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蚤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科学普及出版社《淡水养实用技术手册》第621页(662字)

病原体 常见的有鲢中华蚤、鲤中华蚤和大中华蚤。虫体细长,呈圆柱形,分节明显,乳白色。

症状 危害较大的是大中华蚤(图4-25),患病者多为二龄以上的大草鱼。雌虫用第二触肢的大钩钩在鱼鳃上,大量寄生时,翻开鳃盖,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许多白色的“小蛆”,群众又称“鳃蛆病”。病鱼鳃上粘液增多、发炎、鳃丝末端肿胀发白,食欲减退,体色转黑,离群独游;有的鱼焦燥不安、呼吸困难,常跳跃,狂游,或在水面打转,尾鳍上叶露出水面。

图4-25 中华蚤

流行情况 全国各渔场均有此病流行。青、草、鲢、鳙、鳃鲫等养殖鱼类都可以发病,主要危害草鱼,每年4-11月为此虫的繁殖期,5-10月为主要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清塘,能杀灭水中的幼体及带虫者。

②鱼种下塘前,每立方米水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7克(5∶2),浸洗30分钟。

③每立方米水用0.7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

④全池遍洒2.5%粉剂敌百虫和硫酸亚铁合剂(1.2∶0.2)。先溶于少量的水中,每立方米水用药1.4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