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诊疗进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849页(2940字)
1.肾病综合征:仍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这不仅是由于其多见、发病机制尚待阐明以及治疗较困难。
(1)发病机制:足突裂隙隔膜上的Nephrin已证实为先天性NS的重要发病因素。小儿肾脏病基因研究有着广阔的未知领域,这些基因涉及免疫、细胞的信号传递、细胞增殖与凋亡等。
①免疫紊乱:肾病综合征常见免疫紊乱特别是细胞免疫改变,白细胞介素13(IL-13)(是TH2细胞产生的一种抗炎性细胞因子)在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其mRNA的表达以及培养上清液中IL-13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儿,耐药者尤着。
②肾小球电荷屏障功能减弱:患儿肾小球电荷屏障(GCB)显着减弱,当大量蛋白尿时几近消失。
③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不仅影响其缓解且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故受到临床重视。初期有纤溶功能低下,而高脂血症、前列腺素代谢紊乱可能参与并促进高凝状态的发生。以低分子肝素每日皮下注射2~4周治疗“难治性肾病”,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指标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
④蛋白尿:NS时通过血管细胞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和孔径屏障的影响改变其通透性,是导致蛋白尿形成的原因之一。
⑤生化异常:NS活动期多项指标发生了变化:①存在的低白蛋白(Alb)血症,除因大量尿蛋白丢失外,肝脏Alb合成代偿功能不全也是原因之一。②存在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呈现高粘滞状态,以伴肾静脉栓塞者为着。③存在明显的血脂蛋白(a)升高且与血Mb水平呈负相关。④约80%存在甲状腺素异常血症,甚至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但无器质性甲状腺损害),适时辅以甲状腺素治疗可提高机体对激素的反应性。⑤PBMC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降低,其培养上清液可明显抑制Wistar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与胶原的粘附;激素应用可促进细胞凋亡增加,明显提高细胞粘附率。上述变化大多在NS缓解期能自然恢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肾脏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肾脏局部的RAS。应用第三代ACEI类药虽可使蛋白尿减轻,但对肾功能可能有影响,提示使用时应动态监测肾功能指标。
(2)治疗
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治疗NS的机制尚不清楚,其受体(GR)与NS治疗的关系受到重视。有人观察到基础状态下,NS患儿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升高,GR活性下降,经地塞米松作用后均恢复正常;NF-κB在乙酸肉豆佛波酯(PMA)激活下活性明显升高。该作者认为NS时体内存在NFκB的激活因素,可能是致NS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基础状态下GR活性降低可能与NF-κB活性升高产生抑制作用有关,糖皮质激素可使NS时NF-κB活性下降,GR结合能力增强。其进一步观察显示,NS时PBMC中活化蛋白(AP-1)的变化与NF-κB相同,AP-1与GR相互抑制,激素治疗降低AP-1DNA结合活性,从而抑制其所调控的有关细胞因子产生。
②环磷酰胺:静脉法优于口服法且副作用轻,以大剂量静脉冲击联合适量激素疗效最佳,有效率可达到79%。
③新型免疫抑制剂:新型免疫抑制剂在小儿NS应用都取得可喜疗效,且严重副作用少。环孢素(CsA)治疗NS缓解率63.6%,总有效率91%;应用霉酚酸脂(MMF)治疗小儿NS总有效率>65%,对MsPGN疗效好;只有一过性胃肠道症状。普乐可复(FK506)每日0.1~0.2mg/kg联合泼尼松隔日1.0~0.5mg/kg,治疗儿童NS效果好,不良反应很少,个别出现胃肠反应,无肝肾功能异常。
④中药:芪归合剂有促进肝细胞蛋白合成的作用,补肾中药(如真武汤、知柏地黄丸)佐治小儿NS时可提高血清皮质醇水平。
(3)婴幼儿NS:由于其病因、诊治具有一定的特点而受到重视。婴幼儿NS占同期小儿原发性NS的13.9%,临床则以单纯型为主,其次为肾炎型、先天性。
2.过敏性紫癜
(1)紫癜性肾炎(PN)与基因异常:D等位基因的携带可能是PN的一种危险因素,Ⅰ型等位基因则可能是一种保护因素。
(2)预防:普通肝素有预防过敏性紫癜的作用,且出现肾损害时间更晚。泼尼松不仅能够降低HSP儿童PN的发生,并且能减少PN发生后的尿蛋白排出量,减轻病情,但泼尼松不能延迟肾损害的发生。
(3)治疗:除一般常规治疗外加用前列腺素E1(100~200μg加入5%葡萄糖250~500ml静滴,每日1次,共2周),有预防和治疗紫癜肾炎的作用。
3.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HBV-CN患儿PBMC上清液中IL-2、IL-8、TNF-γ,测定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且将患儿PBMC上清液注入大鼠体内可导致尿蛋白排出量明显增加,HBV-GN患儿存在TH1细胞功能缺陷,导致对HBV感染细胞识别,清除能力下降,其PBMC上清液中存在诱发蛋白尿发生的细胞因子。
4.其他
(1)系膜增殖与硬化以及肾脏保护机制的关系,近年来备受关注。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与系膜细胞(MsC)和细胞外基质(ECM)的聚积呈正相关,其表达的增加早于MsC增生,是肾小球疾病时MsC受损激活的标志。
(2)中国Alport综合征(AS),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96%)伴蛋白尿(84%),但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眼部病变的发生率较国外为低。
临床表现为NS的IgA肾病激素治疗多不敏感;部分呈慢性进展过程,10年后6%~10%转为慢性肾衰。
(3)在肾功能衰竭与透析、移植时,一些诊断性或治疗性药物在正常使用时对肾功能的影响值得注意。应重视甘露醇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其发生与甘露醇的浓度、剂量、持续时间及患儿的基础状态有关。制酸药西咪替丁可通过抑制肾小管分泌肌酐而引起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出现偏高,提前口服该药可提高肾功能不全时测定CCr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