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病针灸处方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动物针灸手册》第197页(9551字)

口疮

多因盛夏炎热,奔走过急,或使役过度,邪热上冲口舌所致,以舌唇溃烂、流涎、拒食为特征。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药物清热解毒、祛瘀生新。

血针 通关为主穴,大量放血后,用自来水缓缓冲洗;玉堂(模拟取穴)为配穴,针灸后用食盐末擦上腭;病重者,加放胸堂血。

配合用药 内服芩连败毒散(《酒泉地区中兽医经验汇编》)或连翘散(《全国中兽医验方选编》),或取枯矾15g、青黛12g、黄连9g、雄黄6g研为极细末吹口或蜂蜜60g、青黛12g,调成稀膏,涂敷患处。西药可用0.1%高锰酸钾或雷佛奴尔溶液等消毒收敛剂冲洗口腔,然后涂碘甘油。

嗓黄(咽喉炎)

由于热毒郁结咽喉或肺胃热盛上冲于咽喉引起,以咽喉肿痛为特征。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药物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1.血针 颈脉穴,放血200~300ml。

2.白针 嗓黄穴,小宽针穿刺。

配合用药 内服加味仙方活命饮(《骆驼病诊疗经验》)或普剂消毒饮,西药用0.5%高锰酸钾溶液、2%硼酸溶液、0.5%~1%明矾溶液、0.02%呋喃西林溶液等任选一种冲洗咽部黏膜。

倒哨病

削瘦、老龄骆驼在冬春季节常发生的一种慢性病证。因阴寒伤脾所致。以空口磨牙,反刍喷吐草渣哨汁为特征。治疗以火针为主,配合中药健脾暖胃,降逆止吐。

1.火针 脾俞为主穴,百会、后海、苏气为配穴。

2.白针 脾俞为主穴,胃俞、尾根、后海为配穴。

3.血针 通关为主穴,尾尖、分水为配穴。

配合用药 内服健脾益胃散(《全国中兽医经验选编》)或加味健脾散(《骆驼病诊疗经验》)。

肺热咳喘

因负重奔走太急,热积胸膈,注入肺经;或气候多变,乍热乍寒,寒热侵袭,闭塞腠理,传于肺经所致。临床表现为鼻乍气粗,不时咳嗽,粪干尿少,喜凉恶热,食欲不振,反刍减少,口色赤红,苔黄厚,脉洪数。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药物清肺平喘。

1.血针 血堂为主穴,通关为配穴。膘肥体壮者,颈脉为主穴,鼻俞、通关为配穴。

2.白针 肺俞为主穴。用水针、埋植都可。

配合用药 中药麻杏石甘汤或清肺散内服,西药用盐酸麻黄素10~15ml或0.1%肾上腺素5~8ml皮下注射。

胃冷吐涎

因外感风寒、内伤阴冷而引起的脾虚胃寒、胃失和降,反作上逆、口流清涎为主证的病证。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体质瘦弱的幼驼及老龄驼多发。治疗以火针为主,配合中药健脾暖胃,祛湿降逆。

1.火针 脾俞、胃俞穴,入针2cm,双侧交替进行;也可配百会穴。

2.血针 血堂穴为主穴,唇内为配穴。

配合用药 灌服桂心散或暖胃散(《甘肃中兽医诊疗经验》)或加味理中汤或官桂半夏散(《骆驼病诊疗经验》)。

胃寒胀

由于阴寒伤于脾胃,致使运化机能受阻所引起的以肚腹气胀为主证的一种急性病证。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深秋、初春季节及老龄体衰的骆驼多发。治疗以火针为主,配合中药温脾暖胃,理气消胀止痛。

1.火针 百会、脾俞穴,入针3cm。

2.血针 通关、尾本穴,放血20ml左右。

配合用药 灌服白术暖胃散或温脾消胀散(《骆驼病诊疗经验》),或止痛消肿散或醋香附散(《酒泉地区中兽医验方汇编》)。

胃囊热

又称胃热,系由于燥热积于胃囊而引起胃纳失常、腐熟无力的一种消化功能异常病症。放牧骆驼多发生于夏季,舍饲骆驼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临床表现精神倦怠,歇草减料,反刍减少,喜饮冷水,粪球干硬,小便色黄,喜迎风站立,张口哈气,气味腥臭,日渐消瘦。口色赤红,舌苔黄,脉象洪数有力。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胃润燥,滋阴生津。

1.血针 胸堂为主穴,放血200ml左右;通关为配穴。

2.白针 分水穴。

配合用药 清胃石膏散(《全国中兽医经验选编》),或知母石膏散(《酒泉地区中兽医验方汇编》),或竹叶石膏汤加减(《中兽医学初编》),或加减清胃散(《骆驼病诊疗经验》)。

胃积胀(瘤胃臌气)

由于草料停滞胃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肚腹胀满、疼痛的一种病证。放牧骆驼多发生于夏末秋初、青草茂盛季节;舍饲骆驼多因饲料突然更换引发。治疗以火针为主,配合药物消滞破气,宽肠通便。

1.火针 脾俞为主穴,后海、百会、大肠俞、掠草为配穴等。

2.血针 三江为主穴,涌泉、滴水为配穴。

3.白针 关元俞为主穴,配大肠俞、后海穴。

4.巧治 肚胀严重者,肷俞穴放气。

配合用药 料伤者用消积平胃散(《骆驼病诊疗经验》),发酵产气者用消积导滞散(《全国中兽医经验选编》);西药常用植物油300~500ml、石脂10~15g、松节油20~30ml、酒精30~40ml,混合,在穿刺放气后,从套管针注入。在病的恢复期可用人工盐80~100g、番木鳖酊10~15ml、胆酊30~50ml、陈皮酊30~50ml,混合,一次灌服。

冷肠泻

因外感寒湿,内伤阴冷,寒湿伤脾,水谷不运所致。临床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反刍减少,耳鼻俱凉,下唇松软,口流清涎,肠音高亢,泻粪如水,时有腹痛,口色青白,脉迟紧。治疗以火针为主,配合药物温中健脾,行气止痛。

1.火针 后海为主穴,脾俞、百会为配穴。

2.水针 后海为主穴,脾俞、膀胱俞为配穴,每穴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5ml,或10%~20%安钠咖注射液5ml。

配合用药 中药方桔皮散、温脾散、理中汤加减或其他方剂;西药用30%安乃近40ml肌肉注射。

便秘

多因气候骤变,使役不节,饲料突变;或长期喂以粗硬干草,饮水不足;或外感热邪,胃肠积热,津液耗损,以致脾胃不和,肠失转所致。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时有弓腰揭尾,常呈排粪姿势,粪干难下,腹痛起卧,甚则两肷膨胀,呼吸促迫,口色发紫,舌燥唇干,舌苔黄。治疗以电针为主,配合药物泻下通便。

1.电针 两侧关元俞穴,每次通电30min。

2.白针 脾俞为主穴,后海、百会、大肠俞为配穴。

3.血针 三江、通关为主穴,尾本、涌泉(滴水)、尾尖为配穴。

配合用药 中药大承气汤加味,西药用石蜡油或温肥皂水灌肠。

肠黄(肠炎)

由于热毒、料毒积于脏腑,胃肠热郁痈肿所致。多发于夏秋季节,以胃肠机能障碍及自体中毒为特征。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药物清热燥湿,清肠制酵。

1.血针 带脉穴,放血300ml左右。

2.水针 后海穴,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或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配合用药 郁金散,或老翁驱毒散(《甘肃中兽医诊疗经验》),或加味木通散(《全国中兽医经验选编》);西药首先用植物油500~1000ml或硫酸钠(镁)500~600g加水灌服清理肠道,用鱼石脂或克辽林15~20ml,防止发酵、产气。配合抗生素制止炎症发展,如出现脱水、酸中毒时,应及时补液。

脱肛

虚证、努责过度等引起。以直肠脱出不能收回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肛门外翻,冷硬不收,排粪困难,弓腰揭尾,不时努责,精神委靡,草料迟细。治疗以巧治整复为主,配合中药益气升提。

1.巧治 先用药液洗净脱出物,刺破瘀肿,挤出淤血毒水,剪去坏死组织,继用浓明矾水边洗边揉按,缓缓送入肛门。

2.水针 后海、肛脱穴(肛门两侧凹陷处),每穴注入95%酒精20ml。

3.电针 百会为主穴,后海或尾旁为配穴,或取两侧肛脱穴,通电30~60min。

4.灸熨 洗净脱出物后,取新砖一块烤热,在患部隔物热熨,促使直肠收缩复位。

配合用药 内服补中益气汤加减。

肝热眼昏

因肝经积热,外传于目引起。临床表现精神不振,患眼白睛脉瘀,黑睛混浊或生云翳,视力减弱或失明;行走步伐高抬,遇物乱撞,遇热羞明流泪,喜凉恶热,粪干尿赤。口色赤红,脉洪数。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肝明目,养阴退翳。

1.血针 眼脉为主穴,三江、耳尖为配穴。

2.白针 睛俞为主穴,肝俞为配穴。

3.水针 垂睛(部位与马的垂睛穴相同)穴,注入链霉素1g,用生理盐水5ml稀释,隔日1次;连用2~3次。

配合用药 内服加味决明散(《全国中兽医经验选编》)或取柴胡60g,白菊花45g,葛根、桔梗、荆芥、胡黄连各30g,冠花60g,蔓荆子、郁金、防风、地骨皮、栀子、刺蒺藜各30g,甘草15g,白糖250g。共为细末,凉水调灌(《酒泉地区中兽医验方汇编》)。

肝阴虚

由于饲养管理不善,肝血亏虚,筋脉失养,出现双目失明的病证。治疗以白针为主,配合中药补肝益肾,养血明目。

白针 肝俞、脾俞穴。

配合用药 内服补肝养肾汤(中兽医医药杂志,1983)或肝红花补血汤(中兽医医药杂志,1983)。

黄疸

由于湿热郁结、寒湿内阻引起的以口色、结膜黄染为特征的一类病症。湿热郁结多为阳黄,寒湿内阻多发阴黄。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药物清热利胆(阳黄),健脾化湿(阴黄)。

1.血针 太阳、耳尖、尾尖。

2.白针 阳黄针眼脉、睛明穴;阴黄针肝俞、脾俞、肾俞穴。

配合用药 阳黄者,内服加味茵陈散(茵陈90g,连翘、郁金、栀子、柴胡、白芍、丹皮、荆芥、黄芩、黄柏、茯苓、木通、甘草各30g,大黄60g,黄连15g);阴黄者,内服温中茵陈散(茵陈240g、党参60g、白术60g、茯苓60g、干姜60g、炙甘草45g)。西药用2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维生素C30~40ml,胰岛素150~300IU,静脉注射。

闷证

又称暑热证,受暑热熏蒸侵袭所致。症状类似中暑,以神昏不清为特征。多发于炎夏或长夏季节。膘肥体壮之驼多发。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药物解热祛暑,凉血安神。

1.血针 胸堂或颈脉穴,放血300~500ml。放血之后,及时静脉注射复方氯化钠溶液1000~2000ml,间隔3~4h,重复注射1次。

2.白针 百会为主穴,鼻缺、龙会、分水为配穴。

3.水针 百会穴,注射盐酸氯丙嗪450mg或尼可刹米注射液15ml。

配合用药 患驼出现痉挛及惊厥时,可皮下注射安乃近,或静脉注射安溴注射液。心衰欲脱时,皮下注射25%尼可刹米溶液10~20ml或5%硫酸苯异丙胺100~300ml。同时可用柠檬酸25~50g、冰镇凉水4000~5000ml混合,一次灌服;或碳酸氢钠100g,用西瓜汁2.5kg溶解后,一次灌服。中药取香薷90g、藿香30g、紫苏30g、黄芩60g、栀子30g、白芷30g、青蒿90g、白芍30g、郁金30g、秦艽30g、黄连30g、钓藤45g、木通30g、甘草30g,研末内服(畜牧兽医简讯,1976),或清热石膏散(《全国中兽医经验选编》),或加味消黄散(《骆驼病诊疗经验》)。

胎衣不下

多因妊娠期间使役过度,营养不良或运动不足,或分娩时间过长,胞宫收缩无力;或其他疾病而导致胎衣与胞宫粘连等所致。临床表现阴门外垂有部分胎衣,频频努责,时久则胎衣腐烂,从阴门内流出粉红色腥臭液体。治疗以白针、火针为主,配合中药补气养血,祛寒行瘀,或手术剥离。

1.白针 百会为主穴,肾棚、肾俞、脾俞为配穴。配合手术剥离。

2.火针 百会为主穴,肾棚、肾俞为配穴。

配合用药 中药,灌服生化汤加味;西药,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静脉注射10%氯化钠注射液或5%~10%盐水加温注入子宫;也可灌服羊水。

破伤风

由于伤口感染破伤风梭菌引起,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性升高,全身肌肉痉挛。治疗以水针为主,配合药物祛风镇惊止痉。

1.水针 百会穴,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开关穴,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或硫酸镁注射液。

2.烧烙 伤口周围剪毛、扩创,用1%~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然后用烧烙。同时烧烙龙会、脑顶穴。

3.火针 大风门、开关、风门穴。

4.血针 颈脉为主穴,放血500~1000ml。

5.白针 锁口、开关穴。

配合用药 中药,灌服千金散等;西药,静脉注射硫酸镁、盐酸氯丙嗪等解痉镇静,也可用水合氯醛适量,加等量淀粉溶于500~1000ml水中灌肠。

驼羔胎粪不下

多发生于产后体质虚弱或未能及时吃到初乳的驼羔。以生后7日内胎粪积于肠内不能排出为特征。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药物润肠通便。

1.血针 三江穴放血30ml。

2.白针 后海穴。

配合用药 灌服麻仁汤(《驼病诊疗经验选编》),或取大黄30g、芒硝30g、滑石30g,共为末,开水冲调,加入油120g,候温灌服。或用石蜡油80~100ml或温肥皂水反复灌肠。

龟项风(颈风湿)

也称盘旋风,由于风邪卒中经络所致。以低头困难为主要特征。治疗以火针为主,配合药物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1.火针 九委为主穴,风门、伏为配穴;或百会、风门为主穴,配合熨烙九委穴。

2.血针 颈脉为主穴,涌泉、滴水为配穴。

3.水针 脊俞、前峰等穴,深部注射氢化可的松150mg或镇跛痛10~20ml。

配合用药 中药,灌服天麻活络散(《驼病诊疗经验》)。西药,灌服水杨酸钠60g、碳酸氢钠60g,一日3次,或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250mg。

前肢风湿

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汗后卸鞍,贼风侵袭,或久卧湿地,夜露风霜等原因,致使风寒湿邪走窜经络,留滞前肢。主要表现为站立时患肢外展,减负体重,运步时提伸无力,步态强拘,早晨病重,下午减轻,或运动后症状减轻。治疗以火针为主,配合中药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1.火针 抢风为主穴,冲天、肩外髃为配穴。

2.白针 抢风为主穴,膊尖、肩井、膊栏、冲天为配穴。

3.电针 抢风为主穴,过梁或膊尖为配穴。

4.血针 胸堂穴为主。

5.水针 上述白针穴位,注射有相应治疗作用的药液。

配合用药 灌服当归麻黄散。

肩膊闪伤

多因道路不平,驮拉过重;或前肢踏空、滑跌,扭伤肩膊,气血凝滞所致。临床表现为站立时患肢前踏、球节背曲,减负体重。运步时患肢抬不高,迈不远,呈悬混跛行,负重或上坡时跛行明显。触诊肩外侧有压痛点。治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治疗以血针(急性期)、火针(慢性期)为主,配合药物活血止痛。

1.血针 胸堂穴。

2.火针 抢风为主穴,冲天、肘俞、肩外髃、膊尖、膊栏等为配穴,每次针2~3穴,每3~5天针1次。

3.白针 抢风为主穴,冲天、肩外髃、肘俞为配穴,每天或隔天1次。

4.水针 抢风、膊尖、膊栏等穴,注射当归红花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醋酸可的松等。

配合用药 灌服当归散或肌肉注射安乃近、安痛定等。

缠腕痛(球节捻挫)

因驮负过重,起立困难,缠腕屈曲过度;或爬山下坡,闪跌踏空,缠腕过伸或捻挫牵引而发生。临床表现为球节部肿大、热痛,站立时,减负体重,球节背曲,运步时敢抬不敢踏,后方短步,昂头运动明显,跛行随运动增加而加剧。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药物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1.血针 缠腕、涌泉(滴水)、蹄头为主穴,放血200~300ml;前肢配胸堂、后肢配肾堂穴。

2.烧烙 缠腕穴。

3.水针 缠腕穴,注射维生素B12800mg。

配合用药 中药,内服跛行镇痛散,或取乳香2份,三七、栀子、红花、白芷、冰片各1份,白芨2份,粉碎过筛,以食醋适量调和成糊状敷于患部。西药,松节油或10%樟脑酒精局部涂擦。

腰胯痛

多因闪伤或风寒湿邪侵入腰胯引起,以腰胯疼痛为特征。治疗以血针(急性期)、火针(慢性期)为主,配合中药祛湿活血,消肿止痛。

1.血针 胯痛以肾堂为主穴,腰痛以尾本为主穴。

2.火针 百会、尾旁穴。

3.水针 百会、大胯、汗沟穴,注射水杨酸钠80~100g或2.5%醋酸可的松30~50ml或当归红花注射液适量。

4.白针 百会为主穴,肾俞、腰后、肾角,或大胯、小胯、汗沟为配穴。

配合用药 灌服羌活脊散(羌活45g、狗脊45g、独活45g、当归30g、杜仲45g、白芷25g、木瓜30g、防风30g、炒破故纸30g、细辛15g、膝30g、桑寄生30g、苍术30g、甘草30g、骨碎补45g,加童便500ml为引),或其他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方剂。

夹气痛

因跌闪等外力作用所致的肩胛或肩胛与胸壁间气血凝滞而引起疼痛的病证。分内夹气和外夹气两种。治疗以巧治为主,配合中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1.巧治 夹气穴;或患肢系部拴一根长1m的草绳,每天牵遛2次,每次约2~3h,坚持10天。

2.白针 抢风穴。

配合用药 内服活血化瘀和理气止痛的方剂。

大瘙痒

是体外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死亡率高,危害性大。临床上以皮肤瘙痒、肿胀、出血、结痂和龟裂为特征,多发于春秋季。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药物杀虫止痒。

血针 颈脉穴,放血300~500ml。

配合用药 用0.5%~1%的敌百虫溶液喷洒或涂擦,或0.1%~0.5%洗必泰溶液清洗患部;或内服虫克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