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整骨手册

外治法

书籍:整骨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整骨手册》第136页(4356字)

外伤局部用药的治法,也即是开放性损伤的局部处理,谓之外治法。可分为敷贴与熏洗两种。以下着重述叙对感染创面的处理。

一、治疗原则:

(一)提脓辨脓:脓液是血浆内的各种成分,自血管内向外渗出的物质,含有大量的血细胞和蛋白质,可以稀释毒素,刺激创面周围上皮的生长,故脓液的性质与伤员的体质及伤面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脓稠厚者,伤者体质必壮,量多稀薄者其体质必弱。因而,在治疗中首先必须注意辨脓。

(二)祛腐生肌:腐肉不去新肉不长,临床应根据伤口的变化施以不同的祛腐生肌药物。

(三)内外兼治:外治中同时给予合理的内治,以加速伤口愈合。

二、治疗方法:

(一)膏、散敷贴法:根据各种伤口的不同情况,按下列原则用药。

1.骨折损伤初期,创口痛或骨质外露,可敷生肌止痛膏。

2.伤口红肿热痛、一切阳证感染者,敷消肿膏。

3.肉芽新鲜、脓稠、量少时,可用珠母粉,外敷生肌象皮膏。

4.无炎症创面、脓液清稀者,可用生肌散。

5.大面积创面坏死,敷生肌止痛膏,腐烂部分用祛腐散,新生肉部分用生肌散。

6.软组织坏死骨端外露,可撒生肌散并外敷生肌象皮膏。

(二)热熨熏洗法:

1.熏洗法:熏洗法是将中草药用水煮煎沸后熏洗伤处,以达到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对关节强直或损伤或受风湿者,均有较好效果。临床上常用的方剂有:

(1)赤木方:赤木31克、防风15克、海桐皮15克、伸筋草15克、丹参15克、木瓜12克、川椒10克,加水3公斤,煎沸10分钟,熏洗伤处,每日一次,每次30~40分钟,每剂可用3~4天。

本方适用于伤损后期关节活动不利者,有舒筋活络、解凝、通利关节之作用。

(2)海桐皮汤: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椒9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白芷2.5克、甘草2.5克、防风3克。将上药共为细末,装布袋内扎口,加水煮沸5分钟后,用汤熏洗患处,每次30~40分钟,每日一次,每剂可连用2~3天。

此方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通利关节的功效,适用于四肢捩伤早期的肿痛,或骨关节损伤晚期,关节活动受限者。

(3)解凝汤:番木鳖16克、红花16克、生半夏16克、骨碎补9克、甘草9克、葱须31克,加水1.5升,煎沸后入醋60毫升,再煎5分钟,趁热熏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每剂可连用2~3天。

本方主要适用于关节损伤早期肿痛不止和外伤后期关节活动不利者。

2.热熨法:将药蒸热后,热敷患处,利用药物的热熨和浸透作用,达到舒筋活络、通利关节之目的。常用方剂有“整骨舒筋散”、“舒筋活络方”。

(1)整骨舒筋散:当归12.5克、羌活12.5克、红花12.5克、白芷12.5克、乳香12.5克、没药12.5克、骨碎补12.5克、川断12.5克、防风12.5克、木瓜12克、川椒12克、透骨草12克。将上药共为细末,装布袋内扎口,放蒸笼内蒸熟后,外敷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每剂药可连用5次。

本方适用于骨关节损伤后期、关节疼痛功能受限者。

(2)舒筋活络方:荆芥6克、防风6克、桂枝9克、透骨草9克、羌活6克、独活6克、海桐皮9克、川椒9克、桑枝9克、防己9克。上药共为粗末,装布袋内扎口,加水煮沸5分钟,用汤熏洗患处。

本方适用于骨关节损伤晚期、四肢拘紧、关节活动不利者。

【附】伤骨科常用膏药

一、生肌象皮膏:

(一)功效:祛腐生新,促使上皮组织新生。

(二)用途:用于溃烂伤口的后期,腐肉界限清楚、欲脱、幼芽组织新生阶段。新鲜伤口、炎症初起者忌用。

(三)处方:象皮300克、全当归198克、血余198克、生龟板397克、大生地397克、香油8000克、生炉甘石粉794克、生石膏500克、黄蜡750克、白蜡750克。

(四)制法:先将象皮同砂子入锅内加热,炒成黄脆至能用手指捻成粉时,取出研成粉末备用。将血余用水冲洗去垢,凉干。

先取4000克香油入锅煎熬1小时,再将血余放入锅内,加大火力,半小时后,待血余溶化成炭,捞出并研成膏后待用。再下龟板将其熬成栗子皮色为度,然后再加4000克香油,分2~3次加入锅内,下大生地,熬成焦枯色,再入当归熬枯去渣过滤,微火再熬,加入炉甘石粉、生石膏粉,用文火再熬1.5小时。把用另一铁锅熬成无泡沫的黄蜡、白蜡,用纱布过滤入油锅内,10分钟后将锅取下,待稍凉后进行搅拌,至温度不烫手时,将象皮粉和血余炭膏加入搅拌均匀至成膏为止。

(五)用法:将药膏直接涂在纱布或脱脂棉上,敷于伤口,用纱布包扎,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

二、生肌散:

(一)功效:生新长肉,收敛伤口,促进上皮生长。

(二)用途:适用于腐肉已脱的感染创面和迁延不愈的慢性溃疡。

(三)处方:梅片1.7克、麝香1.7克、骨16.5克、硼砂16.5克、血竭10克、熟石膏31克、制象皮16.5克、珍珠母10克。

(四)制法:将龙骨、硼砂、血竭、石膏、象皮、珍珠母各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加入麝香、冰片,再研细,装棕色瓶内备用。

(五)用法:将药蘸出,直接撒布于伤口上,用脱脂棉、纱布包扎。也可将药撒布在生肌象皮膏表面,再敷于伤口上,每日或隔日一次。

三、黄降丹:

(一)功效:清热杀菌,拔毒去腐,生肌长肉。

(二)用途:感染初起的创面,各种疮疡溃后,慢性窦道炎等。

(三)处方:水银93克、火硝93克、白矾62克、皂矾62克。

(四)制法:将火硝、白矾、皂矾三药共研为细末后,加入水银继续研磨至不见水银星,然后将其均匀地撒布在平底锅内,用一大陶瓷碗钵(底越深越好)盖在锅底上,并使锅缘与碗口缘紧密对合。再将用米醋调成糊状的石膏,涂在陶瓷碗及铁锅周缘,使之密封,不得漏气。瓷碗顶上放数粒大米,将锅放在炭火上,文火熨之,使其徐徐化尽、逼干。如火大太干,则汞先走;如不干,则药从倒置的陶瓷碗底掉下而无用。一般需加热4~5小时,待陶瓷碗底上的大米粒变成焦黄色即可(制做过程中切忌移动或震动)。待冷定后,将药取下,研为细末,收贮于有色瓶内备用。

(五)用法:将药粉撒布在脱脂棉上,直接敷于疮面,亦可将药撒布在捻子上,塞入窦道内,每2~3日更换一次。

四、祛腐散:

(一)功效:祛腐、化脓、生肌。

(二)用途:用于已感染创口或溃疡,坏死界限已清楚,周围无明显红肿者。

(三)处方:黄降丹62克、轻粉22克,制乳香22克、制没药22克、血竭16克、龙骨16克、儿茶16克、冰片2.5克、麝香0.9克。

(四)制法:将以上九味药共研为细面,收贮备用。

(五)用法:同黄降丹,或将药粉撒布在生肌象皮膏上,再敷于疮面,效果更好。

五、生肌止痛膏:

(一)功效:止痛活血、生肌长肉。

(二)用途:用于各种感染创面及一切疮症溃后等。

(三)处方:当归90克、生地120克、合欢皮60克、生甘草15克、紫草30克、象皮60克(将象皮入锅内用砂子炒成黄脆取出研为细末)、血竭15克、制乳香30克、制没药30克、香油1500克、黄蜡300克。

(四)制法:先将香油入锅加热,再将生地、当归、合欢皮、生甘草入油锅,炸松捞出,再下紫草一刻钟,去渣过滤,加入黄蜡溶化。将锅取下待稍凉后,再将乳香、没药、血竭(研细末)、象皮粉加入药膏内搅拌均匀成膏。

(五)用法:将药膏涂在棉花或纱布上敷于创面,每1~2日更换一次。

上一篇:内治法 下一篇:整骨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