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病
书籍:肉类工业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肉类工业手册》第745页(904字)
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是由放线菌(Actinomyces),主要是由牛放线菌(A.bovis)或林氏放线杆菌(A.Lignieresii)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猪、羊发病者较少,马则例外地发生,人也可感染。病的特征为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
(一)宰前检验
牛放线菌病常见头、颈部皮肤、舌、下颌骨出现放线菌肿,病灶不能移动,硬而有痛感;病变部皮肤常自行破溃或形成瘘管,从中流出灰黄色、常混杂硫磺颗粒样的黏稠脓液。唇、舌染病,则表现流涎、采食及咀嚼困难,久病的舌硬肿,并在其周缘形成圆形小结节,间有溃烂,流出恶臭液体。
猪放线菌病常发生在乳房、耳壳、扁桃体和颌骨的肿胀。马常发生精索的增生肿胀,有时也可于颌骨、项颈部或髻甲部发生放线菌肿。
(二)宰后鉴定
主要是受害器官和组织的个别部分形成结节样增生物或最终成为脓肿。可见下颌骨肿大,骨质疏松,似蜂窝状,其中形成瘘管,并常流出带颗粒的灰黄色脓液,病变部淋巴结肿胀。舌背横沟出现小结节或形成蕈状突起和糜烂,木舌。乳房局部或全部变成坚硬的肿块,形成瘘管或坏死等。全身化病变者极少见。
(三)处理
(1)疾病过程全身化,在肉尸、内脏及骨骼均有病变时,全部作工业用或销毁。
(2)头部骨骼和肌肉有病变时,将整个头部作工业用或销毁。
(3)仅舌或内脏器官有病变,且病变轻微者,可割除病变部分作工业用或销毁,其余部分不受限制出场。
(4)仅头部淋巴结发生病变时,将淋巴结割除销毁,头不受限制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