鲻、梭鱼苗种的人工繁殖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科学普及出版社《淡水养实用技术手册》第348页(2348字)

由于鲻、梭鱼适应性强,海、淡水皆能养殖,则苗种需求量比较大。近几年来,由于海况,人为的捕捞等,造成苗种种源不足,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经过多年的努力,于1982年获得梭鱼全人工繁殖成功,并已投入批量生产。鲻鱼人工繁殖亦初获成功,不久亦能投入生产,则为今后的苗种来源有了可靠保证。现将梭鱼人工繁殖的主要技术及设施分叙如下,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生产。

(1)主要设施

①亲鱼池。大小、深浅与淡水家鱼亲鱼池相同。

②催产池。与家鱼催产池相同。

③孵化室。与家鱼苗孵化室相同。

④孵化工具。与家鱼苗孵化工具相同。

⑤供水设施。与家鱼相同。

⑥水质要求。需含盐度8-12‰左右的咸淡水(在靠近海边或盐湖地带,地面下1.7-2.7米深即是咸淡水,经过曝晒即可使用)。

(2)亲鱼的培育

①利用普通海水或淡水池养成的年龄达:梭鱼3-4龄,鲻鱼3-5龄的鱼皆可作亲鱼。如果是淡水池中捕来的,需在含有8-12‰的咸淡水中再强化培育一年,即可使用。

②放养。每亩按80-100尾,雌雄比为1∶1.5配比放养,平时以肥水为主,开春后水温达15℃以上时,即进行加强培育1个多月,并同时充注新水,待4月底性腺即很快成熟,达到催产要求。

(3)亲鱼催产

①催产激素种类及用量:梭鱼脑下垂体15-20毫克/公斤;鲤鱼脑下垂体17-25毫克/公斤;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500-6000国际单位/公斤;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00-150微克/公斤;混和激素注射:30微克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加鲤鱼垂体7毫克,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毫克/公斤。

②注射部位。腹腔注射与背部肌肉注射两种。以腹腔注射为主。

③注射次数。视鱼成熟情况,以1-3针为宜。

(4)鱼卵的孵化

①水质。以8-12‰的少盐水,氧气充足(需4毫克/升以上)。

②孵化缸。以48-60目的筛绢做缸罩。

③水温。18-22℃。

④pH值。7.8-8.8左右。

⑤鱼苗出膜与下塘。水温在18-22℃时,鱼苗约38-50小时左右出膜,3天能平游并开口,此时即可下塘。

(5)鱼苗培育

①鱼苗池。与家鱼苗培育池相同。

②鱼苗池清塘。与家鱼清池相同。

③鱼苗的下塘。人工繁殖的苗,一般第四天下塘,下塘水的含盐量要求与孵化缸水基本相同,一个星期后含盐量可陆续下降,至夏花时,水含盐量可以下降为1-3‰左右。每亩按10-18万尾的密度放养。

④肥水。鱼苗下塘前3-5天施有机肥料,老池每亩按175-250公斤,新池250-500公斤。苗种阶段的饲养管理与家鱼苗培育法基本相同。

⑤夏花出塘。水温在18-24℃左右时,鱼苗经过25-45天左右的培育,即达到2.5-3厘米左右的夏花,这时鱼的个体与海里捕捞的鱼种相似。

(6)鲻、梭鱼鱼种培育

鲻、梭鱼鱼种培育基本与苗种培育阶段相似,只不过苗种时期以肥水培养浮游动物为主,而夏花以后则以浮游植物和人工饵料为主,施肥为辅。故培育池的清整等不再叙述。

放养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单养。每亩放6000-9000尾,当年可长到12厘米以上,成活率85-95%;每亩放3500-4000尾,当年可长到75-100克。

②混养。混养是个方向,一般都采取多品种混养,能充分利用饵料和水体,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一是以鲻、梭鱼为主放养,搭配放养鲤科鱼类花鲢、草鱼:每亩放鲻梭、鱼合计5000-6000尾,搭配放花鲢3000尾,或草鱼3000尾。

二是以花鲢、草鱼为主,搭配鲻、梭鱼,每亩花鲢或草鱼5000-6000尾,鲻、梭鱼合计2000-2500尾。

三是与对虾混养,每亩放对虾1-1.2万尾,搭配鲻鱼或梭鱼种350-500尾,当年长成100-150克能上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