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类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学生应读古诗词入境与赏析》第55页(910字)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咏怀诗歌小引
“诗言志”,诗歌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性。我国古代诗歌成就辉煌,咏怀诗歌所占比例很大。花开花落、雁去雁归、日升日落、月圆月缺等自然现象以及官职升降、朋友聚散、家道兴衰等人世变迁都会使诗人有所触动,感之于心,咏之于口,情不自禁,抒情言志。面对苍茫浩瀚、汹涌澎湃的大海,曹操一首《观沧海》,气势恢宏,写尽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豪情;伫立于漂泊无依的小舟之上,放眼空旷的夜空、如水的月光、奔泻千里的长江,杜甫难以驱散心头的悲怆,一首《旅夜书怀》让我们走入杜甫的内心世界,使我们感受到“诗圣”那沉重的绵绵忧思。咏怀诗歌大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是诗人心曲的流露,是诗人胸襟抱负的展现。
读咏怀诗歌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它包涵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自身的经历、遭遇等等。这些背景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人咏怀、抒情的脉搏,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作品。
其次,要了解诗歌常用的抒情方法。概括起来无外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更多的是间接抒情,通过写景、叙事或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借旅途中夜泊枫桥所见之景,抒发了人生劳顿的惆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诗人或融情于景,或借景寄情,或缘情写景,或因情造景,不拘一格。我们要善于通过诗人笔下的外部世界揣摩诗人内在的情感,即所咏之怀。
第三,要把握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古代诗人在咏怀诗歌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比喻、象征、夸张、用典等等。李白以“白发三千丈”的夸张极写愁苦,阮籍以“孤鸿”、“翔鸟”,“悲鸿”自况,象征自己孤独凄怆,陶渊明以“尘网”、“樊笼”喻仕途的束缚、险恶。从艺术表现手法切入,深入挖掘,往往可以体会到古代咏怀诗歌抒情言志的精妙所在。
总之,读咏怀诗歌关键在于透过诗人所描绘的意象,体悟诗人所表现的情怀,不能停留在对其表象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