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巴氏杆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肉饲养技术手册》第171页(1054字)

羊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溶血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本病多发育幼龄的绵羊和羔羊,山羊不易感染。

溶血巴氏杆菌呈卵圆形、球杆菌样或多形性,本菌不形成芽孢,不运动,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不经常出现。本菌存在于病羊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里,健康羊的呼吸道也可能带菌。该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较低,普通消毒药常用浓度对本菌都有良好的消毒力。

本病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而传播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当饲养管理不善,羊群拥挤,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营养缺乏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等都可引发本病。本病一般为散发。

症状及病变:潜伏期不清。

1.最急性型 多见于哺乳羔羊。突然发病,寒战、虚弱无力,呼吸困难,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

2.急性型 体温达41~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急促、咳嗽,鼻孔常流血。结膜潮红,有黏性分泌物。病初便秘,后期腹泻,有时排血水。颈部、胸下部发生水肿。病羊常因严重腹泻后虚脱而死。病程2~5天。

3.慢性型 病羊消瘦、食欲下降。流黏液脓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难。有时颈部和胸下部发生水肿。有角膜炎、腹泻、粪便恶臭。病程可达3周。

剖检时可在肝、肺上发现大量的灰白色的病灶,肺水肿、充血,呈青紫色。

诊断本病可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进行诊断。

预防:

1.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对诱发本病的因素,应尽力避免或设法给予改善,保持圈舍的干燥。

2.多发地区可进行疫苗接种预防。

3.在发病地区,应对病羊进行隔离治疗,对其活动场所、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对病尸进行无害化处理。

治疗: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广谱抗生素等药物对本菌都有一定疗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