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新城疫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219页(9499字)

新城疫,又称“亚洲瘟”或“伪鸡瘟”,我国民间又称“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家(野)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呼吸困难、神经机能紊乱、下痢、黏膜(尤其腺胃黏膜)和浆膜出血。本病1926年首次发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同年在英国的新城地区发现,故名新城疫。我国自1935年以来,本病已成为流行广、死亡率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危害最严重的禽病之一。本病为A类传染病。

按国际通用毒力测定标准[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小时);1日龄雏鸡脑内注射的致病指数(ICPI);6周龄鸡静脉注射的致病指数(IVPI);病毒凝集红细胞后解脱速率;病毒血凝素对热稳定性(56℃,分钟)]将本病毒的毒力分为三大类:低毒力株(弱毒株)Lentogenic;中等毒力株Mesogenic和强毒力株Velogenic。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5天,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长短可分为三型。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无特征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

急性型:病初体温高达43~44℃,精神沉郁,少食或废食,饮欲增加。羽毛松乱,不愿走动,垂头缩颈,状似昏睡。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声。口角常流出多量黏液,嗉囊积液,倒提病鸡常从口中排出大量酸臭液体。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

亚急性或慢性型:常由急性转变而来,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如腿、翅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转向一侧或向后扭转,仰头观星状,作圆圈运动等。

“无症状”肠型毒株可引起易感雏鸡严重胰腺炎。

近几年来,一些鸡群由于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间隔过长、疫苗质量差和保存不当或免疫抑制病等原因,导致鸡群免疫水平高低不一,受到新城疫强毒株侵袭后可引起非典型新城疫。这种情况发病率在30%左右,患鸡主要表现轻微呼吸和神经症状。病鸡张口伸颈呼吸,口腔和嗉囊内积有黏液,常作吞咽和甩头动作。病程后期表现歪头、斜颈、角弓反张、振颤、转圈等神经症状。部分病鸡排绿色粪便,病鸡衰弱无力,陆续死亡。非典型新城疫还可发生于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之后,由于法氏囊遭破坏,病鸡免疫能力下降而导致非典型新城疫发生,且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提高。若并发大肠杆菌,会导致感染鸡大批死亡。

火鸡感染本病后,症状与鸡相似。

鸽感染本病后,排绿色水样稀粪,食欲减少,精神委顿,站立不稳,共济失调,转圈运动。死鸽剖检见腺胃乳头、肠黏膜出血,脑水肿。

鹌鹑感染本病后,病初减食,精神沉郁,拉稀粪。幼龄鹌鹑神经紊乱,肢体麻痹,头颈扭曲,振颤等神经症状,临死时角弓反张。剖检见腺胃黏膜水肿、出血。

(二)病理剖检

本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败血症,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最为严重,全身黏膜、浆膜出血。消化道黏膜淋巴滤泡弥漫性出血和溃疡,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降部后1/3处,回肠前1/3处病变更明显。腺胃黏膜水肿,腺胃乳头或乳头间常有出血点,这是鸡新城疫的特征性病变。肌胃角质层下也常见出血点。从小肠到盲肠和直肠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小肠黏膜常有特征性灶状坏死,如枣核状(岛屿状)突出于黏膜表面,其表面覆盖一层黄褐色或灰绿色的膜,剥离后成溃疡。气管黏膜常充血和出血。心内、外膜有小点状出血。目前,生产中出现较多的非典型新城疫其主要病变为小肠黏膜的灶状坏死,直肠黏膜皱褶呈条状出血或见有黄色纤维素性坏死点和气管黏膜有多量黏液渗出,以及气管环的充血和出血。产蛋鸡卵泡和输卵管显着充血,卵泡膜极易破裂,引起卵黄腹膜炎。

(三)流行特点

本病毒宿主谱较广,易感动物包括鸡、火鸡、珍珠鸡,以及野鸡、麻雀、鸽、鹦鹉、鸵鸟等多种禽类,以鸡感受性最高。幼雏和中雏的感受性较成年鸡为高。水禽对本病稍有抵抗力,可以从鸭、鹅、天鹅、鸬鹚中分离到病毒。近年来在鹅和鸭分离到毒力强的副黏病毒可引起鹅、鸭死亡,尤其是小鹅、小鸭死亡率较高。哺乳动物对本病毒有强大抵抗力,但人可以感染,表现为结膜炎或类似流感症状。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处在潜伏期特别是潜伏期末期(出现症状前24小时)的鸡,可随口、鼻和眼分泌物以及粪便排出病毒。带毒的野鸟也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

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通过吸入被病鸡呼出的飞沫、带有病毒的尘埃,以及采食被病鸡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等感染。也可经眼结膜、交配及受损伤的皮肤而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季节特别是冬季易流行。对敏感鸡群,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目前,我国养鸡业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和免疫程序以及其他预防措施的完善和加强,本病常呈散发和非典型发生。

(四)实验室检查

1.病毒分离与鉴定

(1)病料采取及处理:无菌采取病(死)禽脑、脾、心、肝、肺、肾、气囊等组织或病活禽气管、泄殖腔拭子、粪便,用生理盐水研磨成1∶5悬液,拭子浸入2~3毫升生理盐水中,反复挤压至无水滴出,组织样品加青霉素(终浓度为1000单位/毫升)和链霉素(终浓度为1毫克/毫升)。泄殖腔拭子和粪便样品的青、链霉素量提高5倍,将样品悬液的pH调至7.0~7.4之间,于4℃冰箱作用1小时,1000转/分离心10分,取上清液,用0.22微米滤膜过滤除菌,-30℃保存或直接接种。

(2)接种鸡胚:取上述处理过的接种材料,尿囊腔接种9~10日龄SPF鸡胚,37℃培养4~7天,24小时内死亡鸡胚弃之。取鸡胚尿囊液检查HA,若无HA,则再盲传2~3代。

(3)病毒鉴定:常用方法是HA、HI和中和试验。

鸡新城疫的病原为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属副黏病毒科,为大型单股RNA病毒,有囊膜,呈球形或蝌蚪形。鸡新城疫病毒能凝集鸡、火鸡、鸭、鹅、鸽、麻雀、豚等动物和人的红细胞,这种凝集现象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抑制。本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血液、肝、肾、脑、肺及气管等处。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能力,在未经消毒的关闭鸡舍中可存活2个月以上;粪便中夏季可存活10~15天,冬季则长达5个月;37℃可存活7~9天,直射阳光下30分钟死亡;60℃左右存活30分钟,煮沸1分钟可将其杀死;2%氢氧化钠、1%来苏水、70%酒精等常用消毒液可在数分钟至20分钟内将病毒杀死;4%~5%的甲醛溶液以及甲醛蒸气均能有效杀死病毒。

(4)动物接种试验:将分离病料接种未免疫鸡,出现新城疫症状和病变后,重新分离到病毒,进一步用血清学方法确诊。

2.血清学试验 用于本病诊断的血清学方法有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中和试验、荧光抗体技术、ELISA、单克隆技术等。但最常用、最有实用价值的仍是HA及HI试验。

(1)微量HA试验:测定病毒(尿囊液)的血凝滴度,以此确定HI试验时所用抗原的稀释倍数。

按下表方法进行鸡新城疫病毒血凝试验,凡能使鸡红细胞完全凝集的病毒最高稀释倍数为该病毒的血凝效价,如下表血凝效价为28

表6-1 微量HA试验 单位:微升

注:#为完全凝集,++和+为不完全凝集,-为不凝。

①自左向右于96孔V型血凝板的每孔中滴加pH7.0~7.2的PBS(可用生理盐水代替)50微升(0.05毫升)。

②吸取1∶5稀释的病毒液或抗原滴加于第一列孔,每孔50微升,然后由左向右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1列孔,再从第11列孔各吸50微升弃之。最后一孔不加抗原,用作对照。

③于每孔中加入0.5%红细胞悬液50微升。

④置微型振荡混合器上振荡1分钟,或以手振荡混匀。

⑤放37℃,15分钟或室温下(18~20℃)30~40分钟,对照孔红细胞应沉淀,根据血凝图像判定结果:将血凝板倾斜45°角,未被病毒凝集或未被完全凝集的红细胞沉于孔底,倾斜时呈线状流动。完全凝集的红细胞在孔底铺成均匀一层,倾斜后不流动。以出现完全凝集的病毒液或抗原的最大稀释度为其红细胞凝集价或血凝滴度,最大稀释孔中即含有一个血凝单位的抗原。每次四排重复,以几何均值表示结果。

⑥计算出用于HI试验所需的含4个血凝单位的抗原浓度,公式如下:

如表所示,病毒滴度为1∶320,用于血凝集抑制试验的病毒需含4个血凝单位,则稀释度为80倍(320/4),即将1个血凝单位的稀释度增加为4倍抗原浓度。

表6-2 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操作过程

(2)HI试验:用于检测鸡血清中HI抗体的效价,即红细胞凝集抑制价或血凝抑制滴度(HI效价)。

①取PBS50微升,加入第1~9孔,第10孔为病毒对照,11孔为血清对照,12孔为红细胞对照。

②用稀释器吸被检血清50微升于第1孔(血清对照)中,挤压混匀后吸50微升于第2孔,依次倍比稀释至最后一孔,最后弃去50微升。

③每孔滴加50微升含4个血凝单位的抗原,置37℃15~20分钟或室温(或18~20℃)下作用20分钟。

④滴加50微升红细胞悬液于各孔中,振荡混合后,37℃15~20分钟室温(或18~20℃)下静置30~40分钟,判定结果。

⑤每次测定应设已知滴度的标准阳性血清对照。

结果判定:

在对照出现正确结果的情况下,以完全抑制红细胞凝集的最大稀释度为该血清的血凝抑制滴度(HI效价)。凡能使4单位病毒凝集鸡红细胞的作用完全抑制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的血凝抑制效价,如表6-2血凝抑制效价为26,即1∶64。

若鸡群中有10%以上的鸡出现211以上的高HI效价,说明鸡群中已受到新城疫强毒侵袭。但鸡群免疫过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其HI效价也可以高达211以上。这时应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病毒分离进行综合诊断。

如果鸡群的HI效价为24,鸡群的保护率为50%左右,HI效价在24以上,保护率为60%~80%;在24以下的非免疫鸡群保护率约为9%,免疫过的鸡群约为43%。鸡群的HI滴度以抽样的HI滴度的几何平均值表示,均值在24以上,表示该鸡群为免疫鸡群,当鸡群的HI效价等于或低于24时,鸡群便在危险之中,应使用疫苗加强免疫。

3.分子生物学技术 目前,国内外一些实验室采用RT-PCR对新城疫病毒进行诊断研究的报道较多,主要涉及的内容有:

①采用特异性的引物检测病毒培养物、组织、分泌物、排泄物中的病毒。

②采用多对特异性引物对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并鉴别不同致病力的毒株。

③RT-PCR扩增新城疫病毒核酸的特定编码区段,对扩增的cDNA的序列进行测定,将所测定的核苷酸序列与其他已知的新城疫病毒相同区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鉴定新城疫病毒的基因型。

④采用RT-PCR扩增新城疫病毒核苷酸的特定编码区段,对扩增的cDNA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经电泳获得其指纹图谱。

4.类症鉴别要点

·禽霍乱:鸭最易感,呈急性败血症经过,病程短,病死率高。慢性病例关节肿大,但无神经症状,剖检见全身出血,肝触片见有两极着色的巴氏杆菌,成鸡易感染,雏鸡很少发病,平养鸡发病率高。

·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主要症状在呼吸道(充血、出血),消化道无变化,无神经症状。

·真性鸡瘟:潜伏期、病程均比本病短,无神经症状,黏膜、浆膜、脂肪组织出血比本病更广泛,肠黏膜常无溃疡,多数情况下通过实验室诊断方可确切区别。

二、防治

(一)治疗

本病一旦发生便很难治疗。虽然很多人试用过高免卵黄液或高免血清治疗新城疫,但很难取得良好结果。所以免疫预防是控制本病的惟一方法。

(二)预防

1.综合防治措施 杜绝病原侵入鸡群,完善消毒设施,严格执行对人员、环境、饲料、用具等消毒制度,建立免疫监测制度,根据HI抗体水平确定首免和二免时间,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保持鸡群有较高的特异免疫状态。

2.免疫预防

(1)常用疫苗种类:

①弱(活)毒疫苗。

Ⅰ系:中等毒力,对2月龄鸡安全,产生免疫力快(3~4天),持续期达1年以上,但对纯种鸡反应大,对雏鸡毒力强,应谨慎使用。出口肉鸡严禁使用。

克隆-83(Ⅰ系小空斑克隆株):保持Ⅰ系免疫原性,且对雏鸡毒力弱,HI效价可高达27、28,免疫期7个月。

Ⅱ系(HB1系):毒力弱,安全,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2个月,常用于雏鸡滴鼻首免。

Ⅲ系(F系):特性与Ⅱ系相似,毒力比Ⅱ系低。

Ⅳ系(Lasota系):毒力和HA效价比Ⅱ、Ⅲ系高,常用于1周龄以上鸡,HI抗体效价比Ⅱ、Ⅲ高,持续期长,目前已在我国广泛应用。

克隆N79系型弱毒苗(从Lasota系经克隆后选育的弱毒苗):免疫原性、安全性好,免疫力、持续期、HI抗体效价均优于Ⅱ、Ⅳ系。

克隆30弱毒苗:为Lasota系克隆株,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V4株疫苗:耐高温、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注苗后HI效价不高,但可抵抗强毒攻击。适用于商品肉鸡免疫。

②灭活疫苗(死毒苗)。Ⅳ系油佐剂灭活苗免疫原性好,可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产生强而持久的免疫力(成年鸡免疫期可长达1年),对控制非典型新城疫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采用弱毒苗和灭活苗同时注射,获得更佳免疫力,持续期更长,HI抗体效价可高达29

(2)免疫预防时注意母源抗体对免疫应答的影响:雏鸡的母源抗体除能抵抗ND强毒感染外,还可干扰免疫应答,使雏鸡产生抗体水平较低,免疫效果差。

雏鸡的母源抗体一般3日龄时滴度最高,可维持2~3周,以后按每天13%逐渐下降,3周后完全消失,当母源抗体降至1∶20以下时(约7日龄)注苗可望获得较理想的免疫效果,高于1∶40时,由于抗原、抗体中和作用而产生不完全性免疫。母源抗体滴度越高,免疫效果越差。

因此,应根据母源抗体消长情况来确定首免时间。带母源抗体的雏鸡,首免日龄可按以下公式推算:

首次免疫日龄=4.5×(1日龄时HI抗体效价-4)+5

(例如:一批雏鸡1日龄时母源抗体效价的平均值为27,则该批雏鸡的首免日龄应为4.5×(7-4)+5=18.5日龄)。

一般首免25天后进行2免,再经60天后进行3免,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一次,故在一个510~520天的生产周期中,需免疫5~6次,在未能检测HI抗体水平的鸡场,一般可在1~2周龄首免,1周龄内的雏鸡最好用Ⅱ系苗,1周龄以后的各次免疫,用Ⅱ系或Ⅳ系苗均可。

(3)建立免疫监测制度:一般在首免后10~14天抽检(大鸡群按0.2%,500羽鸡群按3%~5%),作HI试验,每隔3~4周抽检一次,根据HI抗体水平的高低,决定是否需要免疫接种,一般在安全区,当抗体水平平均值≤23时,应立即接种疫苗,在流行区,其平均值在24~25时可免疫。母鸡血清中的HI效价与当时所产种蛋的卵黄HI价及用此蛋孵出的雏鸡的血清中的HI效价,三者大致相近,故可通过检测卵黄HI效价来了解母鸡和雏鸡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以制定疫苗的免疫效果,或是否受到本病强毒感染。当发现HI抗体未上升,应及时检验疫苗品质或检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影响,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改换疫苗或免疫方法或同时注意其他病免疫接种。当发现鸡群HI抗体突然上升很高(增加3个滴度以上),表明该鸡群可能感染本病强毒,必须注意其他鸡群的防疫措施。

(4)制订科学合理、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免疫接种计划):包括疫苗选择、免疫方法、免疫接种日龄和次数、几种疫苗合理配合使用等。其中根据免疫监测HI抗体水平的高低决定是否需要免疫接种,根据母源抗体消长情况来决定首免时间尤为重要。

(5)消除影响免疫的其他因素:只有在消除影响免疫的诸多因素(含母源抗体的干扰)后,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消除影响的具体方法有:阻止传染性法氏囊病、立克氏病等病毒、黄曲霉和棕曲霉毒素等霉菌、毒素对鸡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14日龄时用Ⅳ系苗+法氏囊病弱毒苗同时饮水免疫,取得较满意效果)。选用合适的注苗途径,加强饲养管理和营养,注意环境卫生,增强鸡群体质,减少应激,保障免疫系统正常功能。

3.鸡场发生疫病后的处理措施

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后,先对病鸡采取隔离封锁饲养;及时用本病疫苗对假定健康群、可疑群和病鸡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必要时可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以尽量减少死亡。鸡舍、运动场、用具等用5%~10%漂白粉、2%烧碱溶液或抗毒威等进行彻底紧急消毒,垃圾、粪便和剩余饲料经无害处理后,再行第二次消毒;深埋或焚烧疫区内病死鸡尸体、内脏及排泄物,尸体和内脏经高温处理后作肥料;农村发生本病时,应停止家禽(含家禽产品)市场交易,关闭饲养,禁止自由散放;疫区病鸡死亡或扑杀2周,经彻底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附:试液配制:

①pH7.0~7.2磷酸盐缓冲液(PBS)。

NaCl 170克 NaOH 3.0克

KH2PO4 13.6克 蒸馏水 1000毫升

高压灭菌,4℃保存,使用时作20倍稀释

②0.85%生理盐水。

氯化钠(NaCl)8.5克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121℃15分钟灭菌,备用。

③阿氏液(RBC保存液)。

葡萄糖 2.05克 氯化钠 0.42克

柠檬酸钠 0.80克 蒸馏水 100毫升

溶解后,调pH至3.6,过滤,分装4袋,高压灭菌,4℃保存备用。

④1%鸡红细胞悬液(RBC)。采集健康公鸡的血液,加3.8%枸橼酸钠抗凝剂充分摇匀,并加3~4倍生理盐水,经2000转/分离心3~4分钟(最后一次5分钟),洗涤3次,并除去血清、白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冰箱保存备用,用前吸取压积红细胞(混)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悬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