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麦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田杂草防除手册》第22页(594字)

图2-6 毒麦

〔学名与别名〕 Lolium temulentum L. 黑麦子、小尾巴麦、闹心麦。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50~110厘米。秆疏丛生,直立。叶鞘较松弛,长于节间;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叶片无毛或微粗糙。花序穗状;小穗含4~7花,单生而无柄,侧扁;第一颖退化,第二颖与小穗等长或略过之,具5~9脉;外稃具5脉,顶端稍下方有芒,芒长1~2厘米,内稃几与外稃等长。颖果矩圆形,腹面凹陷成一宽沟,并与内稃嵌合。

〔生物学特性〕 种子繁殖,幼苗或种子越冬。在我国中北部地区,10月中下旬出苗,翌年5月底至6月初成熟。种子经3~4个月的休眠期后发芽。混生在麦田里的毒麦,易随麦收而再混入收获物中,通过调种扩散传播。

〔分布与危害〕 原生欧洲,近半个世纪传入我国,在东北、西北及河南、江苏、安徽、湖北、云南等地曾有发现。毒麦主要混于麦类作物田中生长。它是一种在种子中含有毒麦碱的有毒杂草,人、畜食后都能中毒,尤其未成熟的毒麦或在多雨季节收获时混入收获物中的毒麦毒力最大。因此,毒麦不仅会直接造成麦类减产,而且威协人、畜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