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趾)再植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228页(1737字)

一、现场急救

现场抢救时,对离断指(趾)宜先用肥皂水和生理盐水洗刷,去除污垢,用无菌敷料包裹,外罩塑料袋,放入冰糕桶或广口保温杯内,其周围再填以小冰块冷藏,降低离断指(趾)的细胞代谢,延长其生存时间。断指的近端经清洗后,用无菌敷料包扎,若有搏动出血者,可行结扎或用弹性止血夹控制等,严禁用止血钳盲目乱夹等,以免损伤其他重要组织。不应将离断的指(趾)浸泡在一般盐水和酒精内等。

患者所处附近医院无断指(趾)再植的医疗条件者,应尽可能使用当地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将断指(趾)与患者送至相当医院。一般认为,离断肢体超过6h再植,成活率明显下降,尤其在炎热的夏天,这一时限要求更加严格。若能对断指(趾)妥加处理,冷藏保护,临床证明,再植时限可以放宽。

二、再植术

(1)手术室温度,尤其是冬季,应保持在20~25℃,麻醉要完全,应始终是在无痛下操作。保持患者血压在正常情况下可用冬眠,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手术应分两组分别进行,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相对缩短了肢体的断血时间。一组对离断肢体做精细、彻底清创,对已失去生机的组织,要一一剪除,决不能为维持指(趾)的长度而姑息保留,导致再植手术的失败,同时将指(趾)动脉、静脉、神经、肌腱游离修剪,给以标记。另一组对残留指(趾)断端进行同样彻底的清创术,一般须将指(趾)骨缩短0.5~1cm,减少或去除血管吻合时的张力,并将相应的血管、神经和肌腱做好标记。

(3)指(趾)骨做髓内针固定。

(4)血管吻合的比例,缝接指(趾)动、静脉的最低比例是1∶2,即缝接一条指(趾)动脉,至少应吻合两条指(趾)静脉,才能基本维持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平衡。

(5)神经与肌腱缝合,仅缝合指(趾)神经外膜,使其两断端对拢;分别缝接指(趾)伸肌腱和指(趾)屈肌腱。

(6)伤口包扎与固定,缝合皮肤、包扎伤口,但再植指(趾)端应裸露,以便观察其循环变化情况。将伤指(趾)用石膏托外固定于功能位。

三、术后护理

(1)绝对卧床,应用镇静止痛剂,使患者安静、无痛。应用抗生素,防治伤口感染,提高再植指(趾)成活率。病室温度应保持在20~25℃。

(2)严密观察再植指(趾)的循环情况,注意皮肤色泽、温度、指(趾)端的丰满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在2s之内)等。以便能早期、及时发现血液循环危相。若皮肤苍白或出现花斑、指(趾)腹瘪陷、皮肤温度下降、指(趾)端切一小口而不出血,说明动脉供血不足。常见原因是血管痉挛或血管受压和血栓形成等,应分析原因,迅速处理,若为血容量不足,应输血补液,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若天气寒冷,应加强伤指(趾)保温,同时按要求提高室温。若疑为炎症刺激,应查看伤口,对有表浅感染者,可将皮肤缝线拆除;若疑为血管痉挛,应随之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罂粟碱、普鲁卡因、烟酸肌醇酯等,也可同时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经过以上处理,在短时间内仍不好转者,应做手术探查,取出血栓和做血管吻合术。

如果再植指(趾)皮肤青紫、肿胀或出现有水泡,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指(趾)端小切口滴血为紫色者,说明回血受阻,其原因多为静脉受压或静脉血栓形成等。应提高患肢,轻柔地做向心性按摩,或切小切口放血,静脉滴注人体白蛋白等,若经处理,短时间内也不好转者,同样应再手术。

(3)术后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潘生丁、毛冬青、妥拉苏林、654-2等药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