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常见肿瘤放疗简明手册》第257页(3949字)

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癌,又称宫体癌。本病多发生在50~60岁,平均年龄比宫颈癌晚十年。其患病率和宫颈癌相比大约为1∶5~1:10,近年来宫体癌比率有上升趋势。它的特点是发展较慢,转移较晚,一般预后亦较好。本病发生的原因尚不甚清楚,多认为和大剂量、长期单独使用雌激素,或者和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而缺乏孕激素有关。

13.2.1 病理

(1)大体形态 肿瘤多发生在子宫体上段,以两侧角最多见,其生长方式有两种类型:

弥漫型生长:病变累及大部分内膜,显示内膜增厚,或呈息肉状。

局限型生长:病变限于内膜局部,坏死后可形成溃疡。

(2)显微镜下形态 按组织结构分为三型:子宫内膜癌中主要病理类型是腺癌,约占80%~90%,其次是腺棘癌,占10%~15%。另外还有鳞腺癌,为数很少,近年统计有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中单纯鳞癌偶有发现,后两种类型转移早、预后差。

按组织分化程度分级:按国际妇产科协会提出的三级分类法,即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

按癌组织发展阶段:可分为原位癌和浸润癌。

13.2.2 扩散与转移

(1)直接蔓延 癌组织增生充满宫腔,并向肌层浸润性生长,晚期则可穿透浆膜层。向下发展可侵犯宫颈和阴道。

(2)淋巴道转移 此为主要转移途径,其转移部位和癌的生长部位有关,原发于宫底者可向输卵管、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发生于下段者或侵犯宫颈者可转移至盆腔淋巴结。肿瘤侵犯肌层后,淋巴结转移率可达30%。

(3)血行扩散 晚期者可经血行扩散到肺、肝、骨骼等部位,但转移率相对较低。

(4)种植扩散 通过输卵管及子宫表面瘤细胞脱落种植于盆腔及腹腔。

13.2.3 临床表现

(1)阴道分泌物增多,可呈水样或脓样。

(2)阴道不规则出血,尤其多见于绝经后老年妇女,早期量少,晚期较多,就诊患者中80%~90%有此症状。

(3)疼痛、发热常见于晚期患者。

(4)下腹肿块,系因晚期病人子宫增大、盆腔扩散所致。

13.2.4 临床分期

按国际妇产科联合会的建议分期如下:

0期:原位癌,临床难以诊断,多在切除的子宫标本上确诊。

Ⅰ期:癌局限于宫体

a期:宫腔深度8cm以下

b期:宫腔深度8cm以上

Ⅱ期:癌已侵犯宫颈

Ⅲ期:癌已侵犯宫旁组织或阴道,但未超出盆腔

Ⅳ期:癌侵犯已超出盆腔,或已明显侵及膀胱和直肠

13.2.5 诊断

(1)根据有关病史,如月经史、婚育史、药物治疗史等可参考的有关资料。

(2)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尤其绝经后再出血而排除其它可能因素的患者。

(3)诊断性刮宫。刮取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刮宫时先刮宫颈管,再刮宫腔,将刮出物全部分别送检。

(4)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内膜的病变情况,并可在直视下活检。

(5)CT、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宫腔肿物情况及和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助确定分期。

13.2.6 治疗原则

依据患者期别和机体状况选择治疗方案,较早期的病人以手术为主,亦可单行放疗。晚期病人应采取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 对Ⅰ期的患者可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包括阴道壁2cm),对巳累及宫颈者则应选子宫广泛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2)单纯放射治疗 对不宜手术的病例可以放射治疗。除早期可单行腔内放疗外,其余均应采用体外及腔内合并照射。

(3)较晚期者应采取综合治疗 如手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疗法等配合治疗。

13.2.7 放疗方法

(1)单纯放疗 对于期别晚、有合并症及年老体弱不宜进行手术的病人,可单行放疗。

腔内放疗的几种方法:

宫腔充填法:对于宫腔较大的病例,为了使宫腔内肿瘤受到均匀照射,采用宫腔充填放射源的方法治疗,即是将一定数量含放射源的小囊逐个置入宫腔,使宫腔充满,放射源紧贴宫内膜,此法疗效较好。一般每次1500毫克小时左右,每2周1次,3次完成疗程。但由于此法防护不好,目前已较少使用(图13-4)。据文献报道,国外已有后装充填法,国内尚未使用。

图13-4 子宫内膜癌宫腔填多个放射源照射宫颈受侵时加用阴道排管

传统宫内放射治疗:对于宫体较小者,即用宫腔管和阴道排管的方法治疗,方法和宫颈癌基本相同(详见宫颈癌放疗部分),但是宫腔受量应大于宫颈量(和宫颈癌相反)。如果宫颈受侵者,则按宫颈癌的方法治疗,只是要适当加大宫腔量,总最可达8000毫克小时左右。

后装腔内放疗:病人的准备、方法步骤和宫颈癌基本相同,只是对于病变限于宫体的病例,应加大宫腔受量,以腔管在宫体底部旁开2cm处受量计算(有人将此处称为F点,即A点平行向上至宫底处的设想点),总量7000~8000cGy左右,分7~8次完成(如外放射采用部分全盆照射,则总量应包括全盆照射剂量)。如癌已侵犯宫颈者,则A点处亦需达肿瘤致死量(具体方法请参考宫颈癌后装放疗部分)。

体外放射:体外照射的设计,无论是单纯放射或术前术后放疗,均应根据病变情况和病人的一般状况分别对待。对晚期机体情况差者可单外照,达到姑息的目的,照射方法基本和宫颈癌相同。

(2)放疗和手术合并治疗 对于Ⅲ、Ⅲ期的病人,以手术和放疗相结合为好。

术前放疗:术前放疗可以预防术中癌扩散,并可使肿瘤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放射量可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可单用全盆外放射(方法和宫颈癌相同),肿瘤量可达4000~5000cGy。亦可再加腔内放射,使A线上参考点达7000cGy左右。放疗后4周手术,亦有放疗后7~10天手术者,亦无不良并发症。

术后放疗:对于病期较晚,估计手术不彻底者,应在术后2~3周行体外全盆照射,肿瘤量5000~6000cGy。如可疑阴道残端有癌残留者,也可适当加腔内照射。但手术后膀胱直肠变位,易受损伤,操作时应尽量保护。

13.2.8 药物治疗

病人年老体弱不能承受放疗和手术者,或手术、放疗后仍不能放心的病人,或已有远处转移者可单用或加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癌药物和激素类,如环磷酰胺、噻哌、阿霉素、顺氯氨铂及孕酮类等。

13.2.9 预后

子宫内膜癌发展较慢,局限于宫体的时间较长,而且因有出血症状,病人多较早就诊,如采取合理治疗方法,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据统计Ⅰ期病例手术治疗五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Ⅱ、Ⅲ期病例则以放疗并手术疗效较好,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0%及50%,单纯放疗疗效较差,分别为41%及21%。Ⅳ期患者虽采用综合治疗,也很少有活到五年者。

除病期以外,预后还和年龄、病理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高龄病例、鳞腺癌、透明细胞癌,分化程度差者预后较差。

上一篇:子宫颈癌 下一篇:间皮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