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的环境保护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毛皮动物饲养技术手册》第214页(5867字)

近年来,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较快,一些大型养殖场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是产生了大量生产废弃物,即畜产废弃物。例如,动物的粪尿,如不妥善处理,不仅会危害动物本身,并会污染周围环境,甚至形成公害。另外,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农业的化肥、农药等都可对动物的养殖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养殖场的环境保护分两方面:既要防止兽场本身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要避免周围环境对养殖场的危害,以保证动物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养殖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养殖场的环境保护主要是指与养殖有关的周边环境的保护,包括空气、水源、土壤、生物等诸因素。动物生活在各种环境因素之中的,反过来,动物的活动又影响到其所生存的环境,它们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环境就出现恶化,导致环境污染。

动物的粪尿不进行科学处理,任其自流,就会污染周围环境,造成危害。而受害者往往首先是本场兽群,甚至会影响全场生产的正常进行。工农业废弃物造成的各种严重污染危害动物健康,影响养殖业的正常生产,妨碍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危害人、兽健康等。实践证明,对环境的污染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而消除这种污染则需较长时间。如已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再去治理,不仅要付出更大代价,有的还难于取得良好的效果。养殖场建成后,则要经常保持养殖场内的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积极采取措施,对废弃物加以综合利用,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二)污染源及危害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以及动物生产中产生的粪尿等废弃物,都会对周围的空气、水、土壤、食品等各环境因素造成污染,并由此对人、兽的健康、自然环境、动物生产等造成各种危害。

养殖场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动物的粪尿;饲料加工车间和兽场排出的污水;死亡家畜的尸体;动物散发出的不良气味等。

1.空气污染 空气是人、兽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空气污染是指空气的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新的成分,或者原有某种成分骤然增加,以至对人、兽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养殖场对大气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是动物的粪尿或其它废弃物产生的难闻的气味,散发到附近空气中。各种恶臭的气味中包括:硫化物(硫化氢、甲基硫醇等)、氮化物(氨、甲基胺等)、脂肪族化合物(酪酸、丙烯醛、吲哚、粪臭素等)。所有这些恶臭物质都能影响人、兽的生理机能。恶臭刺激嗅觉神经与三叉神经对呼吸中枢发生作用,影响人、兽的呼吸机能,刺激性臭味亦会使血压及脉搏发生变化;恶臭物质一般来说是有害物质,有的也具有强烈的毒性,如硫化氢、氨等。多数臭味是由数种气体混合而成,即使没有毒性,也会刺激人们的嗅觉器官,使之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严重者影响工作效率。

磷肥厂、釉瓦厂、搪瓷厂或玻璃加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气,都有可能排放携带含氟化氢或含氟气体。氟化物污染了养殖场上空的大气,即使含氟的浓度很低也会对动物造成损害。常年吸入少量含氟化物的空气也会出现慢性氟中毒症。吃污染的饲料,饮用污染的水,受害就更加严重。汽车排出的尾气是一氧化氮和烯烃类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混合气体,经阳光照射产生臭氧(O3)等有害物质,动物吸入后可刺激家畜呼吸道,侵害动物肺部并引起肺水肿和肺出血等。

2.水体污染 通常所说的水体污染,是指向江河、湖泊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灌溉污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的人为污染现象。污染物质主要是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及各种有毒的化合物或元素。

(1)有机物质的污染 生活污水、养殖场污水以及造纸、食品工业废水等都含有大量的碳氢化物、蛋白质、脂肪等腐败性有机物,其涉及范围广,排出量大因而受害规模也非常广泛。腐败性有机物在水中首先使水质混浊。同时如果水中氧气充足,则好气菌发挥作用,可分解有机氮为氨、亚硝酸盐,最终为硝酸盐类的稳定无机物。而溶解于水中的溶解氧在常温下,一般为5~10毫克/升。水中溶解氧耗尽,则有机物进行厌气分解,产物为甲烷、硫化氢、硫醇之类的恶臭,使水质恶化不适于饮用。养殖业废弃物数量大,对水质污染更为严重。

(2)微生物的污染 天然水中常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其中主要是腐物寄生菌。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有机物含量愈高,微生物的含量也往往愈多。水流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后,可引起某些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如副伤寒、鼻疽、布氏杆菌病、炭疽病、钩端螺旋体病、土拉杆菌病等。

介水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常常是由于水源被患病家畜、家禽、毛皮动物和带菌者的排泄物、尸体以及兽医院、医院的污水所污染。此外,屠宰场、制革厂、洗毛厂的废水中也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水体后也有可能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水源受到大量的或经常性的污染时,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介水流行。对动物尸体、排泄物以及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污水应特别注意,勿使其污染水源。

(3)有毒物质的污染 污染水体的有毒物质种类很多,在无机性毒物中比较常见的有铅、汞、砷、铬、镉、镍、铜、锌、氟、氰化物以及各种酸和碱等;有机性毒物中有酚类化合物、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合成洗涤剂、有机酸、石油等。当某些有毒物质如铅、砷、汞、氰化物、有机磷农药、氟等具有较大的毒性,当其污染水体后,往往能使饮用这种水的动物发生中毒。有些毒物如酚类、石油等污染水体后,在一般浓度下虽对机体无直接毒害,但能使水发生异臭、异味、颜色、泡沫层、油层等,妨碍水的正常使用。铜、锌、镍、铬等化学物质在水中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水中微生物能使水中有机物进行分解与氧化,因此这些化学物质会阻碍水的天然自净过程,从而影响水体的卫生状况。

(4)致癌物质的污染 某些化学物质具有致癌作用,常见的如砷、铬、镍、铍、苯胺、3-4苯骈芘及其他芳香烃等。水中的致癌性物质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如石油工业、颜料工业、化学工业、燃料工业等的废水。

3.土壤污染 土壤中积累了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破坏了土壤的基本机能,构成了土壤污染。污染土壤的物质主要是通过污染了的水体和大气所造成。例如,污水污染了河流、湖泊等水域,随着灌溉水进入农田,积存于土壤;一些工厂排放含二氧化硫的废气,经雨水淋洗成为硫酸含量很高的酸雨,落至土壤,使土壤酸化。可以说土壤污染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必然结果。有些污染土壤的重金属镉、铜、锌、铅、砷、汞以及有机氯农药等物质分解缓慢,又难于排除,沉积于土壤表层,被牧草吸收直接影响其生长,亦可残留于牧草,影响采食牧草动物的健康。

动物的粪肥发酵灭菌处理不当,未被杀死、灭活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或继续繁殖,保存或扩大了传染源。试验证明接种在粪池中的都伯林沙门氏菌(Salmonella dublim)可以生存5~8个月。一般说来,粪便中引起动物发病的病毒经过堆肥和沤肥处理后,即失去其致病力,但有些病仍可经过施肥而造成感染。

4.昆虫及其它 养殖场的动物以及饲料、粪便等,易于招引或孳生蝇、蚊、虻等。这些昆虫会骚扰附近的居民,污染环境,并传播疾病。

此外,动物的经常嘶叫所形成的噪音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影响。

(三)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1.合理规划 是养殖场搞好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如果事先没有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不仅会影响将来的生产,导致周围环境条件恶化,甚至为以后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付出高昂的代价。

2.动物粪尿的无害处理、利用 把动物的粪便、垫草等堆积,利用好气性微生物分解粪便与垫草等固体有机废弃物,此种方法具有能杀菌与杀寄生虫卵。发酵处理后的动物粪便可直接施用到农田,为土壤增加了优质的有机腐殖质类肥料,处理后粪尿的施用量可比施用新鲜粪尿多4~5倍。

3.养殖场污水处理 毛皮动物养殖过程中,洗涤饲料、清洗食具、冲刷兽舍等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饲料残渣、动物粪尿以及微生物,甚至一些病原微生物。如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至场外或施肥,将会产生较大的危害。

污水的处理主要经分离、分解、过滤、沉淀等过程。一般采取的办法是:

(1)分离 主要是分离设备将污水中固形物与液体分离,污水中的固形物一般只占1/5~1/6,将这些固形物分出后,一般可作堆肥处理,施于农田。

(2)净化 通过生物滤塔使污水分离、净化。生物滤塔是依靠滤过物质附着在滤料表面所建立的生物膜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以达到净化的目的。通过这一过程,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得到相当程度的净化。达到水的重复利用。

(3)沉淀 粪液或污水沉淀的主要目的是使一部分悬浮物质下沉,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国内毛皮动物养殖场一般都采用沉淀池沉淀的方法进行污水处理。

4.环境绿化 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还可以减少污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1)改善场区小气候 绿化可以明显改善养殖场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等状况。在高温时期,树叶的蒸发,吸收空气中的湿热,从而使气温有所降低,同时也增加了空气中的湿度。由于树叶阻挡阳光,造成树木附近与周围空气的温差,会产生轻微的对流作用;同时也显着降低树荫下的辐射强度。

(2)净化空气 养殖场的动物饲养集中,密度高,在一定的区域内耗氧量大,排出的二氧化碳也比较集中,同时,尚有少量氨等有害气体排出。养殖场周围种植玉米、大豆、棉花或向日葵会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氨而促其生长,植物尚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氟化氢等。

(3)减少尘埃 植物叶子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有些植物的叶子还能分泌油脂或黏液,能滞留或吸附空气中的大量尘埃。当含尘量很大的气流通过林带时,由于风速降低,可使大粒灰尘下降,其余的粉尘及飘尘可被树木枝叶滞留或被黏液物质及树脂所吸附,使大气中含尘量大为减少,空气因而变得洁净。

(4)减弱噪音 树木与植被等对噪音具有吸收和反射的作用,可以减弱噪音的强度,树叶的密度越大,则减音的效果也越显着。

(5)减少空气及水中细菌含量 树木可以使空气中含尘量大为减少,使细菌失去了附着物,数目也相应减少;同时,某些树木的花、叶能分泌的物质,可以杀死细菌、真菌等。

(6)防疫作用 养殖场外围的绿化林带和隔离林带,可以防止人或场外动物任意往来,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

5.防止昆虫的孳生 养殖场由于动物及废弃物较多,容易孳生蚊、蝇等骚扰人、兽的昆虫。为防止这些昆虫的孳生,可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

(1)保护环境的清洁、干燥 养殖场内及周围能积水的坑、沟、渠、洼地要疏通填平,防止积水。兽舍的地面最好使用水泥材料,保持干燥。当粪便中的水分低于50%时,蛆即不孳生。

(2)防止昆虫在粪便中繁殖、孳生 水貂、狐等动物的剩食要及时清理,动物的粪便要经常打扫。粪池加盖。堆粪场远离居民区与兽舍,用腐熟堆肥法处理粪便。

(3)使用化学杀虫剂 养殖场可使用一些非剧毒农药用于兽场杀虫。

(4)使用电气灭蝇灯 这种灯的中部安有荧光管,放射对人畜无害、而对苍蝇有高度吸引力的紫外线。荧光管的外围有格栅,其上通有电流,当苍蝇爬经电丝时,则接通电路而被击毙,落于悬吊在灯下的盘中。

6.注意水源防护 保护养殖场的水源不被污染是养殖场环保工作中关键一环。

(1)排水的控制 防止将污水直接排入水源,这是避免水源被污染的首要条件。工农业生产单位和居民生活所排出的污水,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各项卫生指标。

(2)加强水源的管理 作为动物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了确保水质的良好和安全,对水源还应作好防护工作。利用地面水作为水源,应考虑水源容纳污物及其自净能力,要求排除废水的生产单位对所排污水必须加以处理;取水点或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尽可能在上游,其周围30~50米以内不要有污染源;不得将污水排入废井或渗井中,以免污染地下水;必要时对饮用水加以净化与消毒。

应尽量用深层地下水作为水源,此种水源多为井水,应注意水井的位置免受地面水的污染;并应注意平时的卫生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