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46页(918字)

是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哲学学说。通常把皮浪看作怀疑论的创始人,所以怀疑论又称皮浪主义。皮浪认为,对每一事物都可以有两种相互排斥的意见,人们对什么也不能确定,因此,他主张放弃判断,以求得心灵的安宁。他的学生蒂蒙认为,只能说一个对象显现为白的或黑的,而不能说它就是白的或黑的,不能说蜜是甜的,只能说好象是甜的。蒂蒙之后怀疑派合并到柏拉图学园派之中,形成中期和新学园派的怀疑论,代表人一个是中期的阿尔克西劳,一个是新学园派的卡尔内亚德。前者认为感觉往往欺骗我们,应对形而上学问题不作判断。后者强调我们不能指出感觉是否为实在对象的真实模写,最大程度的或然性并不能保证是真理。

公元前一世纪的爱内西德谟是皮浪怀疑论的复兴者,还有阿格利巴和塞克斯都·恩披里柯。他们是古代晚期怀疑论的代表人物。爱内西德谟在介绍皮浪学说的着作中,从判断主体、被判断的东西及主体与对象关系等三个方面列出10个论式,说明没有确实可靠的知识,因而必须放弃判断的理由。其主要论点是:各人的感觉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感觉;同一对象在不同的环境、时间和条件下有所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感觉不同;各种感觉都为主观和客观因素所制约等。虽是夸大了感觉的相对性和主观性,但把怀疑论系统化了。接着阿格里巴又从主体的理性能力提出5个新的论式:这就是人们对同一对象有各种互相矛盾的观点;由于论证的无穷尽性;由于事物的相对性;由于前提的任意性;由于循环论证。因此为了避免独断主义,对一切都不作判断。塞克斯都是古代怀疑论集大成者。他把怀疑论的论证集中到真理的标准和因果关系问题上,使怀疑论达到了更高的理论概括。怀疑论也有它自己的发展历史,在某些国度如法国,更形成一种历史传统,如中世纪的阿伯拉尔,文艺复兴时期的蒙台涅和近代的笛卡尔倡导的普遍怀疑以及贝勒的怀疑论。在英国则有休谟自称的温和怀疑论。德国康德因他要为人的认识能力划定界限,也可称为怀疑论。现在西方哲学中一些流派也表现出怀疑论倾向。怀疑论成为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