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232页(2665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又名焦白术、土白术、于术、冬术;主要含有苍术醇和苍术酮等挥发油及维生素A;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所致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倦怠无力等,常与人参、茯苓、炙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汤;若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泄泻者,可配党参、干姜、炙甘草,即理中汤;若脾虚而有积滞、食欲不振、脘腹痞满,可以攻补兼施,用白术健脾,配合枳实消除痞满,即枳术丸。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留,而为痰饮水肿等证,若配伍桂枝、茯苓、炙甘草即苓桂术甘汤,可以去痰饮;配伍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等,可以消水肿。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自汗,常配黄芪、浮小麦等。还可用于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之证。

〔本草撷英〕 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甄权:治心腹胀满,腹中冷痛,胃虚下痢,多年气利,除寒热,止呕逆。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元素: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液肿,除胃中热,肌热,佐积食消痞满气分,佐黄芩安胎,清热。

指掌:其用有四:利水道有祛湿之功,强脾胃有进食之效,佐黄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实有消痞之妙。

〔名医心得〕 魏骧:便秘便秘之源在脾胃,脾胃之药首推白术,且需重用。临证概以生白术为主,少则30~60克,多则120~150克。便干结者,加生地以滋之,时或少佐升麻,乃升清降浊之意;若便难下而不干结,或稀软者,其苔多呈黑灰而质滑,脉多细弱,则属阴结脾约,又当增加肉桂、附子等温化之品,使不通便而便自爽,重用白术,旨在运化脾阳,实为治本之图。[1]

顾丕荣:肝病 临证在辨证的基础上,以白术为主药,用量分大、中、小剂(大剂60~100克,中剂30~60克,小剂15~30克),炮制分生用、焦用两种,对治疗肝病、改善肝功能和消退腹水等有显着功效。认为白术有益气健脾、通利水道、活血化瘀的功能。可见白术补中寓利,堪为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的要药。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轻证要用30克以上,重证需用60克左右。白术炮制,应据证情随证选用:若舌苔粘腻者,为湿盛型,宜炙用;舌红少苔者,为阴虚型,宜生用;舌淡苔薄边有齿龈,为脾虚型,宜炒用;对迁延性肝炎,治疗宜用小剂15~30克。[2]

蒋士英:慢性肝炎 常以白术配红枣治疗慢性肝炎,认为此二药配伍有以下作用:健脾养血护肝,改善血浆蛋白,增加白蛋白,改善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等。对脾虚明显者,白术可重用,枸杞、黄精、蚕蛹等可随证选配。[3]

岑鹤令:习惯性便秘 认为本品对虚秘有良好通便作用,一般治疗习惯性便秘重用白术30~60克,能使干燥坚硬之大便变润变软易于排出,并不引起腹泻。服药后应多饮用开水,一般服药后8~14小时即可通便。[4]

朱良春:慢性萎缩性胃炎 朱氏善用白术配内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认为二药有补脾化痰逐瘀之效,且以生用为佳,对胃脘胀痛较甚者,则在二药相配的基础上,再加刺猬皮,以软坚散结、消瘜肉、化瘀积,每每取得卓效。[5]

〔药理与应用]1.补益强壮作用:实验证明,白术能促进小体重增加;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促进细胞免疫功能;能明显增高血清IgG;并能升白细胞及保肝;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肝病、白细胞减少症及一切虚弱性疾病。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白术对离体肠管的作用,与肠管所处的机能状态有关。当肠管兴奋时呈抑制作用,而肠管抑制时则有兴奋作用,这种双向调节作用,同植物神经系统有关。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的腹泻、便秘等。

3.对血液系统及血管的作用:实验证明,白术有抗凝血作用;还有一定的扩张血管的作用。

4.其他作用:有一定的利尿、降血糖及抗肿瘤的作用。临床可用治糖尿病等。

〔剂量用法〕 内服:煎汤5~15克;通便可用至60~120克;或入丸散。

〔按语〕 白术为临床常用的健脾燥湿药。《本经逢原》云:白术生用“除湿益燥,消痰利水”,“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烦,进饮食,安胎之效”。此外,健脾止泻宜炒焦用,且剂量当小,而通便必须生用,且剂量宜大。唯本品苦温性燥,有伤阴之弊,故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者,均不宜服用;气滞胀闷者忌用。

【参考文献】:

[1]卢祥之,名中医治病绝招.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41

[2]史宇广.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肝炎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318

[3]苏云放.老中医蒋士英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2):10

[4]萧森茂,等.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302

[5]朱良春.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经验,新中医,1986(2):5

上一篇:黄芪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