷后,直接置于损害表面,并施加一定的压力。治疗时间视情况而定,每次用几s到2min不等,一般需反复冻融1~3个周期,适用于治疗较深在的损害。

3.喷射法

将液氮盛入治疗容器内,借助其蒸发产生的压力,把冷冻剂喷射到损害表面进行治疗。本法适用于罹患面积较大、表面凹凸不平损害的治疗。亦可用注射针头制成喷头,使冷冻剂集中于一点上,用于治疗雀斑、色素痣等。

【副反应】

治疗过程及治疗后会产生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初期局部肿胀、疼痛,数小时至48小时内出现水疱或血疱,疱破后有大量渗液,1~2周内干燥结痂,约3~4周痂皮脱落,局部可留下白斑,有时有轻度萎缩性瘢痕。少数病人可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缓慢等症状,多与体质较差、精神过度紧张有关。

【注意事项】

(1)认真掌握适应症,根据损害性质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做好必要的解释,说明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应和治疗后应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结痂让其自然脱落等护理知识。

(2)治疗后局部疼痛有时较为剧烈,可给予镇痛剂。

(3)对海绵状血管瘤病人治疗后,可能发生继发性出血,应有所警惕。

(4)在皮下脂肪较少并有神经干浅表分布的部位做冷冻治疗时,应掌握时间和深度,以免损伤神经。

(5)年老或体质虚弱者,有寒冷性荨麻疹、冷球蛋白血症、雷诺氏征以及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宜做冷冻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