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简明农机手册

整体式液压系的主要部件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简明农机手册》第268页(4276字)

整体式液压系的液压油泵、分配器和液压油缸等主要元件组成一个整体式提升器,都装在后桥壳体内。上海-50型拖拉机的整体式液压悬挂系如图4-41所示,由液压系统、操纵机构和悬挂机构3部分组成。滤清器、油泵、控制阀组成的液压机构固定在传动箱壳体内,利用齿轮油作为工作油液。油泵由动力输出轴驱动,设有油泵离合器分离与接合动力。单作用油缸与操纵机构组成提升器总成,装在提升器盖内,油泵与油缸用一根高压油管相连。控制阀由力、位调节机构操纵。单作用液压油缸及悬挂机构的构造见小型拖拉机部分。

图4-41 上海-50型拖拉机整体式液压悬挂系

1.中央拉杆 2.销轴 3.连接板 4.销轴 5.顶杆头 6.弹性圆柱销 7.圆螺母 8.紧定螺钉 9.紧定销钉 10.机盖 11.限位螺母 12.提升臂 13.曲柄 14.扇形板 15.里手柄 16.外手柄 17.位调节滚轮架 18.外拨叉片 19.偏心轮 20.油管压盖 21.液压输出螺塞 22.力调节支承导杆 23.位调节支承导杆 24.安全阀 25.偏心轮 26.液压油泵总成 27.推杆 28.摆动杆 29.滤清器 30.里拨叉杆 31.外拨叉杆 32.液压油缸 33.活塞 34.里拨叉片 35.力调节滚轮架 36.液压油缸顶杆 37.控制顶杆 38.垫板 39.弹簧座 40.顶杆 41.力调节弹簧 42.垫片 43.后桥盖

(一)柱塞式液压油泵

柱塞式液压油泵主要由偏心轴、偏心轴套、柱塞框架、前后盖、泵体、进出油阀和安全阀等组成,其泵油原理与液压油路如图4-42所示。偏心轴转动时,偏心轴套相对于柱塞框架上下滑动,并驱动框架和柱塞左右往复移动,柱塞顶腔容积作周期性变化。容积增大时进油阀开启,出油阀关闭,液压油经滤清器、控制阀、进油阀被吸入柱塞上腔;当容积减小时,油压升高,进油阀关闭,顶开出油阀,向油缸输油。偏心轴转动一周4个柱塞各供油一次。

图4-42 上海-50型拖拉机整体式液压悬挂系

1.滤网总成 2.阀杆 3.控制阀 4.弹簧 5.柱塞框架 6.偏心轮 7.宽偏心轴套 8.柱塞 9.进油阀 10.出油阀 11.液压油缸 12.活塞 13.液压输出螺塞 14.安全阀 15.阀杆 16.弹簧 17.调整螺塞 18.螺母 19.偏心轴 20.高压油管

(二)控制阀

控制阀用来控制进油和回油的流量,它是一个圆柱形滑阀(图4-42),其后端呈圆锥形,有2个超过锥形部分的进油缺口,前端有2个宽而短和2个窄而长的回油缺口,壳体内的3个封油垫圈与控制阀精密配合(间隙为0.01~0.15mm),把阀套分隔成进油和回油两个油腔。进油腔与后盖上的进油道相通,回油腔与前盖上的高压油路相通。控制阀前端方孔内插入阀杆总成的锥形方头,阀杆另一端的平板方头插入回位弹簧套筒,并由挡圈限位。工作中弹簧套筒可带着控制阀来回转动。控制阀后端孔内插入球头推杆,球头推杆另一端与摆动杆相作用(图4-41),操纵机构拨动摆动杆,通过球头推杆可使控制阀作轴向移动,实现农具“中立、提升、快降、慢降”4种工作位置。

(三)操纵机构

操纵机构包括位调节机构和力调节机构两部分。位调节机构由扇形板上的里手柄操纵,控制农具的升降位置和入土速度。力调节机构由扇形板的外手柄操纵,用以调节耕深和操纵液压输出。里、外手柄配合使用,互不干扰。

1.位调节操作机构 位调节操纵机构由里手柄、手柄轴与偏心轮、位调节滚轮架、位调节凸轮、外拨叉片、外拨叉杆和偏心轮、调节杆(支撑导杆)、缓冲弹簧等组成,如图4-43所示。

图4-43 位调节操纵机构

1.外提升臂 2.滚轮架 3.摆动板轴 4.位调节手柄 5.外拨叉片 6.偏心轮 7.外拨叉杆 8.摆动杆

(1)农具升降位置的控制:用位调节机构升降农具时,应先将外手柄扳至“深-浅”区段内“深”的位置,使其不影响位调节的工作。

①提升:将里手柄往“升”的方向扳时,手柄轴的偏心轮向下推压外拨叉片,外拨片沿滚轮架上的滚轮往前下方滑移,带动外拨叉杆绕支点顺时针转动;通过摆动杆使控制阀克服弹簧力而前移到进油位置,油泵来油使农具提升(图4-43)。

农具提升时,位调节凸轮随着提升轴转动,凸轮升程逐渐减小,在回位弹簧作用下滚轮架及外拨叉片向后摆动,控制阀移到停止进油的中立位置,农具停止提升并保持在某一高度上(图4-43)。里手柄向“升”的方向移动越多,控制阀前移到进油位置的时间越长,农具升得越高。

②下降:将里手柄向“降”的方向推动时,手柄轴的偏心轮旋转使外拨叉片后端向上抬起,叉口下方与滚轮之间出现间隙。与此同时,回位弹簧向后推动控制阀,通过摆动杆、外拨叉杆使外拨叉片后移而消除此间隙。当控制阀回油缺口与排油道相通时,农具重力作用使油缸中的油液经回油缺口回到传动箱壳体内。农具下降。

农具下降过程中,位调节凸轮随提升轴逆时针旋转,凸轮升程增加,驱使滚轮架向前摆动,外拨叉片前移,经外拨叉杆、摆动杆使控制阀逐渐前移到中立位置,农具停止下降。里手柄往“降”的方向推移量越大,外拨叉片后端与位调节凸轮之间的间隙越大,油缸排油时间越长,农具位置越低。此时,外拨叉片尾端与外拨叉杆上偏心轮之间的间隙也越小,当农具降到最低位置时,该间隙基本消除。

(2)农具下降速度的控制:里手柄在扇形板的“快-慢”区段内移动时可以控制农具的下降速度。

①快速下降:里手柄推到“快降”位置时,手柄轴的偏心轮转动,将外拨叉片后端上抬,使滚轮与位调节凸轮之间出现间隙。与此同时,外拨叉杆随之绕支点逆时针转动,回位弹簧将控制阀向后推到极限位置,快、慢回油缺口全部打开,农具快速下降入土。

②慢速下降:里手柄移至“慢降”位置时,手柄轴偏心轮向前上方推动外拨叉片,使其尾端压着外拨杆的偏心轮带动外拨叉杆一起绕调节杆支点顺时针转动,通过摆动杆推动控制阀前移至慢速回油位置(关闭快降缺口),农具慢速下降入土。

里手柄位于“快-慢”区段内的任一位置时,农具都有一个相应的入土速度,以保持耕作质量。农具在地面以上升降时,仍用位调节控制,待农具降至地面时,再将手柄推到“快-慢”区段。

2.力调节操纵机构 力调节操纵机构如图4-44所示。由力调节手柄(外手柄)、手柄轴偏心轮、力调节滚轮架、里拨叉片、里拨叉杆、调节杆和缓冲弹簧、力调节弹簧总成(包括力调节弹簧、顶杆、推杆、传感接头等)等组成。它以农具耕作阻力的变化为“讯号”自动控制耕深。用力调节法耕作时,应将外手柄放在“浅-深”区段的适当位置,里手柄推到“快-慢”区段某一位置,地头转弯时仍用位调节起落农具。

图4-44 力调节操纵机构

1.传感接头 2.调整螺母 3.紧定螺钉 4.垫片 5.顶杆 6.弹簧座 7.定位手轮 8.力调节手柄 9.控制阀 10.摆动杆 11.里拨叉杆 12.里拨叉片 13.推杆 14.偏心轮 15.力调节弹簧

(1)耕深的选定:外手柄在“浅-深”区段内往“深”的方向移动时,手柄轴偏心轮向下转动,里拨叉片下落,滚轮架与推杆在自重作用下随之向前下方移动,推杆与顶杆端面出现间隙C。与此同时,回位弹簧使控制阀后移而打开排油道,农具下降入土使耕深增加。随着耕深的增加,牵引阻力增大,通过上拉杆对传感接头的推力增大,进一步压缩力调节弹簧使顶杆前移,间隙C逐渐减小直至消除后,驱使推杆及里拨叉片前移,带里拨叉杆与摆动杆作相应的转动,将控制阀前推至中立位置,耕深不再增加,耕作阻力与力调节弹簧力处于平衡状态。

外手柄在“浅-深”区段内往“深”的方向移动量越大,推杆与顶杆之间的间隙越大,力调节弹簧的压缩量须进一步增大后,才能消除间隙C使主控制阀回到中立位置,农具就耕得越深。因此驾驶员在“浅-深”区段内改变外手柄的位置,即可选定不同的耕深。

(2)耕深的自动调节:工作中因某种原因使耕作阻力增大时,力调节弹簧进一步被压缩,顶杆前移,通过推杆、里拨叉片、里拨叉杆、摆动杆的相应运动,使控制阀前移至进油位置,农具稍微提升,耕深变浅,耕作阻力随之减小,力调节弹簧变形量减小,顶杆后移,控制阀又回到中立位置,农具在稍浅的耕深下工作。当耕作阻力减小时,作用原理相同。因此,耕深能依据阻力变化自动调节,维持拖拉机工作负荷均匀。

(3)液压输出:使用液压输出时,应将液压输出螺塞拧出,接上输出油管到分置油缸,将里手柄置于“快-慢”区段内,再把外手柄移到液压输出位置,即可输出液压油液。满足需要后,应及时将外手柄退出液压输出位置,避免系统油压升高使安全阀工作,造成零件的磨损与破坏。将外手柄从“液压输出”位置稍向前推,即为液压输出中立位置,若继续前移至“浅-深”区域内,即为液压农具的下降位置,外接油缸中的油液便在农具重力作用下流回传动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