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霉病(肤霉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科学普及出版社《淡水养实用技术手册》第599页(1701字)

病原体 水霉菌、绵霉等。

症状 发病原因是由于鱼体或鱼卵受伤,鳞片脱落或寄生虫破坏,水霉菌的孢子从伤口侵入,吸取组织里的营养物质,继而向体外长出棉毛状菌丝,此时肉眼可见到呈白色或灰白色,故又称“白毛病”(图4-10)。由于病原体能分泌毒素溶解组织和损伤细胞,并作为营养吸收。继而伤势扩大,菌丝生长更为旺盛,鱼体焦燥不安,负担加重,游动失常。严重时食欲减退,最后消瘦死亡。

图4-10 患水霉病的鳙鱼

在鱼卵孵化过程中,被水霉寄生的鱼卵在水中似一个白色的绒球,发病严重时,会造成鱼卵大批死亡。

流行情况 水生霉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流行适温为15-20℃,全国各养鱼场均有发现。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主要危害鱼卵、鱼苗、鱼种和越冬的罗非鱼。冬季转运亲鱼或春季搬运鱼种往往损伤鱼体而发生水霉,会造成严重死亡。黄鳝对水霉有免疫力。

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清塘。在捕捞、转运和放养的操作过程中要尽量小心,避免鱼体受伤。受精卵孵化用水要经严格过滤或消毒。粘性卵采用淋水法孵化。

②发病早期,沿海地区的鱼池可灌注海水,进行防治;或每立方水用2克五倍子煎汁泼洒。

③鱼体受伤后,用医用胆紫及磺胺软膏等涂抹患处。

④每立方水用500克食盐和500克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可防治水霉菌的发生(每立方水各用400克以下无效)。

⑤转运时,用1/15000孔雀石绿溶液浸洗5-10分钟;或每立方水用10克浸洗20-30分钟;或用3%-4%食盐水浸洗5分钟。

⑥亲鱼下塘前,可用5-10%孔雀石绿或5-10%重铬酸钾涂抹伤口进行预防。

⑦每亩用5公斤菖蒲,0.5-1公斤食盐,兑15-20公斤人尿全池泼洒。

⑧鳗鱼或罗非鱼患病时,每立方水用0.1-0.2克孔雀石绿或甲基蓝全池泼洒。

⑨粘性鱼卵在池塘孵化时,每立方水用7克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0-15分钟,连续2天,每天一次,以后每天早、晚在孵化架附近水面泼洒一次,使水呈淡绿色,直到出苗为止。流水孵化可每隔6-8小时泼洒一次。

⑩每立方水用20克重铬酸钾浸洗鱼卵30分钟,或菸茎煮汁,每立方水100克浸洗5-10分钟。孵化环道中的鱼卵,每立方水用1.5-2克龙胆紫,先用水溶化,然后徐徐遍洒。最好把阀门关上,让水缓流数分钟后,打开阀门,加大流量,以免鱼卵窒息死亡。

⑾3-5%的福尔林溶液浸洗产卵鱼巢2-3分钟;或用1-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产卵鱼巢20分钟。

⑿每天用500-800国际单位的粗制金霉素拌饵喂。

⒀每立方水用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

⒁罗非鱼越冬池,可配成3-5‰浓度的食盐水溶液,既防病,又增强鱼体抵抗低温能力。

⒂每亩用菖蒲2.5-5公斤,食盐0.5-1公斤,加入尿2-5公斤,全池泼洒。

⒃每50公斤鱼种用150克生姜,500克食盐和150毫升白酒拌饵投喂。

上一篇:竖鳞病(鳞立病) 下一篇:鳃霉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