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58页(1362字)

【药物出处】:《名医别录》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又名广藿香、广藿梗、鲜藿香。广藿香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要为广藿香醇,藿香含挥发油0.28%,油中主要为甲基胡椒酚。辛、微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适用于湿浊中阻、胃呆不饥、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

〔本草撷英〕 别录:去恶气,止霍乱,心痛。

本草图经:治脾胃呕逆,为最要之药。

本草正义:藿香芳香而不嫌其峻猛,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好、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指掌:其用有二:止霍乱,仍除呕逆。

〔名医心得〕 王药雨:大剂量可发汗解表,用于弛张热、间歇热等,中剂量可祛痛镇呕止痢,用于受秽感寒或饮食不调之呕呃泄痢腹痛;小剂量可芳香醒胃,以助消化。[1]

邵长荣:支气管哮喘 无论哮喘发作或缓解期,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配藿香、茵陈各9克,对减轻发作及预防复发均有效,对伴有胸膈烦闷不畅、食欲欠佳者尤宜。

徐景藩:胃病因霉菌感染而加重者,藿香甚效。[3]

〔药理与应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本品所含挥发油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消化机能,且能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

2.抗菌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实验表明本品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对豚离体支气管有松弛作用。

4.其他作用: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致肝痛作用。

临床用于急、慢性胃炎、肠胃型感冒,手、脚癣等。

〔剂量用法〕 5~10克,煎服。

〔按语〕 本品芳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善于散邪辟恶,理气化湿,止呕和中,醒脾开胃,既常用于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又常用于湿性呕吐、妊娠呕吐诸症。藿香叶偏于发表,藿香梗偏于和中,鲜藿香解暑之力较强,夏季可做清暑饮料。现代药理研究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有用于癣者。

【参考文献】:

[1]王药雨.实用中药学,青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130

[2]邵长景.中医杂志.1988;3:8

[3]徐景藩.江苏中医杂志,1987;6:26

上一篇:茵陈蒿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