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基础知识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毛皮动物饲养技术手册》第239页(3567字)

(一)毛皮动物疾病兽医卫生要求 毛皮动物疾病卫生防疫措施主要包括饲料卫生、饮水卫生和管理卫生等几方面。

1.饲料卫生

(1)禁止从疫区采购饲料,尤其是犬瘟热、病毒性肠炎、狐脑炎、巴氏杆菌病等传染病疫区。

(2)禁喂霉烂变质的饲料,发现变质、腐烂饲料应及时、认真剔除。

(3)禁止饲喂被化学物以及害污染的饲料。

(4)对采购的每一批饲料都必须进行质量、卫生检疫,确认质量可靠后方能利用。

(5)对食肉毛皮动物除一些确认为新鲜卫生的肉类、畜禽屠宰厂下脚料和新鲜的海产类饲料可以生喂外,对产于江河、湖泊的淡水鱼,存放时间较长的家畜禽副产品必须进行高温蒸煮处理后饲喂。

(6)能够进行清洗的饲料,在饲喂前都应用清水洗干净再饲喂,既促进食欲,又可防止疾病发生。

2.饮水卫生

(1)严禁给毛皮动物饮用死水和被污染的水。污水是肠道传染病和中毒性疾病的重要病因。饲养场的动物用水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人饮用水标准,在无自来水的地区,可用清洁的泉水或井水。水的质量较差时,要进行纯化和消毒处理。

(2)饮水应充分供给,特别是繁殖季节和夏天,供水不能间断,要勤给勤换,水盒或其他饮水用具应及时更换消毒。足够的饮水有益于动物的健康。

3.管理卫生 包括饲料加工卫生,食具卫生,棚舍卫生和环境卫生等方面。

(1)饲料加工车间的卫生防疫非常重要,装修加工车间的地面和墙壁时,最好采用水泥或瓷砖等原料,有利于冲刷、清洗和消毒。

(2)鲜饲料的加工器具、喂食用具等,应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洗,并定期用药物或煮沸消毒。

(3)对饲喂新鲜动物性饲料的毛皮兽的食盒、食盆、食桶等应每顿清洗消毒,或蒸煮消毒,或用热碱水浸洗后用水冲净。

(4)养殖场的粪便应及时清除,并集中堆放发酵处理。冬季和寒冷季节,笼舍内的垫草要勤更换。

(5)棚舍内要保持清洁,场内应平整无低洼积水。棚舍或运动场应经常清扫和消毒,保持笼舍的场卫生。春季和秋季都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扫和消毒,养殖场的地面消毒使用20%石灰乳为好。

(6)海狸鼠、獭、毛丝鼠的笼舍,在冬季要注意保暖。

(7)注意棚舍、笼舍的通风,防止饲养密度过大。

(二)毛皮动物疾病防疫措施 防疫工作是毛皮动物饲养业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针对预防和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传染病是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一类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导致大群动物死亡或严重影响生产力。因此,在毛皮动物养殖业中应特别注意防疫工作。防疫工作应着重加强引起传染病发生的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等的预防和控制。

1.采取预防措施,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

(1)避免养殖场的办公区和生产区混杂在一起。一般要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养兽场,特别是生产区要谢绝参观。严禁发生畜禽疫病地区的人员接近养殖场。

(2)禁止养殖场外的动物(如,、野狐等)进入,也尽量避免多种动物混养在同一场内,特别是一些对某种疫病易感的动物混养。

(3)养殖场的出入口,应设立消毒槽,进场的人员和车辆要先消毒、后进场。

(4)从国内外引种或串换种兽,应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将种兽放置到符合隔离条件的隔离场内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在30~60天。在此期间进行检疫,必要时免疫注射,证明健康后方能合群饲养。

(5)病死动物的剖检场地,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特殊病死兽要深埋、焚毁。

2.免疫接种(包括平时性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

(1)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在健康兽群中为防止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定期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预防接种通常采用疫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剂,使畜禽自动免疫。免疫后的经济动物可获得数月至1年以上的免疫力。各养殖场根据本场兽群往年的发病情况及周围疫情,制定本年度的防疫计划。一些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如水貂犬瘟热、病毒性肠炎,狐犬瘟热、脑炎,獭兔的巴氏杆菌病、球虫病等都应年年免疫。此外,还有临时性预防接种,例如调进调出经济动物时,为避免运输途中或到达目的地后爆发流行某些传染病,可采取免疫预防。

(2)紧急接种 紧急接种是为了迅速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尚未发病的兽群进行的临时性免疫接种。紧急接种可直接使用免疫血清,也可采用疫苗免疫。兔疫血清安全,见效快,但用量大、价格高、免疫期短,因此对有些传染病以疫苗接种为主,如犬瘟热、狂犬病、魏氏梭菌病等。

3.疫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1)隔离与封锁

隔离:当养殖场发生疫病时,将患病兽、可疑兽和健康兽隔离饲养,以便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动物应在彻底消毒情况下移入隔离圈,这类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对这些动物要有专人饲养,严加护理和治疗,不许越出隔离场所。对于可疑动物(指无临床症状但与病兽或其污染的环境有过明显的接触的动物),应在消毒后另地看管,认真观察。这类动物可能处于潜伏期,出现症状的则按病兽处理。此期间可采取免疫接种或药物治疗,1~2周后不发病者,可取消其限制。对于假定健康群,应与前两者分开饲养,同时立即进行紧急接种。

封锁:当爆发某些传染病时,除严格隔离患病动物外,还应划区封锁。采取“早、快、严、小”的原则,亦即执行封锁应在流行早期,行动要果断迅速,封锁要严密,范围不宜过大。①在封锁区边缘设立明显标志,禁止易感动物通过封锁线。在必要的交通口设立检疫消毒站,对必需进出的车辆、人和非易感兽禽进行消毒。②在封锁区内做好以下工作。病兽禽进行治疗、扑杀等处理;彻底消毒污染的饲料、场地、圈舍、用具及粪便等;病死的尸体应深埋、焚毁;禁止从疫区输出动物和物品;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易感动物及时作预防接种,建立防疫带;在最后1头(只)病兽禽痊愈、急宰和扑杀后,经过一定封锁期,再无疫病发生时,经全面的终末消毒后解除封锁。

(2)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布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染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是综合性防制措施中的重要一环。消毒方法分为物理的、生物的和化学的三种。根据消毒的目的,可分为三种情况:①预防性消毒:即平时对圈(笼)舍、场地、用具及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②紧急消毒:为及时消灭某些排泄到环境中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措施,这种消毒可为1次性或在解除封锁前,进行定期的多次消毒。③终末消毒:即在解除封锁时,为了消灭疫点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3)治疗 发生疫情后,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是控制传染病的方法之一,同时可以减少兽禽死亡的经济损失。一般情况下,一些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可通过有效的药物治愈。病毒性疾病无特效药,发病时用药主要是防止患病兽禽的继发感染。是否对患病动物进行药物治疗还要取决于其经济价值,若经济价值不大,则无治疗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