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的结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普及出版社《老年眼病医疗保健手册》第5页(2491字)

一、眼球壁

1.纤维膜

纤维膜是眼球壁的最外层。具有容纳眼球内容物,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由角膜、巩膜和角巩膜缘组成。

(1)角膜:角膜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黑眼珠”,由致密的纤维组成。角膜实际上是一层透明的膜状物,之所以“黑”,是因为角膜后方的色素膜的缘故。角膜分5层,由外向内依次为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其厚度中央较薄平均为0.5毫米,周边较厚平均为1毫米。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所以角膜划伤或有异物时,会引起患者眼部较强的刺激反应,出现怕光,流泪等症状。角膜就像照相机的镜头,只有在它透明的时候才有可能成像,所以,角膜的疾病会影响我们的视力。角膜营养主要靠外界的空气和眼内的房水。

(2)巩膜:巩膜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白眼珠”。其质地坚韧,主要有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巩膜的血管和神经分布较少,新陈代谢慢,所以巩膜的炎症症状较轻,病程长,且容易被忽视。

(3)角巩膜缘:即角膜与巩膜的连接处,外观上可见1毫米宽的半透明区。小梁及Schlemm氏管等重要结构均在此区。此处结构较薄弱,当受到外伤时(如拳击伤),此处易破裂。内眼手术的切口一般也选在此处。

2.色素膜

色素膜是眼球壁的中间层。因其含丰富的色素和血管,颜色像紫色的葡萄,故又叫血管膜或葡萄膜。它分前、中、后三部分,即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色素膜含有丰富的色素以遮挡多余的光线进入眼内,给眼球构成一个暗房,从而使眼内的光线清楚地成像到视网膜上。

(1)虹膜:虹膜为最前部的色素膜,在靠近Schlemm氏管的后内侧,突然离开角膜缘部的里面,伸向角膜后部空间,其中间留一圆洞为瞳孔。虹膜是我们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眼内组织之一。虹膜里藏着环行的瞳孔括约肌和放射状的瞳孔开大肌,这两种肌肉使瞳孔具备了类似照相机光圈的功能,即光线强的时候,瞳孔会自动缩小,光线弱时会自动散大,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使我们所注视的物体清楚地成像到视网膜上。

(2)睫状体:睫状体紧接脉络膜前端,它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弯曲,称锯齿缘。睫状体为一三角形切面的结构。睫状体主要产生房水,营养眼内组织并维持眼内压。

(3)脉络膜:脉络膜介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盘周围。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主要营养视网膜的外层。

3.视网膜

视网膜是眼球壁的最内层。其前界位于锯齿缘,后界止于视盘,它与脉络膜重合并附在脉络膜的里面。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被分为十层。主要由视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视细胞又有两类,一类是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及色光,另一类是视杆细胞,主要感受弱光。视网膜的视轴正对点有一呈橙红色的无血管区,在检眼镜下看到颜色较暗,其中心可见一较亮的反光点称为黄斑(也称中心凹)。在此处仅有视锥细胞,是视觉最敏感的特殊区域,黄斑以外视锥细胞减少,而视杆细胞增多。黄斑的鼻侧3毫米处有一边界清楚的淡红色的圆盘,即视盘,又称视乳头,直径约为1.5毫米。它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成视神经穿出眼球的出口,同时也是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四支血管分布到视网膜上的入口。视盘中央的小凹陷区称视杯或称生理凹陷,在持续高眼压情况下视杯的直径可以扩大,所以视杯的改变是诊断青光眼的一个标准。另外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视盘内无感光细胞,所以它在视野上形成一个盲点。

二、球内容物

由房水、晶体和玻璃体三部分组成。

通过瞳孔到达前房充填于前房和后房中(前房前界为角膜后面,后界为虹膜和晶体前面,角膜后与虹膜前面的夹角处为前房角;后房为虹膜后面、睫状体前端、晶体悬韧带前面的环行间隙)

1.房水

自睫状体产生,以维持正常眼压,并且营养晶体、角膜等眼内组织,它最后经过小梁网Schlemm氏管和房水静脉窦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2.晶状体

位于虹膜的后面。是一个双突面的透明体,具有可塑性。晶状体表面上有许多延伸出来的晶体韧带,与睫状体的睫状肌相连,通过睫状肌的收缩调节晶状体的凸度,使距眼睛不同距离的物体清晰地成像到视网膜上。晶状体由晶体囊和晶体纤维构成,晶状体囊为一层有均匀弹力的膜,包绕在晶体的外面;晶状体纤维在不断的生成,并把旧纤维向晶体的中心挤压形成晶状体核,随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扩大,晶状体的弹性减弱,降低了调节能力而形成老视。晶状体上没有血管来直接供应养分,它的营养大部分来自房水。

3.玻璃体

玻璃体中,蛋白质与透明质酸结合在一起,胶原纤维呈薄纱样的纤维支架,这样使玻璃体呈胶体状。玻璃体分玻璃体皮质、中央玻璃体、中央管三部分。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紧密连接处为视盘、黄斑区、血管弓处及玻璃体基部。玻璃体除有屈光功能外,主要对视网膜和眼球壁有支撑作用。玻璃体无血管,代谢缓慢,不能再生,其营养来自房水和脉络膜,当外伤或手术致玻璃体丢失时其空间由房水补充。

上一篇:老年人眼部的生理性改变 下一篇:视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