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止血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65页(1655字)
(一)全身预防性止血
1.输血,以提高动物血液的凝固性,可在术前30~60min输入相合血。
2.注射提高动物血液凝固性和使血管收缩的药物,如0.3%凝血质、维生素K3、安络血、止血敏、抗血纤溶芳酸等。
(二)局部预防性止血
1.肾上腺素止血 常与局部麻醉配合进行,可在1000ml普鲁卡因液中加入0.1%肾上腺素2ml。也可加入生理盐水中,与压迫止血配合进行或直接喷洒于手术切口内。
2.止血带止血 适用于细长部位的止血。在手术切口部位上方加衬垫物后,用绷带、乳胶管、绳索等扎紧,以止血带远侧端脉搏将消失为度。止血带保留时间不超过2~3h,期间可松解数次。最后去除止血带时,按“松、紧、松、紧”的方法逐次松开,严禁一次松开。
(三)手术过程中的止血
1.纱布块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清除术部血液、辨清组织和神经、血管通路,以及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这种止血法只能是按压,不可来回的用纱布拭擦血液,以免损伤组织。
2.钳夹止血法 先用纱布块压迫,看清出血点或血管后,用止血钳的尖端垂直对准出血点进行迅速准确的钳夹,或钳夹后捻转,使血管闭塞而止血。一般小的出血点经持续钳夹,松开止血钳后不再出血。
3.结扎止血法 常用且可靠的基本止血法,一切动脉出血或较大的血管出血都采用结扎止血法。首先用止血钳钳夹血管断端,如果失败,用纱布先压迫止血,清晰创面,取掉纱布,在刚冒血的部位立即垂直钳夹,切勿钳夹过多周围组织,然后用缝线绕过止血钳所夹持的血管及少量组织而结扎;对较大血管或重要部位的出血,可采用贯穿结扎止血,将结扎线用缝针穿过所夹持的组织后进行结扎(不可穿透血管)。对于暴露完整的血管,可相距1cm左右作两道结扎,然后从中间切断。
4.创内留钳止血 将止血钳留在创伤内24~48h,主要用于大动物去势后防止精索内动脉的出血。
5.填塞止血 适用于一时找不到出血的血管断端以及钳夹或结扎止血困难时,用灭菌纱布紧塞于出血的创腔或解剖腔内。如创伤处理,可同时加入消炎、防腐药物,填塞1~3d后取出;如为手术创腔,则应在手术结束时,采取彻底的止血措施。
6.局部化学及生物学止血
1)麻黄素、肾上腺素止血 用1%~2%麻黄素液或0.1%肾上腺素液浸湿的纱布进行压迫止血。也可用上述药品浸湿系有棉线绳的棉包作鼻出血、拔牙后齿槽出血的填塞止血,待止血后拉出棉包。
2)止血明胶海绵止血 用于一般方法难以止血的创面出血,实质器官、骨松质及海绵质出血。常用的止血海绵有纤维蛋白海绵、氧化纤维素、白明胶海绵及淀粉海绵等。使用时将其铺在出血面上或填塞在出血的伤口内,即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如再加以组织缝合,更能发挥优良的止血效果。
3)活组织填塞止血 用自体组织如网膜,或用取自腹部切口的带蒂腹膜、筋膜和肌肉瓣等填塞于出血部位。通常用于实质器官的止血。
4)骨蜡止血 用市售骨蜡制止骨质渗血,用于骨的手术和断角术。
7.其他止血措施 如可用高频电刀、激光、电凝止血器等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