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坏死性肠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病诊断技术手册》第64页(1309字)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由于芽胞大于菌体,菌体呈梭状。该菌的分离培养必须在厌氧的环境中进行。魏氏梭菌引起的疾病,应以检测患病动物肠道内容物中的毒素为主。

(1)诊断

【流行特点】鸡对本病易感。尤以1-4月龄的蛋雏鸡、育成鸡和3-6周龄的肉用仔鸡多发。本病病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主要存在于粪便、土壤、灰尘、污染的饲料和垫料以及肠道内容物中。该病的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为主。有多种因素可诱发本病:①饲料突然改变或饲料质量低下;②饲喂变质的动物性饲料(如粉、肉粉、骨粉、肉骨粉、血粉和蚕蛹粉等),与本病发生有关;③肠道损伤或球虫病(育肠球虫、小肠球虫病)可诱发本病;④鸡舍潮湿、拥挤、环境卫生差;⑤长时间的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如土霉素等);⑥据报道因家禽肠道中缺乏葡萄糖酶,当饲料中有多量葡萄糖进入鸡体内,产生发酵,使该病原菌大量繁殖而引起发病。

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生多为散发。发病后鸡只死亡率与诱发因素的强弱和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有直接关系,一般死亡在5%以下。严重的可达30%左右。

【临床表现】本病常突然发生,起病急。病鸡精神萎顿,羽毛蓬松,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稀呈暗黑色间或混有血液。病程短,病鸡多在1-2天内死亡。

【病理剖检变化】病死鸡营养中上等,皮下湿润,有的较干燥。嗉囊中仅有少量食物,但有较多液体。新鲜病尸打开腹腔后即可闻到一般疾病少有的尸腐臭味。主要变化在肠道,尤以中后段肠道最明显。肠道表面污灰黑色或污黑绿色。肠腔扩张,充气,肠壁增厚。肠内容物呈液状,有泡沫,粘膜充血。空肠段有时可见少量出血点。病程稍长者,肠内容物淡黄或污红色,散在有土黄色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坏死灶。有的肠内容物呈絮状团块。

严重病例可见肠壁增厚、内容物水样,有泡沫。粘膜弥漫性土黄色,干燥无光泽,表现为深层坏死的炎症变化。

当有球虫合并感染时,可见球虫病的病理变化。

根据上述发生特点,不难做出诊断。因本病常在球虫病发生过程中或发生后出现,诊断时应与单纯的球虫病相区别。

(2)防制 平时应加强鸡群饲养管理,不喂发霉变质饲料,认真做好各项兽医防疫工作,对地面平养鸡群搞好球虫病的预防,是防治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本病一旦发生,应尽早给全群鸡只投药进行防治。一般采用0.1%氯霉素拌料或0.04%痢特灵拌料,连喂4-5天,可明显控制本病发生。治疗中应搞好环境卫生,地面散养的肉用仔鸡舍应换新鲜垫料。若与球虫病同时发生,可考虑在饲料中同时添加适量抗球虫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