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99页(3588字)
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休克使肾脏不能保持内环境的平衡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进行性氮质血症及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坏死或退行性变。
【病因病理】
当机体受到外来严重打击,如发生严重创伤性休克,挤压综合征等,肾动脉可出现强烈痉挛,造成肾缺血。若时间过长,肾脏特别是肾小管将出现病变。若缺血在2小时之内,肾脏的变化一般是功能性的;超过3小时,肾脏将发生器质性变化;如缺血超过4小时,则肾脏损害较难恢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则肾小动脉内发生广泛微血栓,造成阻塞,加重缺血坏死,进一步发生肾功能衰竭。另外肾素、血管加压素及醛固醇的影响,可使肾小球动脉收缩加重缺血对肾小管细胞的作用。再者某些细菌毒素、异型输血产生溶血反应,挤压伤的组织坏死或肌红蛋白等,不仅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使肾血管收缩,而且肌红蛋白造成的肾小管梗阻,均是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
【诊断】
(一)症状和体征
通常临床上将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成四个阶段,各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1.少尿前期或反应期 此期临床表现多不明显或被致病因素造成的症状所掩盖。
2.少尿或无尿期 发病12~24小时后开始,病轻者3~5日,重者1~2周,如超过3周仍不恢复则后果严重。
(1)尿的变化
①主要表现为少尿。轻者日尿量200~400ml,重症不超过50ml,或完全无尿。
②尿质变化。排出氯化物高而尿素氮低,有蛋白尿,显微镜下可见红、白细胞及管型。
③尿比重低而固定在1.010左右。低于1.018应高度怀疑,低于1.014有重要诊断价值,低于1.010则可确定诊断。
(2)代谢产物的蓄积:主要为尿素和肌酐。
(3)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主要表现为高血钾、低血钠、高磷血症、低钙血症、高镁血症,以及酸中毒和氮质血症。另外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贫血及出血倾向。另外2/3的病人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血压升高。
(4)心血管方面的变化:可由于酸中毒引起症状及肺水肿、肺充血,以及突然出现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5)其他:呕吐、腹泻、昏迷惊厥、贫血等症状。
3.多尿期 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每日尿量增加速度为原尿量的50%或100%,甚者超过1000ml。主要表现为尿量多,可达8000~10000ml,易出现低血钾、钠、氯化物,机体衰弱。可因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尿毒症及感染而死亡。
4.恢复期 尿量减少到正常范围,肾功能继续缓慢恢复。在此期间,因蛋白质被消耗而身体虚弱,完全恢复到正常需半年到两年。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尿中有少量蛋白和红、白细胞,管型及上皮细胞,尿比重在1.015以下,一般固定于1.010左右。
2.尿钠浓度增高,大于40毫当量/升。
3.尿内尿素:小于1克%。
4.酚红排泄试验:小于5%/小时。
5.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分。
6.尿内尿素/血尿素:小于15∶1。
7.尿内肌酐/血肌酐:小于20∶1。
8.尿渗透压接近血浆渗透压,约300毫当量/升。
9.血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化验结果。
10.血液尿素氮及肌酐增高。
(三)X线检查
包括尿路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性尿路造影以及肾血管造影等。
【治疗】
(一)少尿期的治疗
1.控制入水量 详细记录出入水量。进水量除饮水或静脉补液外,应包括细胞内物质代谢产生内生水,体温升高1℃可增加200ml。失水量包括显性失水和非显性失水,成人每天非显性失水减去内生水大约为500ml左右。必须注意补液的质量。每日至少给100~150克碳水化合物,在24小时内均匀地输入。
2.纠正酸中毒 当出现酸中毒的临床症状或血清碳酸氢盐低于15毫当量/升时,应进行治疗。输入碱性液需注意液量负荷过多,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保证呼吸性代偿。必要时可行透析疗法。
3.纠正高血钾
(1)禁食含钾饮料、牛奶、水果等。
(2)忌用含钾药物。
(3)补血宜用新鲜血。
(4)预防及控制感染。
(5)血钾高于6毫当量/升时,用钠离子交换树脂30克加入100~200ml25%山梨醇作高位保留灌肠。每2~4小时1次。
(6)药物治疗: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缓慢注入;碳酸氢钠45毫当量静脉缓注;或胰岛素30单位溶于20%葡萄糖溶液,在30~60分钟内注射完。
(7)腹膜透析或人工肾控制血钾和电解质平稳。
4.肺水肿、脑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1)透析疗法可脱水,以消除水肿、减少血容量。一般少尿期超过三天、尿氮超过70mg%,血钾超过6毫当量/升而无法控制,以及严重酸中毒和尿毒症表现者可采用透析疗法。
(2)无透析条件者可给予对症处理、控制肺水肿、脑水肿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5.感染
(1)针对感染发生原因,积极进行治疗。
(2)选用对肾脏无毒性或毒性很小的抗菌素。
6.静脉高营养 现用口服大量优质蛋白质或静脉给予人造白蛋白,以及静脉输入复合氨基酸溶液及脂肪乳,这样可以减少肌肉的消耗和分解。
(二)多尿期
1.多尿期开始阶段,常是尿毒症和全身水肿的高峰,仍按少尿期处理。
2.密切注意电解质的情况,特别注意防止发生低钠、低钾,经常测定钠与钾,需要时予以静脉点滴葡萄糖盐水和口服氮化钾。
3.补液量不宜过多,约为尿量的1/3~2/3。
4.氮质血症消失后,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恢复。
(三)恢复期
增加营养,逐步增加体力活动,锻炼身体。另外配以中药治疗,常用温补脾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