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的规划与建筑布局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毛皮动物饲养技术手册》第205页(1129字)

养殖场的规划及建筑布局是否合理可直接影响动物生产、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影响场区周边环境和兽医卫生水平。在选定的场址上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和建筑物布局,是以后保证养殖场正常生产的基础。

(一)分区规划 毛皮动物养殖场的建筑物布局一般实际需要规划到三个功能区内:即生产区(包括养殖动物的笼、圈舍,贮存饲料冷库、仓库,加工、调制饲料的车间等)、管理区(包括管理人员办公室,养殖人员工作准备间,职工卫生设施等)和病兽管理区(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等)。在进行建筑物布局规划时,要从人兽保健的角度出发,以建立最佳生产关系和卫生防疫条件,考虑地势和主风向进行合理分区。管理区应占全场上风和地势较高的地段,生产区设在管理区的下风和较低处,但应高于兽医室、隔离舍等,并在其上风向。

管理区与生产区应设立围墙或围栏加以隔离。限制非本场工作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不得进入生产区。生产区是养殖场的核心部分,规划、布局应给予全面、细致考虑。不仅要考虑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还要考虑到品种、性别、年龄间的不同需求,甚至应涉及到动物的福利。病兽管理区包括兽医诊疗室、病兽隔离舍等,为防止疫病传播与蔓延,这个区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与地势低处,并与兽舍保持200~300米的距离。病兽隔离舍应尽可能与外界隔绝,隔离区四周应有天然的或人工的隔离屏障(如界沟、围墙、栅栏或浓密的乔灌木隔离带300~500米)。病兽管理区的污水与废弃物应严格控制,防止疫病蔓延和对环境的污染。

分区规划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消防需求。

(二)建筑物的布局 养殖场的建筑物布局应根据本场实际,遵循有利于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来制定。应保证建筑物之间有效的生产联系。如种兽的繁殖与幼畜的培育;饲料的贮存与加工调制;兽舍粪便的清扫与运送;产品的加工与保存;病兽疫病的治疗与隔离。在遵守兽医卫生和防火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各建筑物之间尽量做到紧凑,以保证最短的运输、供电和供水线路,并减少基建投资、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合理利用场区的地形地势、风向与光照,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

(三)场内道路的设置 场内的主干道与场外运输线路连接,其宽度应在5.5~6.5米。支干道与办公室、兽舍、饲料加工车间、兽医室、贮粪场等连接,宽度一般为2.0~3.5米。要求运送饲料的道路不与运送动物粪便道路通用或交叉。兽医室和病兽隔离区单设道路,不与其它道路通用或交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