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动物检疫手册》第145页(1447字)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是严重下痢,神经症状和小肠粘膜发生坏死性脱落、凝固、形成栓子堵塞肠腔。
【流行特点】本病常发生于孵出后3-4天及10日龄以内雏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发病日龄越小,致死率越高。15日龄以上雏鹅仅部分发病,3周龄雏鹅则很少发病,成年鹅及其他家禽无易感性。本病常呈周期性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临床症状】潜伏期3-5天。本病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最急性型:常突然死亡或在发现精神呆滞后数小时死亡,多发于3-5日雏鹅。
急性型:大多发生于15日龄以内雏鹅。病雏鹅精神萎顿,行走掉队,打瞌睡;拒食,喜饮水;排灰白色或淡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喙端色泽变暗;临死前两腿麻痹或抽搐。病程1-2天。
亚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以精神萎顿、消瘦和拉稀为本病型的主要症状。幸存者在一段时间内生长发育不良。
【病理剖检】剖检以小肠发生急性卡他性乃至纤维素性坏死性炎为特征。最急性者病变不明显,只见小肠前段粘膜肿胀充血,覆盖有大量浓厚淡黄色粘液。急性者,小肠发生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炎,小肠粘膜坏死脱落,与渗出的纤维素形成栓子,或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形成栓子。随肠蠕动向后移动,变短变粗,堵塞小肠狭窄处,状似“香肠”。上述小肠部的特征性病变,在亚急性病例更明显。
其他器官组织的变化,以急性病例剖检变化典型。心脏变圆,心壁松弛,心肌晦暗无光泽呈苍白色。肝脏瘀血肿大,质脆,有的肝脏实质中有小坏死点。肾肿大呈暗红色。胰腺肿大,偶有灰白色小坏死点。
【诊断】根据初孵不久的雏鹅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不同日龄的不同发病表现,临床症状和小肠的特有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还须作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雏鹅接种试验以及血清学检查等。
(一)病毒分离 无菌采取病雏鹅的脾、肝、肾等病料,研磨制成悬液,经离心沉淀,取上清液,每毫升加青霉素及链霉素各1000单位,接种于12一14日龄鹅胚绒毛尿囊腔内,每胚0.5毫升,置37℃孵育5-8天,每天照蛋1次,遇有5-7天期间死亡的鹅胚,吸取尿囊液,与鸡红细胞作凝集试验应无凝集作用;细菌培养应无菌生长。取胚胎观察,绒尿膜水肿,胚体皮肤充血、出血及水肿,心肌变色白,部分胚的肝脏变性或有坏死灶。如需进一步证明,还可作雏鹅接种试验和血清学诊断。
(二)雏鹅接种试验 将上述尿囊液接种7-10日龄左右雏鹅,同时用已注射过抗小鹅瘟血清的雏鹅数只作对照。如果试验组雏鹅发病死亡,对照组雏鹅不出现症状,即可确诊为小鹅瘟。
(三)血清学诊断 琼脂扩散试验(方法附后)。
【处理】病鹅应速扑杀、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