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尼茨绦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肉饲养技术手册》第181页(1210字)

莫尼茨绦虫病是由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的小肠内引起的。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在羊以羔羊受害严重。

病原:

1.扩展莫尼茨绦虫链体长1~5米,最宽16厘米,乳白色,头节近似球形,上有四个近于椭圆形的吸盘,无顶突和钩。节片的长度小于宽度,越靠后部虫体的长宽之差越小。卵形不一,有三角形、方形或圆形,直径50~60微米,卵内有一个含有六钩蚴的梨形器。

2.贝氏莫尼茨绦虫链体长可达6米,最宽处26厘米。两虫的区别是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节片腺呈泡状,有8~15个排成一行;贝氏莫尼茨绦虫的呈节片腺小点状密布,呈横带状,仅排列于节片后缘的中央部。

发育史:成虫寄生于羊的小肠内。成虫脱卸的孕节或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倒外界,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六钩蚴在消化道内孵出,穿过肠壁,入血管,发育为似囊尾蚴,成熟的似囊尾蚴始有感染性,羊只采食了含有发育成熟的似囊尾蚴后,地螨即被消化而释放出似囊尾蚴,并附于肠壁上发育为成虫。成虫在羊体内的生活期限多为2~6个月,超过此期限自行排出体外。羊感染莫尼茨绦虫主要是1.5~7个月的羔羊,随年龄增长而获免疫性。

症状:本病轻者不表现症状。感染初期羊食欲下降,饮欲增加,有时下痢。在粪便内可查到乳白色的莫尼茨绦虫节片或碎片,有时节片成链地吊在肛门处,随后出现腹痛、消瘦、皮毛粗糙,因衰竭卧地不起,抽搦,头向后仰,经常作咀嚼运动,口周围留有许多泡沫。

预防:

1.羔羊在开始放牧时进行绦虫成熟前驱虫,在50日龄内应驱虫两次。有条件的地方应将粪便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成羊往往是带虫者,应驱虫,经过驱虫的羊只不要在原地放牧,及时转移到清洁的牧场。

3.消灭中间宿主地螨。通过深耕、作物轮作、改换种植的牧草等都可改变地螨的生存环境,从而减少地螨数量。

4.注意选择好放牧时间、地点,以减少羊只对地螨的接触机会。

治疗:

1.氯硝柳胺 每千克体重70毫克,口服。

2.硫双二氯酚 每千克体重80~100毫克,一次口服。

3.吡喹酮 每千克体重15毫克,一次口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