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慈姑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田杂草防除手册》第39页(1098字)

〔学名与别名〕 Sagittaria pygmaea Miq. 瓜皮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具地下横走根茎,先端膨大成球状块茎。叶基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顶端钝,基部渐狭,稍厚,网脉明显。花葶直立。花序圆锥状伞形,简单;花少数,轮生,有2~3轮,单性,雌花生于下部,通常1朵,无梗;雄花生于上部,2~5朵,有细长梗;苞片长椭圆形;萼片3枚,倒卵形,花瓣3枚,白色;心皮多数,集成圆球形。瘦果宽倒卵形,扁平,两侧具狭翅,翅缘有不整齐锯齿。

矮慈姑平均每株生长26~27片叶,但由于老叶不断腐烂,通常只可见到12片叶左右。幼苗初生叶与后生叶相似。

〔生物学特性〕 块茎和种子繁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块茎于5月上旬发芽出苗;5~6月,最慢3.9天长1片叶,最快0.83天长1片叶;6月中旬至8月下旬在地下部大量形成横走茎,并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横走茎先端陆续膨大成球状块茎,早期块茎当年可以萌发出苗。块茎苗于6月上旬开始抽葶、显蕾,7~8月开花,8~9月种子成熟渐落,10月上旬后植株渐枯。实生苗较越冬块茎苗发生期约晚半月。

块茎在土壤中的分布与稻田的耕作层深度有关,浅耕则多分布在3~6厘米土层中,深耕多分布在3~9厘米土层中。其出苗时间与出苗率又与分布深度有关,一般埋的越浅出苗越早,出苗率亦越高。据测定,埋于0~3、3~6、6~9厘米深的出苗率分别占总出苗率的54.5%、27.4%、12.1%。

矮慈姑有极强的无性繁殖力,1株块茎苗1年可繁殖300株以上。但有性繁殖力较弱,在田间雌花受粉率约为6%;在0.5厘米以上表土层的种子出苗占总出苗量的58%,1~2厘米深占33.1%,3厘米深只占8.9%,超此深度不能出苗。因而,种子繁殖不起主要作用。

〔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多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东北各省区。生于浅水池塘、沼泽及稻田中,是水稻主要草害之一。

据考察,在赣、浙、沪、苏、皖、鄂等中部亚热带稻区,其出现频率为36.6%,中等以上发生面积占6%;琼、桂、粤、闽等热带、南亚热带稻区,其出现频率为8.7%,中等以上发生面积占3.7%;云贵高原稻区,其出现频率为3%。

上一篇:泽泻 下一篇:农田杂草防除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