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97页(1468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为洞角科动物赛加羚的角。用时磨汁、锉末,或镑片。又叫羚羊片,羚羊粉。主要含有角质蛋白、磷酸钙及不溶性无机盐等。性味咸、寒,归肝、心、肺经。

〔功效主治〕 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壮热不退、热极动风之症,可与钩藤、菊花、鲜生地、白芍等配伍,如羚角钩藤汤。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症,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用。用于肝火炽盛所致的头痛、目赤,常与胆草、栀子、黄芩等同用,如羚羊角散。并可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等症,可与黄连、犀角等同用,如紫雪丹。此外,对热毒发斑,红肿痒痛及麻疹热毒内陷,不能透发者,均可磨汁内服。

〔本草撷英〕 本经: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安心气。

别录: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

甄权: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卒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主小儿惊痫,治山瘴,能散恶血。

时珍: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治子痫痉疾。

〔名医心得〕 陈学勤:高血压、眩晕陈氏临证常以羚羊角配肉桂以交通肝肾、调整阴阳,用于肝阳亢盛、头眩目红、肾阳虚亏、四肢不温之高血压、眩晕等证,有较好的清上温下之功。[1]

祝味菊:偏正头痛 对阳虚而沉寒痼冷滞于脉络所致的顽固性偏正头痛如掣者,祝氏常以羚羊角配附子,取其温阳熄风通络,用-以温清并施,肝肾同治,常可获桴鼓之效。[2]

〔药理与应用〕 1.解热作用:羚羊角煎剂灌胃,对伤寒、副伤寒疫苗所致人工发热家有解热作用,给药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6小时恢复正常。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高热病证。

2.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能使小的自发活动减少,并有明显的催眠作用;有对抗药物所致小鼠惊厥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高热所致惊痫抽搐,并可用于子痫的治疗。

3.降压作用:羚羊角可使血压降低,并为剪断迷走神经所减弱,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4.其他作用:对离体肠、子宫平滑肌均呈现兴奋作用,兴奋肠管的作用不能被阿托品缓解;能兴奋子宫平滑肌,而对肠管平滑肌则呈抑制作用。

〔剂量用法〕 内服:1~3克,入煎剂宜另煎汁冲服,亦可磨汁或锉末服,每次0.3~0.5克。

〔按语〕 羚羊角咸寒入肝,兼清心肺,有凉肝熄风,清热明日,散血解毒等作用。因本品为珍贵药材,故现在临床,有以山羊角代替者,但山羊角作用较弱,用时剂量可酌情增大。凡脾虚慢惊者忌用。

【参考文献】:

[1]陈学勤.介绍二则用药配伍.中医杂志,1986(11):66

[2]王云峰.祝味菊运用附子的经验.浙江中医杂志。1984(6):248

上一篇:小茴香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