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毒亚科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第708页(4921字)

本亚科分为三个属,即C型、B型和D型肿瘤病毒属。后两属目前在兽医中尚未发现有严重的致病性,本书不作介绍。

一、禽肉瘤和白血病病毒群(Avian sarcoma and leukemia viruses)

本群病毒可使发生多种肿瘤性疾病,故又称为禽白血病综合征病毒。最常见的疾病是禽肉瘤(劳斯肉瘤,Rous sarcoma)和淋巴细胞增生病,较少见的有成红细胞增生病、成髓细胞增生病、骨髓细胞瘤、肾真性瘤和骨化石病等。

病毒通过垂直或水平传播,一般感染鸡在短暂的病毒血症后,出现免疫学应答,但中和抗体不能阻止该病毒的增殖。

(一)样品采集 分离病毒的最好材料是病鸡的全血和血浆(用枸橼酸钠抗凝,不要用肝素)、卵蛋白、鸡胚和肿瘤组织。有时也用粪便,但须加青霉素、链霉素和二性霉素B。

(二)病毒分离

1.细胞培养

(1)用无病毒的鸡胚制备继代成纤维细胞。

(2)用可能含病毒的样品接种,置35~37℃培养。

(3)如接种后4~5天用显微镜看到转化细胞灶(细胞集落),10天后用肉眼看到,可认为样品中含有禽肉瘤病毒。

2.鸡胚接种

(1)将样品材料于静脉接种10日龄鸡胚,雏鸡可正常孵出,几十天内出现病变。

(2)成红细胞增生反应的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

①胚型(或增生型) 血液中出现大量成红细胞。肝、脾肿大,呈樱桃红色到暗红色。

②贫血型 血流中成红细胞较少。脾等内脏器官萎缩。

如将样品接种鸡胚卵黄囊或绒尿膜,8天后,可观察到痘斑样病灶。

3.动物试验 将样品于静脉或腹腔内接种一日龄的易感雏鸡,经2~9个月出现临床应答。

分离禽肉瘤病毒时,最好取幼鸡新肿瘤,接种于鸡翼膜,以接种部位触摸到肿瘤来确定阳性判定。

淋巴性白细胞增生反应,一般在14~30周龄间发生,症状和病变与急性(内脏型)立克氏病极为相似,两者的鉴别诊断可参考下表。

成髓细胞增生病主要是白细胞总数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可达200万/mm2,占全部血液细胞的75%。病毒的主要侵害部位是骨髓。

(三)抵抗力诱发因子试验(RIF试验) 本试验应用于白细胞增生病病毒的测定及区分不同的亚群。

1.将被检材料和已知病毒分别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同时设空白对照。

2.每3~4天继代1次,至少3次,每次继代后取部分培养物分别加入不同亚群的劳斯肉瘤病毒。

3.观察致瘤性转化灶数,如被检材料和已知白细胞增生病病毒的转化灶数比对照减少10倍以上,说明被检材料中存在禽白细胞增生病病毒。根据被抵抗的肉瘤病毒的亚群,可以确定被测定的毒株属于何种亚群。鉴定亚群的方法还有补体结合试验及表型混合试验。

(四)不产毒细胞激活试验(NP试验)

1.先用缺陷性Rous肉瘤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通常不产生病毒,称不产毒(NP)细胞。

2.再接种被检样品。

3.观察4~10天,如NP细胞产生大量Rous肉瘤病病毒,则表明被检物中含有自细胞增生病病毒(它激活缺陷性Rous肉瘤病病毒)。

(五)血清学试验 可用如下方法。

1.补体结合试验(半微量补体稀释法) 用于检测禽肉瘤和白血病病毒群特异性抗原。

(1)将被检鸡或鸡胚肝制成1∶10悬液,用等量乙醚处理。被检鸡血浆用1/20体积的吐温-80处理。也可将待检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进行检查。

(2)已知抗血清(V)和阴性对照血清(C)经56℃灭活30min。使用时作10倍稀释。

(3)使用的补体效价,豚补体不低于1∶60,鸭补体不低于1∶6。

(4)具体操作按常规进行。

国际上通用的补体结合试验(COFAL)是将被检样品经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三代,处理后用微量补体结合试验(抗原稀释法)检测群特异性抗原。本书介绍的方法优点是不用细胞培养,周期短,操作简便,灵敏度高。

2.免疫扩散试验 用受检鸡的羽髓、肝、肌肉或粪便均可。下面介绍从羽髓中检测禽白血病病毒群特异性抗原的方法。

(1)拔取被检鸡的新生羽4~5根,剪下羽根,在试管内加0.1~0.2ml生理盐水,用玻璃棒将髓压出,冻融3次,制成羽髓浸提液。

(2)用硼酸缓冲液(pH8.6),配制1%琼脂,制成7孔型琼脂板,孔径为5mm,孔距为3mm。

(3)中央孔滴加特异性抗体,标准抗原和受检样品相间地加在周围6孔中。置37℃24~48h判定结果。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用本法检测样品中的群特异性抗原,有很高的敏感性。

4.中和试验 用以检测血清中和抗体。通常在细胞培养中进行。

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Avian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本病毒有四个毒株,即T株(火鸡)、SN株(鸭脾坏死病毒),DIA株(鸭传染性贫血),CS株(雏鸡合胞体病毒),但只有一个抗原型。它能引起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疾病,与禽肉瘤和白血病病毒在抗原性上无关。

(一)样品采集

无菌采取病鸡脾和肝素抗凝血。注意病毒很不耐热,但在-70℃稳定。

(二)病毒分离

1.细胞培养

(1)鸡、鸭、火鸡和鹌鹑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均可应用。

(2)样品接种后至少育传3代,一代5天。

(3)某些毒株(如SN株)在急性感染期可能引起轻度细胞病变。一般必须用荧光抗体技术验证。

2.鸡胚接种 将样品接种鸡胚绒尿膜,产生痘斑病变。常导致鸡胚死亡,或肝、脾肿大,但不是所有毒株对鸡胚都有病原性。

3.动物试验 将样品经腹腔或皮下接种1~8日龄雏鸡。如样品病毒含量高,潜伏期约3天,并可在6~7天或2周内死亡,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有病理学变化。如接种鸡未死,可于10周后检查抗体,或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如羽毛异常、消瘦、末梢神经水肿性肿大和淋巴样细胞浸润。

T株病毒接用鸡雏,引起肝脾肿大,具有针尖大或更大的病灶,有的病例发生贫血。SN株接种鸭,引起脾渐进性坏死。DIA株接种鸭出现明显贫血。CS株对鸡无病原性。

(三)血清学试验

1.补体结合试验(检查病毒抗原) 用已知特异性血清检测接毒的成纤维细胞培养物。

2.ELISA试验 检查病毒抗原。

三、白血病病毒(Boyine leukosis virus)

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以持续性淋巴细胞增生和淋巴肉瘤为特征,但多数为无症状的带毒牛。

(一)样品采集 无菌采取肝素抗凝血液,分离白细胞。

1.细胞培养 主要用于检测样品中的病毒。

(1)继代牛胎脾细胞

①4~10代的牛胎脾细胞继代后培养6~12h,令其贴管。

②接种样品白细胞悬液,脾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基本相等。

③37℃培养48h后换液,继续培养4~5天。

④镜检时如发现细胞单层有合胞体(含5个核以上的细胞)形成,即证明样品中有牛白血病病毒存在。

此法检查的是晚期合胞体形成,时间较长。如用F81或CC81细胞系能检查早期合胞体形成,培养2~3天即可判定结果。

(二)血清学试验

1.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1)以8.5%NaCl溶液配制0.9%琼脂凝胶,浇注厚2mm的平板,打成七孔型,孔径为5mm,孔距为3mm。

(2)中央孔加抗原,被检血清与阳性对照血清间隔地加在周围六孔。

(3)置室温48h后判定结果。

2.PPA-ELISA

(1)用50μg/ml浓度的牛白血病病毒gP或P抗原包被过夜。

(2)冲洗后加0.2%明胶稀释液封闭。

(3)30min后冲洗,分别加被检血清、阳性及阴性血清。

(4)30min后冲洗,加葡萄球菌蛋白A-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物(PPA)。

(5)30min后冲洗,加底物显色,10~15min后终止反应,测OD492nm

(6)结果判定。OD值>0。25为阳性;0.22~0.24为疑似;<0.21为阴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