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诊断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常见肿瘤放疗简明手册》第147页(1177字)

主要靠鼻咽镜检查,鼻咽部肿物活检,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X线检查及临床体格检查。近年来,CT在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帮助临床分期,指导临床治疗,估计预后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凡有条件的地方,治疗前均应尽可能作鼻咽、颅底等部位的CT检查。

任何查不出原因的头痛应进行鼻咽镜检查。最方便最常用的是间接鼻咽镜。另外还有直接鼻咽镜,电鼻咽镜。后二者在检查时先行口咽部粘膜麻醉,因而较麻烦、费时,但观察比较清晰。

鼻咽部肿瘤多位于顶、侧壁,表现为结节状或菜花状,如位于粘膜下,则局部隆起,但表面粘膜尚光整。在检查鼻咽腔时,要注意后鼻孔,软腭等处有否受侵。发现鼻咽部有新生物,应注意观察肿物的大小,范围,色泽,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采取活检以明确肿物性质。活检一般可以自鼻孔探取(多为盲目钳取),口腔采取可以在鼻咽镜的观察下进行,活检较为准确,阳性率高。肿瘤如果是癌,组织脆弱,容易取下,否则不易取下。在活检过程中,切忌施用暴力硬拉,以免大片粘膜撕脱,造成大出血。如发现“肿瘤”是暗蓝色,表面光滑,可能是血管瘤,千万不可轻易活检,以免大出血。对“粘膜下”的肿块,活检阳性率低,可采用细针穿刺抽吸法作细胞学检查,用7号针头或长针头对准肿瘤实质部位进针,掌握好进针深度,抽取肿瘤细胞涂片检查,阳性率亦很高。

颈部无痛性肿块,近来逐渐增大,质地硬且固定,应作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在确定转移性肿瘤后,应仔细寻找原发灶,尤其要仔细检查头颈部各器官。

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 这对诊断鼻咽癌有重要参考价值。EB病毒(EBV)尤其VCA(抗病毒壳抗原)阳性或强阳性,及VCA-IgA抗体阳性或强阳性,应高度怀疑鼻咽癌,但确诊还需病理学检查,不能代替病理活检诊断。

X线检查 主要有鼻咽侧位片及颅底片。鼻咽侧位片主要观察鼻咽腔,正常鼻咽顶壁及顶后壁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cm,当鼻咽腔发生肿瘤时,可见软组织肿块突入鼻咽腔致顶、后壁明显增厚。颅底片主要观察中颅窝骨质结构,如蝶骨大翼,卵圆孔,棘孔、破裂孔、翼突,枕骨斜坡等,颅底骨质破坏表现为骨质溶骨性缺损或正常孔道扩大,边缘不规则。

体格检查 除一般常规检查外,肿瘤情况及每对颅神经均应仔细检查,鼻腔、口腔、外耳亦不应遗漏。

CT检查 对临床诊断,分期,制订治疗方案,估计预后都有指导意义。检查范围包括:鼻咽腔,颅底骨质,咽旁间隙,口咽上部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