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鸡绿脓杆菌病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430页(2171字)

绿脓杆菌病是由绿脓杆菌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其特征为1~5日龄雏鸡发病急,突然死亡,呈尖峰式死亡,死亡率高达60%以上,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同程度下痢,黄绿色、黄白或红色水样稀粪;部分病鸡可见单侧性眼炎,角膜或眼前房浑浊;有的病鸡出现振颤、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二)病理剖检

病鸡颈部、脐部皮下水肿,有黄色胶胨样渗出物;肌肉、肺、心尖、心外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表面有小坏死点;胆囊充盈;脾肿大,有小出血点;肾肿大,表面散在小出血点;关节肿胀,关节液浑浊增多。

(三)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鸡,多数于2日龄发病,3~4日龄死亡达到高峰,5日龄以后死亡迅速下降,6日龄后基本停止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均匀,有时死亡率达到60%以上,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以及空气中,而且在正常人、畜禽肠道及皮肤上可发现该菌。如鸡有创伤或在注射疫苗时注射器消毒不严格,常会引起该病的发生,出壳时臭蛋爆炸也会经脐带、口腔、消化道传染致雏鸡发病,因此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环境的污染及疫苗的注射有一定关系。

(四)实验室检查

1.病原分离 采取病鸡的肝、脾、卵黄、颈部皮下水肿液,分别接种到普通肉汤、普通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SS琼脂及三糖铁培养基,置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观察菌落的特性和颜色。菌落呈蓝绿者,经涂片镜检可作初步诊断。

2.形态观察 取纯培养物作涂片或取病鸡的肝、脾病料作成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阴性、无荚膜、一端有1~3根鞭毛,运动活泼,无芽孢、单个或2~4个短链直而细长的细小杆菌(假单胞菌属)。动力检查阳性,鞭毛染色为一端染色。

3.培养特性 该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边缘不齐,表面光滑、湿润、淡灰色露滴状菌落,明显呈蓝绿色,并有生姜特殊芳香味;在普通肉汤中生长,肉汤浑浊,液面有菌膜,多次传代后菌液上层为蓝绿色,摇动后均匀变绿,在血液琼脂平板上产生较明显的β溶血;在麦康凯平板上生长良好,菌落不变红,为无色、无光泽、半透明的细小菌落;在SS琼脂平板上培养48小时后菌落中央呈棕绿色;在三糖铁培养上不产生硫化氢,且底部不变黄。

4.生化特性 见表7-3。

表7-3 鸡绿脓杆菌的主要生化特性

5.动物试验 取24小时培养液,腹腔接种健康雏鸡,雏鸡死亡,或取病死鸡脑研磨,制成1∶10悬液,加双抗(青霉素、链霉素)每毫升各5000单位,于4℃培养4小时,上清液经尿囊腔接种鸡胚每胚0.2毫升,置37℃温室孵育,48小时全部死亡,收获尿囊液,再分离培养,得到本菌。

6.血清学试验 玻片凝集试验,按常规方法进行。

7.类症鉴别要点

·一氧化碳中毒:有一氧化碳中毒史,剖检鸡血液鲜红,凝固不良。

·大肠杆菌病:症状与病变多样性(雏鸡脑炎、卵黄性腹膜炎、气囊炎、关节炎、眼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败血症等)镜检可见革兰阴性,无芽孢,能运动,有周身鞭毛,两端浓染的小杆菌。

·鸡白痢、禽副伤寒:心、肝、脾、肌胃有坏死灶,小肠出血性炎症,镜检可见革兰阴性,两端稍圆的细长杆菌。

二、防治

(一)药物治疗

用抗生素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可供选择的药物有庆大霉素、新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多黏菌素、羧苄青霉素、磺胺嘧啶和喹诺酮类药物等。

庆大霉素肌肉注射,每只鸡4000单位,连用3天。

(二)预防

由于本病尚无疫苗,因此预防本病应从改善鸡场卫生条件,加强兽医卫生措施着手。对种蛋收集、保存及孵化全过程和孵化设备、环境、注射疫苗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和严格消毒,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

上一篇:坏疽性皮炎 下一篇:禽病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