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羊生产发展的历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肉饲养技术手册》第1页(1590字)

我国养羊业起源于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人们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就将野生动物驯养成为家养动物。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进入隋唐时代养羊数量不仅有了发展,羊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品种类群,这些类群的形成,为以后绵山羊品种资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宋代黄河流域居民大量南迁,把原来饲养在河南、河北、山东一带的绵羊带到了江南。这时期随着养羊生产的发展,人们对肉、毛、皮、奶等不同产品需求增加,开始注意进行培育,提高羊的质量,由此形成了一些地方绵、山羊品种类群。

19世纪末,中国先后引入国外种羊。自1904年起引进了兰布列美利奴羊、萨能山羊、吐根堡山羊、高加索羊、考力代羊等绵、山羊品种,并进行了纯种繁育及改良地方绵、山羊工作。

新中国成立国后,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全国养羊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数量有了快速的发展,而且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1949年全国存栏绵、山羊4000余万只,1997年达到3.02亿只,比1949年增长7.56倍,其中绵羊数量为1.34亿只、山羊数量为1.67亿只。绵、山羊的品种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前全国基本上饲养本地粗毛羊品种,品种单一,生产力较低。但从1954年起,我国培育出第一个新疆细毛羊品种以来,我国先后从国外引入约20个绵、山羊品种,其中细毛羊品种有:苏联美利奴羊、高加索羊、斯达夫洛波羊、澳洲美利奴羊等;半细毛羊有考力代羊、茨盖羊、林肯羊等;肉用绵羊有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特克塞尔羊、萨福克羊等;山羊有萨能奶山羊、肉用波尔山羊等。经我国畜牧科技人员几十年的选育、培育,目前已育成绵羊品种22个,即细毛羊有新疆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敖汉细毛羊等,绵羊品种有蒙古羊、西藏羊、哈萨克羊、乌珠穆沁羊、贵德黑裘皮羊、滩羊、小尾寒羊等。山羊品种23个,有体型较大的黄淮山羊,有产肉性能较好的南江黄羊,有专门用于生产笔料毛的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以及产绒量高、绒细而洁白的内蒙古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等优良品种。

我国养羊生产的分布是山羊遍布全国各地,北方以绵羊居多,南方山羊多。绵羊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和东北三省。按地区可划分三种类型,即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牧区生产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北部、西藏等气候干旱、冬季漫长且寒冷、条件艰苦、草原广阔的边远地区,以放牧为主,有的游牧,完全依靠天然草场养羊。农区生产主要分布在中原和江苏、浙江一带,群体小,以舍饲或半放牧为主。农区养羊,一般在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气候温和,养羊条件较好的地方。农区养羊多数作为副业,饲养相对分散,但饲养绵、山羊数量却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半农半牧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部各盟、河北等平原地区,养羊以定居放牧为主,羊群数量大,气候干燥,冬季寒冷,越冬期需要补饲干草和精料。

我国的地方羊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绵、山羊品种有50多个,不仅有许多生产性能较高的培育品种,还有一些珍贵的地方品种,例如湖羊、济宁清山羊是优秀的羔皮品种,滩羊、中卫山羊是优秀的裘皮品种,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是优秀的产绒毛品种,这些优良品种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誉。我国绵、山羊改良事业进行了40余年,改良羊的生产性能和生产水平得到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通过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等重大推广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养羊生产的发展,在全国先后建立了一批养羊基地县,使养羊生产有了迅速发展,养羊生产水平显着提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