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发育及排卵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计划生育技术手册》第13页(4749字)

卵的发育、成熟、排卵及黄体的形成是生殖过程的重要环节,这些过程都是在卵巢完成的。

一、卵巢的机能解剖

卵巢位于盆腔内子宫两侧的后上方,呈卵圆形,左右各一,约3×2×1厘米。卵巢通过系膜、韧带与子宫相连,并悬于小骨盆的侧壁上。

卵巢表面覆盖着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叫做生殖上皮,上皮内面有一层致密结缔组织的纤维膜,称为白膜。卵巢的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在外;髓质在内。卵巢皮质中有各期发育中的卵泡,髓质中无卵泡,由疏松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组成(图2-2-1)。

图2-2-1 卵巢剖面模式图

1.原始卵泡;2.生长中卵泡;3.卵泡被膜;4.发育中卵泡;5.白膜;6.格雷夫氏卵泡(成熟卵泡);7.白体;8.闭锁卵泡;9.间质组织;10.破裂卵泡;11.卵巢髓质;12.生殖上皮;13.黄体;14.退化的黄体;15.卵巢门

二、卵泡发育及成熟

卵巢是卵生成的地方。卵巢表面的一层生殖上皮细胞为卵泡的来源。生殖上皮在卵巢的表面繁殖形成一团上皮细胞,深入皮质。其中有一部分发育为较大的细胞,即卵原细胞。其他变为扁平的小细胞,称为卵泡细胞,包围着卵原细胞。卵原细胞及其周围一层的扁平细胞共同构成一个原始卵泡(图2-2-1)。

在胚胎发育的第二个月时,生殖细胞经有丝分裂产生总数达26万个卵原细胞。迅速的有丝分裂繁殖持续进行,并且在第20周时随着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了6~7百万个卵母细胞。出生时,卵母细胞总数减少到1百万个左右,青春期时进一步减少到50万个,到绝经时仅有几百个。

青春期后,在脑垂体的卵泡刺激素的作用下,卵泡开始发育,卵不断地增大,卵细胞外面出现一层透明带,卵外的颗粒细胞也不断增生,由一层变为多层,并在细胞群中出现空隙,空隙中有颗粒细胞所分泌的卵泡液。随着卵泡液的增多,卵泡中的空隙增大,形成了一个卵泡腔,并把卵挤到卵泡的一侧,形成卵丘。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围绕卵泡的卵巢间质形成一个特殊的卵泡膜。充分发育的卵泡的卵泡膜又分化成两层:内层由多角细胞组成,称为内膜;外层由梭形细胞组成,称为外膜。一个成熟的卵泡直径约为10~16毫米,常常突出于卵巢表面。发育成熟的卵泡由外向内可分为:外膜、内膜、颗粒细胞层、透明带、卵(图2-2-2)。

图2-2-2 接近发育成熟的格雷夫氏卵泡

可见内被膜发育良好,围绕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已开始形成放射冠,而且细胞核正发育至成熟分裂复始前阶段

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卵巢内常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卵泡同时发育,但往往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余的卵泡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先后退化,其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三、排卵及其监测

卵泡破裂,卵和它周围的一些细胞(放射冠)一起被排出卵泡,这个过程称为排卵。排卵是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复合变化的结果,这些变化受到神经、内分泌、代谢以及神经血管机理的影响。

1.排卵的机理 随着卵泡的成熟,卵泡腔逐步扩大,卵泡逐渐靠近卵巢的表面,最后卵泡和腹腔之间只隔着一层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排卵前,卵泡壁有一部分变得特别薄,并显得特别突出。排卵时,卵泡就从这里破裂。由于随卵泡成熟卵泡液逐步增加,因此,有人设想,在卵泡成熟时,形成大量的卵泡液使卵泡压力增加,从而导致卵泡破裂发生排卵。但是,近年在实际测量卵泡内压时发现,接近排卵时卵泡内压无明显增高,甚至稍稍下降。经腹腔镜直接观察,发现排卵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从卵泡破裂到卵排出往往需要几分钟。这说明,排卵并非由于卵泡内压力增高,将卵泡壁挤破,卵与卵泡液一起突然被排出的过程。目前认为,卵泡破裂更可能是受到排卵酶的作用。当卵泡接近破裂时,卵泡壁的抗张强度下降,而各种蛋白分解因子都能使抗张强度降低。在卵泡液中已经检出了许多种酶,它们可能参与卵泡破裂过程。卵泡顶部发生的缺血可能进一步促进这一过程。前列腺素也与卵泡破裂过程有关。接近排卵时,卵泡液中前列腺素的浓度显着增高。卵泡可以主动地合成前列腺素。消炎痛不仅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且也抑制卵巢的收缩性并阻断排卵。此外,前列腺素F有使溶酶体失稳定的作用。这些都说明前列腺素也参与排卵过程,它很可能是引起卵泡壁及其微环境抗张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从卵巢外的调节机理看,卵泡发育受到腺垂体的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促进。排卵前的LH峰起到触发排卵和促进黄体形成的重要作用。已证明,LH使卵巢的cAMP(环腺苷酸)增加,后者又能刺激前列腺素形成。LH促进孕酮的合成及分泌,而孕酮能触发排卵酶的形成和释放。用氰酮阻断孕酮的合成,同时也就阻断了LH的触发排卵作用。

垂体的两种促性腺激素(FSH、LH)的合成和分泌又受到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调控和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反馈调节。雌激素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FSH的分泌;而对LH的分泌有双重作用,小剂量促进LH的分泌,月经中期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可经正反馈作用引起排卵前的LH峰。但是,当雌激素的含量超过一定水平,特别是与孕酮协同时(如在黄体期中)则可通过负反馈抑制FSH和LH的分泌。显然,只要阻碍卵成熟或排出便可达到避孕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口服避孕药就是利用雌、孕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而抑制卵的成熟和排卵。

2.排卵的监测 排卵的唯一直接证据是从雌性生殖道中回收到卵子或是发生妊娠。对于计划生育,预测排卵特别重要,而监测排卵则主要用于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常用的几种监测排卵的间接技术有:基础体温变动;宫颈粘液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子宫内膜的组织学;阴道细胞学;卵巢的超声检查;腹腔镜以及激素测定。

基础体温(BBT)是最古老、最简单,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孕酮的升温作用。排卵前常伴有突然的体温下降,随之明显升高,约升高0.5℃,持续9~10天。到月经来潮时,体温又下降。因此,在有排卵的月经周期中,BBT呈双相。而单相的BBT曲线常提示无排卵或黄体功能缺损(图2-2-3)。考虑到卵能受精的时期很短(约为6~24小时),因此可以推测,当BBT已经升高了3或4天以后,受孕则几无可能。这就是用BBT方法来控制受孕的基础。连续测定数个或更多月经周期中BBT的变动,常可为不育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2-2-3 正常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的波动

月经周期中,宫颈粘液有几种周期性的生化改变,这些改变全都与排卵密切相关。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水样、清亮和富于液体的粘液,其中细胞较少。孕酮作用下产生少量、粘稠和比较干燥的宫颈粘液,外观乳白色不透明,含有多量蛋白质和细胞碎屑。这两型粘液的超微结构明显不同:雌激素型的粘液含有一些微分子链,由分子团的结构排列而成,分子团之间存在的间隙有助于精子的穿透和主动转远。而孕激素型的粘液由一个致密的大分子网组成,不利于精子的通过。由于上述甾体激素与宫颈粘液的理化特性密切相关,因此,根据宫颈粘液几种特性的测定(齿状结晶,粘液成丝现象,粘稠度,粘液伸缩性和表面张力)可以判定何种激素占优势。如果利用药物使宫颈粘液在排卵时不能发生有利于精子穿透的变化,就有可能达到避孕的目的。这就是某些孕激素类的避孕药(如探亲药)作用的机理。

内膜组织学也是判断排卵的间接技术之一。经简单的刮宫即可得到内膜组织的标本。排卵后第9~10天取材最好。此时应呈现出发育良好的内膜,具有典型的萦纡和锯齿状的腺体,腺体有分泌。

阴道细胞学是用标准化的技术做涂片并按标准的巴氏染色技术处置。阴道上皮的变化平行于月经周期中内膜的变化,仅出现稍早些。月经期刚过,涂片中鳞状细胞极少,主要为组织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周期中期时,多形核细胞完全消失,涂片背景清晰,几乎完全由表层鳞状细胞组成。排卵期间,涂片中主要是中间型细胞,边缘卷折,聚拢成群。分泌期的后期,即将行经之前,涂片中出现成群的多形核白细胞。通过系列地做阴道涂片,若核固缩指数(指具有固缩核的成熟鳞状细胞的百分数)突然增加,则能判断排卵日。反之,若无排卵则成熟指数无变化。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可以特异和精确地得出血浆甾体激素和LH的水平及其随月经周期的变化。正常月经周期的卵泡期中,LH处于低水平,周期中期与排卵相伴随出现LH峰,黄体期的LH水平一般低于卵泡期。在LH峰的前几天,血浆17β-雌二醇开始升高,并于LH峰前的1~2天达最高峰。因此,17β-雌二醇峰及其后的LH峰的出现,预示着即将发生排卵。但是,除非频繁地采血进行测定,难于检出血浆甾体激素及LH峰出现的精确时间。在不可能频繁地测定血浆甾体激素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作出恰当的结论:孕酮及雌激素水平都低,反映处于卵泡期;排卵前后常可看到高水平的雌激素和低水平的孕酮相伴存在。若雌激素和孕酮都处于高水平,则提示已经发生了排卵。此外,用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来测定尿中的LH,也可以辅助说明是否发生了排卵。

不排卵是生殖机能紊乱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已采用多种诱导排卵的方法,其详细内容读者可以在本书的有关章节中找到。由于目前预测排卵尚有困难,而人工授精时间不当或技术不佳都会造成治疗失败。因此,在排卵前的两周内,人为地调节排卵,将有可能提高人工授精的成功率。

四、黄体形成及维持

黄体是排卵以后形成的一个暂时性的内分泌器官。排卵后,残存的卵泡壁内陷,卵泡膜血管出血,卵泡壁内积有血液,形成血体。此后,卵泡残留下来的颗粒细胞变大,胞浆出现黄色颗粒,血体就变成黄体。在排卵后7~8天,黄体发展到顶峰,直径达1~3cm,外观发黄,约占卵巢的1/3。若排出的卵没有受精,黄体在排卵后的第10天开始退化、变性,最后被吸收,并纤维化,黄体就转变成白体。若排出的卵受精,黄体在胎盘分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用下继续发育,成为妊娠黄体。

由上可见,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卵巢内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卵泡发育、成熟,排卵及黄体的形成和退化。我们通常又把卵巢内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