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褐斑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30页(728字)

【症状】 褐斑病是非洲菊常见病之一。在广州等地都有发现。主要为害叶片。在病叶上产生几个或几十个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发病初期出现紫褐色小点,逐步扩大形成直径1~7毫米的病斑。病斑中央暗灰色,边缘有稍隆起的褐色线纹,外围紫褐色,正背两面有时可见暗绿色霉点,即病原菌子实体(图5-59)。

图5-59 非洲菊褐斑病

1.症状 2.病原菌的子座、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病原】 为菊灰星尾孢霉菌Cercospora chrysanthemi Heald et Wo1f。子座褐色,不发达。分生孢子梗密集丛生,淡榄褐色,直或稍弯,有屈曲0~2处,偶尔膨大,顶端平切,有大型孢子痕。分生孢子针形,无色,基部平切,顶端尖、直或微弯,隔膜6~8个,大小为53~90微米×2.5~4.2微米。

【发病规律】 在初夏气温达28℃以上时开始发病,7~9月发病较严重。过于荫蔽、潮湿、阳光不足的栽培室内比露天通风透光的发病严重。病菌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

【防治方法】

(1)栽植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块。适施有机肥料,增强植株抗病力。

(2)初见病叶即行摘除烧毁。

(3)发病始期选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400~600倍液。每周1次,连续2~3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