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亚利桑那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385页(4113字)
禽亚利桑那菌病又称副大肠杆菌病、副结肠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第Ⅲ亚属的亚利桑那沙门氏菌(Salmonela arizonae)即辛绍亚利桑那菌(Arizona hishawii)引起雏禽的急性或慢性败血症,其特征是腹泻和腹腔器官有针头大小的坏死灶。
本病使病雏发育受阻,严重消瘦,产蛋率下降,孵化率可降至37.6%并引起大量死亡(死亡率达15%~60%),对养鸡业(尤其对火鸡业)的危害日趋严重,而且由于本病是蛋传疫病和人兽共患病,因此,本病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症状与沙门氏菌病尤其与禽副伤寒的症状基本相同,病雏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饮水增加,羽毛松乱,低头,翅下垂,腿麻痹、颤抖,颈扭曲,仰头呈“观星”姿势,阵发性跳跃,突发性向前冲撞或向后退缩,体温升高,张口呼吸,排黄白(绿)色稀粪,有时带血,肛门周围沾有粪便。病雏火鸡常见单(双)侧眼睛混浊、皱缩、失明(因视网膜上覆盖有干酪样物所致)。病雏火鸡有明显神经症状,成年鸡和火鸡感染常无临床症状。
(二)病理剖检
主要病变与鸡副伤寒相似。
病雏呈典型全身败血症,多数器官有炎性,退行性和坏死性变化,中枢神经和眼组织常为急性变化,脑膜(尤其小脑膜)出血明显,脑神经胶质细胞核溶解、浓缩,其他器官为亚急性变化。腹膜炎,卵黄吸收不良;肝呈土黄色,肿大2~3倍,表面有红砖色条纹,切面有针头大小灰色坏死灶和出血点,胆胀汁稠;颈肌有鲜红出血斑,肌胃黏膜充血、出血。心脏变色,心肌浊肿,表面有出血点,脾、肺、肾充血、出血,肾肿大1~3倍。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前胸和后腹气囊、胸腹腔及盲肠内见有淡黄(白)色干酪样物。
(三)流行特点
本病常发于4周龄以下的雏火鸡和雏鸡(死亡率15%~60%),其他禽类、两栖类、哺乳动物和人均可感染。病禽及无症状感染成年禽(本菌可穿入肠壁并长期停留在肠壁内)为本病经常带菌、排菌者。野鸟、鼠类、爬虫等是本病菌的最常见来源,从家禽的商品饲料中也可分离到本菌。本病为蛋传疫病,从母禽卵巢及公禽精液均可分离到本菌。粪便排毒是本病重要的传播途径,也可经孵化、育雏器的直接接触及污染饲料、饮水而传播。
(四)实验室检查
1.病原菌分离
(1)病料采集与处理:取病死雏鸡脑、脾、心血、肺、肾、气囊、空肠内容物及未被吸收的卵黄囊等病料制成匀浆(如对本病作早期诊断,则用孵化后期死胚肝、脾、心血,尤其蛋壳膜等病料分离本菌,最好弃去蛋内容物,将壳与壳膜磨碎并在选择性增菌的肉汤中37℃培养48小时后,在选择性增菌琼脂平板中涂布,更易获得成功)。
(2)培养基:血液琼脂、营养琼脂、SS琼脂、麦康凯琼脂。常用选择性增菌液体培养基:含1/10万亮绿(BG)的四磺酸盐肉汤,亚硒酸盐亮绿磺胺和亚硒酸盐F肉汤。选择性增菌固体培养基:亮绿、亮绿磺胺、SS、麦康凯琼脂。
(3)接种培养(本菌培养程序与鸡副伤寒菌相同):将上述病料按培养量1/10接种于营养肉汤、SS琼脂、麦康凯琼脂中,37℃培养24小时后,选可疑菌落再接种到上述培养基,37℃继续培养,肉汤中出现均匀一致混浊,液面有一层清晰菌膜及少许絮状沉淀。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上的菌落在初次培养24小时为大小一致、圆形,无色透明,表面湿润,边缘整齐,微突起的大头针帽大小菌落,48小时后菌落由粉红色变为红色。
2.病原菌鉴定
(1)菌检:无菌取病死雏鸡肝、心、脑组织触片或平板纯培养物抹片,革兰氏或美蓝染色,镜检,可见大小一致,多散在,无芽孢,有周鞭毛运动,两端呈颗粒样浓染,一端微弯或直杆状革兰氏阴性(G-)杆菌。
(2)生化特性(本菌与沙门氏菌的区别):本菌缓慢(培养7~10天内)发酵乳糖(不发酵卫矛醇和肌醇、D-酒石酸盐阴性),缩平果酸及β-半乳糖苷酶阳性,缓慢液化明胶。
本菌与沙门氏菌中与其抗原相关的枸橼酸菌的主要区别是:本菌酒石酸盐阴性、氰化钾阴性、缓慢液化明胶,而枸橼杆菌则酒石酸盐阳性,氰化钾阳性,不液化明胶。
本菌抗原结构与副伤寒菌相似,有菌体(O)抗原34个和鞭毛(H)抗原43个。
3.血清学试验 最可靠、满意的是快速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和菌体试管凝集试验,尤其微量凝集试验比试管和平板试验敏感、优越得多。快速全血清试验则是野外大量检测的有效工具(但需经试管凝集试验证实)。用琼扩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荧光试验有助于证实本病感染。
(1)快速微量血清平板凝集试验:用本病多价血清按常规作凝集试验检测本病抗原,效果良好。
抗原制备:
(2)ELISA:以抽提外膜蛋白为抗原进行ELISA试验,是确定本病感染鸡群很有价值的工具。
4.动物试验
(1)将病死鸡肝、脾、气囊制成1∶10悬液→腹腔接种4日龄雏鸡10只,0.3毫升/只,观察记录1~5天内出现本病典型症状及发病死亡数,并从接种死亡鸡的卵黄囊和眼前房积液中分离到本菌。
(2)用18~24小时肉汤纯培养物经肌肉接种雏鸡,用灭菌肉汤接种同日龄对照雏鸡2只,观察记录1~5天内发病死亡数,并回收接种菌,对照鸡在10日内均未见发病。
(3)将病料悬液接种小鼠5只,0.3毫升/只,5天后出现精神沉郁,麻痹,运动障碍,闭眼不食,消瘦,第9~10天后衰竭而死,剖检见有败血症变化,镜检见有本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5.类症鉴别要点
·鸡白痢、副伤寒:单凭临床症状难以区别,必须经病原菌分离鉴定。
·大肠杆菌病:见有肝周炎和心包炎,雏鸡脐炎,卵黄性腹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呈黄(白)色“火山口”状外观。
·新城疫:腺胃乳头肿胀,出血。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枣核样溃疡灶,突出于黏膜表面,肠黏膜淋巴结出血、糜烂。
二、防治
(一)治疗
抗生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只能阻止本病传播,减少急性死亡,但不能彻底杀灭病菌,治愈后仍为带菌者。
红霉素为鸡、鹅的治疗首选药物。鸭对卡那霉素、敌菌净高度敏感,对氟哌酸中等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不敏感。
肌注卡那霉素1万单位/只,每天2次,连用3天;敌菌净,拌料,连用5天。采用高敏药0.07%红霉素,拌料,连用7天,对预防祖代母鸡将病菌传给子代鸡,效果甚好。
此外,1∶100百毒杀用于环境喷洒消毒,1次/天,连续1周。土霉素、新霉素和合霉素等对于本病疗效良好。本菌对庆大霉素有抗药性。
(二)预防
本病防治措施与鸡副伤寒病相同。
1.为防止本病经蛋传播,培育无本病菌的原种禽,必须建立便于清洁消毒,全封闭、防鼠防鸟建筑设施(设铁纱网,防止野鸟侵入鸡舍),优质饲料及微生物监测手段良好的孵化场和种禽场。加强种蛋管理,每天集蛋不少于4次,产于地面上的蛋不宜作种蛋。集蛋后尽早用福尔马林作孵前熏蒸(已入盘蛋临孵前最好用福尔马林再熏蒸一次)。经常清拭产蛋箱,用干净细沙擦拭蛋壳沾有的污斑,切忌用水或湿布揩抹。蛋盘、孵化机、育雏室、用具等用前必须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定期熏蒸消毒,鸡舍和运动场要定期清扫消毒,防止饲料、饮水污染。加强种鸡疫情监测,可疑种禽群和雏鸡、雏火鸡群可用上述药物和剂量进行预防性或治疗性投药。
2.免疫预防 国外已研制以下几种菌苗:
(1)用福尔马林处理本病菌全培养物制成氢氧化铝胶菌苗,保护力尚好。
(2)本病油乳剂菌苗,获得满意免疫效果。
(三)公共卫生
本病为人兽共患病,人感染后发生胃肠炎,甚至肠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