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90页(736字)

又称经验主义,一种和唯理论相对应的关于认识的理论,即认为经验是一切知识、观念的唯一来源。经验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指生活阅历,可以指某种心理体验,又可以指一种认识阶段、认识形式,即感性认识。经验可以分为外部经验即感觉,内部经验即反省。经验论认为知识就是从这两种经验得来的。认为经验由外物作用于感官得来的是唯物主义经验论;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或上帝赋予的为唯心主义经验论。经验论作为一种认识学说是和唯理论对立的:对于认识的来源它坚持“凡在理智中的,无一不是早已在感觉中”的原则,强调感觉经验是知识的来源。在感性与理性认识关系上,它强调感性认识的可靠性,贬低理性认识的作用及其确定性。在认识方法上,它强调归纳分析方法。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它将认识的真假诉诸于经验。

经验论作为一种认识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古代的、近代的和现代的经验论。最早提出经验论思想的是公元前5、4世纪的居勒尼学派哲学家。他们认为只有感觉可以把握而不会使人迷误;感觉是真理的标准。伊壁鸠鲁提出了经验论的认识原则。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白板说”,强调感觉是知识的来源。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莱西奥不仅强调一切知识从经验来,而且把理性认识也归结为经验。近代由于认识论、方法论成为哲学的中心,经验论也获得发展,出现了一批经验论哲学家,他们把经验论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和论证。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三代实证主义都是贝克莱、休谟经验论在现代条件下的继续,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不是要对历史知识的来源做说明,而是要对知识做逻辑的分析,并把这种分析与经验证实结合起来,所以它差不多成了现代经验论的同义语。

上一篇:波墨 下一篇: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