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因素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四川大学出版社《化学试剂技术管理应用手册》第150页(4025字)

(一)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在化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不断增加的化学性质方面的知识必须系统化。在19世纪后半叶,当D.I.门捷列夫(Dimitri Ivanovich Mendeleeff)和J.L.迈耶(Juliur Lathar Meyer)各自独立地按原子量增加的次序把已知元素分类,这一工作获得成功后,把元素按周期分类的形式排列。同主族中原子半径从上至下是增大的。这是因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同一族自上至下元素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形成的试剂,金属单质越不稳定,形成的盐却较稳定。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总的趋势是减少的,这是由于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逐渐增加,同时增加的电子不能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有效核电荷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相应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同一周期自左至右元素金属性减弱。同一周期的元素形成的试剂,单质从左至右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

(二)分子结构

1.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离子键的强弱与价数以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的半径之和有关。离子价数越高,晶体中阴、阳离子半径之和越小,则离子键越强;反之,离子键就弱。由离子键组成的化学试剂的主要特征有: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是离子型品体,它们的熔点和沸点都高,熔融时能导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也能导电。

2.共价键。原子间通过电子云重叠(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学试剂主要存在于有机试剂中。有机试剂主要是由碳(C)、氢(H)、氧(O)等组成,由于碳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IVa族的首位。碳元素的原子价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常表现为四价,碳原子的原子核对其价电子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因此当碳原子与其它原子结合时,往往不易得失电子,而以共用电子对的方式相互结合,有机化学试剂是以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

(三)有机试剂的特性

1.有机试剂的可燃性。有机试剂的燃点低,对热不稳定,往往因受热而被分解。由于有机试剂大多是碳(C)、氢(H)等所组成,加热后往往变黑,这种现象一般称碳化。在碳化后,如果分子中不含金属元素时,继续加热燃烧,最终将完全烧尽。如果试剂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产物只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多数无机试剂虽加高热,但无变化。

2.有机试剂的熔点。有机试剂熔点一般较低,在常温常压下,主要表现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固态有机试剂的熔点较低,一般在400℃以下,而无机试剂晶体的熔点一般较高,其原因是:由于无机试剂晶体是由正、负离子相互交错排列而成,破坏它要用较大的能量,而有机试剂是以较弱的分子间范德华引力作用排列而成,破坏只需较小的能量。

3.有机试剂的溶解性。有机试剂极性一般较弱,易溶于极性弱的有机溶剂,难溶于极性强的水。相反,无机试剂极性较强,一般易溶于极性强的水,难溶于极性弱的有机溶剂。

4.有机试剂的不导电性。有机试剂在熔融或溶液状态下,一般不导电,但多数无机试剂由于它们以带电荷的离子存在,有导电性。

5.有机试剂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有机试剂不仅有以上特点,还有一些规律,同系物中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试剂的沸点、熔点和比重都增高,而溶解度降低。如:

(1)沸点(b.p.):

甲醇分子量=32.04/b.p.64.8℃

乙醇分子量=46.07/b.p.78.3℃

十八醇分子量=270.49/b.p.191℃~194℃

(2)熔点(m.p.):

丙醇分子量=60.10/m.p.-127℃

戊醇分子量=86.07/m.p.-73.5℃

十八醇分子量=270.49/m.p.59℃

(3)密度(d):

丙醇分子量=60.10/d0.817

戊醇分子量=86.07/d0.829

十八醇分子量=270.49/d0.840

(4)溶解度:

乙醇分子量=46.07/能与水任意混溶

十八醇分子量=270.49/不溶于水

(四)原子团的特点

化学试剂的化学结构中,有一组原子通过化学反应不起变化,像单独原子一样,能与其它物质起化学反应的组份叫原子团。试剂中不同原子团所表现的特性也不同。有的容易吸湿潮解,有的遇水易分解,有的易被氧化,有的易被还原,有的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遇光易发生聚合等。

1.易潮解的原子团。含有下列原子团的试剂,大多数是水溶性的化合物,也易发生潮解,列述如下:Br(溴离子);Cl(氯离子);(硫酸根离子);SCN(硫氰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COOH(羧基);-SO3H(磺酸基);-OH(羟基)。

2.易被水解的原子团。含有下列原子团的试剂易被水解:R-CO-(酰基);NH=(亚氨基);R-SO2-(磺酰基)。

3.易被氧化的原子团。含有下列原子团的试剂易被氧化:(硫代硫酸根);(亚硫酸根);-CHO(醛基);-NO(亚硝基);-SH(巯基);酚类;芳伯胺类。

4.易聚合的原子团。含有下列原子团的试剂易发生聚合:(烯烃基);(炔烃基);-CHO(醛基)等。

5.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子团。含有下列原子团的试剂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OH(无机试剂中氢氧根离子);(R4-N)+-OH(季胺碱)。(五)化学试剂的物理性质

化学试剂的物理性质是指试剂的形状、颜色、沸点、比重、溶解度、闪点等,这里主要介绍试剂的闪点、熔点、沸点、升华、相对密度、溶解度等与试剂储存相关的性质。在设计试剂的储存措施时,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1.闪点。可燃液体表面或容器内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而形成混合可燃气体时,在合适的温度下,所发生的燃烧只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这种现象叫闪燃。引起闪燃时的温度叫做闪点。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闪点数据通过标准仪器测定,有开杯式和闭杯式两种,闪点较高的液体常用开杯容器测试,而闭杯闪点数据则普遍用于确定在常温下能闪燃的可燃液体的分类。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浓度愈高,闪点愈低,随着该液体浓度的降低,其闪点则逐渐上升。在碳氢有机试剂中,碳原子数愈少,闪点就愈低,对于碳原子数相同的碳氢试剂来说,支链愈多,闪点愈低。

2.熔点。固体试剂在标准大气压(1.01×105Pa)下由固体变成液体的温度叫该试剂的熔点。一般来说,纯度很高的试剂都有其固有的熔点。如含有杂质,熔点就下降。试剂的熔点不仅反映试剂纯度,同时反映试剂的形态。在储存时要注意仓储条件。

3.沸点。液体试剂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上的总压强(常压为1.01×105Pa)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称为沸腾,这一时刻的温度则称为该试剂的沸点。每一纯净的试剂都有其固有的沸点。所以从沸点范围(或沸程)能识别试剂的纯度,同时也反映试剂的挥发性。一般来说,沸点越低,其挥发性也越大。对于沸点低的试剂,储存时必须考虑环境温度与密封性。

4.升华。升华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试剂由固态不经液态直接变成气态。冷却后又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凡是有升华现象的试剂,储存时,最好储存于其升华温度以内,以避免试剂损失和沾污,并注意密闭保存。

5.相对密度(水=1)。相对密度是指20℃时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之比,以d表示。密度也是反映试剂纯度和挥发性的标志之一。一般密度大于1时,挥发性小;密度小于1时,挥发性大。不过也有少数例外,如二硫化碳(CS2)的密度为1.260,但易挥发。

6.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试剂溶解于100克溶剂中的最大量(即成饱和溶液),称为该试剂的溶解度。按溶解度的大小可分为易溶、能溶、微溶和难溶四种试剂,严格说来,没有绝对不溶的试剂。一般认为易溶于水的固体试剂,多半容易发生潮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