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鹿巴氏杆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379页(858字)

(一)诊断要点

1.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6~8岁成年鹿易感性高,公鹿多见于锯茸或配种后。多发于炎热潮湿季节,5~8月多见,呈散发,有时呈流行性暴发。

2.败血型的病鹿表现体温升高达41℃以上,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皮肤和黏膜充血,出血,不食,反刍停止,有的卧地不起,鼻镜干燥,口腔和鼻腔流出血样泡沫液体,初便秘后便血。剖检可见腹部膨大,咽部及胸下组织水肿,腹部皮下组织有黄色浆液性浸润,胸腔内及支气管附近有淡红色胶样水肿;心外膜有大小不一的出血,心房、心室积有淡红色或淡黄色液体;血液呈暗红色,凝固不良;淋巴结肿大、出血;胃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

3.肺炎型的病鹿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1℃以上,行走摇晃;咳嗽,呼吸粗厉,鼻镜干燥,流鼻涕,口吐白沫;后期头颈伸直,呼吸高度困难。剖检可见胸膜与肺粘连,胸腔积液,有纤维性渗出物;肺有不同程度的肝变,切面呈大理石样;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淡红色液体,支气管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水肿。

4.采取病料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巴氏杆菌。

(二)治疗

1.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静脉或皮下注射单价或多价抗血清200~300ml,8~10h重复1次。还可配合抗生素药物,如链霉素、金霉素或磺胺噻唑钠、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嘧啶等,同时注意强心、补液、补糖,调整呼吸机能,注射维生素C等对症治疗。

2.平时对鹿群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鹿舍、运动场、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尤其在流行期间,更要注意鹿舍卫生、通风。定期消毒,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还可用磺胺类药物注射或拌入饲料中喂服,也可用菌苗接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