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史手册

远东和欧洲战争策源地

书籍:世界史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人民出版社《世界史手册》第62页(1077字)

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日本和1933年1月建立法西斯专政后的德国,它们成为侵略战争和世界大战的主要挑动者。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的内外矛盾,促使日德走上重分世界的战争道路。两国走向侵略战争的进程不同,与战争策源地形成密切关联的两国的法西斯化各有特点,但是,两国采取的基本政策、措施有共同之处。

(1)建立和强化法西斯专政。一方面,恐怖镇压革命力量,为推行战争政策扫清道路。希特勒上台不久就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借以建立独裁恐怖统治。在日本,早在1928-1929年,天皇制政府就制造“三一五”、“四一六”事件,加强了高压统治。另一方面,建立政治上的高度集权,经济上的集中统制,思想文化的法西斯专制主义,对社会和群众无所不及的控制,以适应总体战的需要。这一过程的完成,德国仅历时一年半,日本则在1936年建立广田内阁之后,并延续到1940年。

(2)退出国际联盟,撕毁国际条约,拼凑侵略集团。日本于1933年3月退出国联,1934年12月宣布废除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1936年1月退出伦敦海军裁军会议。德国则于1933年10月退出国际裁军会议和国联,1935年3月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3月撕毁罗加诺公约,进军莱茵非武装区。1936-1937年,通过德意协定,《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日意结成轴心国侵略集团。

(3)大肆扩充军备。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推行非常时期财政,逐年增加军费支出,对华侵略步步扩大。1936年广田内阁改行准战时财政,使财政首先满足军事需要。同年,通过《国策基准》,决定夺取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的霸权。在远东,一场更大规模的战火正在迫近。在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之后,扩军备战由半公开转为公开进行,在“大炮代替黄油”的口号下,急剧加快了步伐。1936年9月,通过了“四年计划”,要求在计划期间作好战争准备。同年,德意合伙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趁机检验了自己的军事指挥和武器装备。1937年11月,希特勒召开五巨头会议,确定了夺取“生存空间”的时间表。

可见,到1936、1937年,德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已完全走上了战争轨道,它们同意大利一起,成为破坏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祸患。

上一篇:绥靖政策 下一篇:世界史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