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土壤农化分析手册》第58页(970字)

火焰光度法属于发射光谱分析,元素发射谱线的强度是随该元素含量而变化的,即含量越高,谱线强度越大。这就是光谱定量分析的基础。

I为谱线强度;c为元素浓度;f为常数。又由实验得知,谱线强度与许多条件有关,如元素的激发位能、激发温度、试样成分的蒸发速率、仪器的类型、其它元素的干扰等,故上式应改为下列实验式:

式中a决定于所有上述的外界条件因素,b决定于光源内部发生的辐射,经过光源外部不同温度的气层时所发生的自吸现象,此值称为谱线的自吸常数。一般的元素的含量越高,即辐射越强,自吸现象也越显着,此时b值也越小。当含量较低时,b接近于1,因此,上式可改写为:

即谱线强度在一定实验条件下与元素含量成正比。

进行分析时利用压缩气体(空气或氧气)将待测液喷成细雾,使形成气溶胶,并随着压缩气体的气流与燃料气体(乙炔气或汽油气等)混合后,在喷灯上燃烧,被测元素受火焰能量的激发,发射出特有的辐射线。

火焰中被测元素的辐射线和其它元素的辐射线通过单色器而分离,并且使这种被测元素的辐射线投射在光电池上,由此而产生的光电流可用灵敏的电流计测量。最后由电流计读数来确定被测物质的含量,这就是火焰光度法的过程。

根据以上原理,火焰光度计一般由下列三个部分构成:雾化系统及喷灯;单色器;光度计。见图2-7。

图2-7 火焰光度计示意图

1.反射镜 2.燃料气体 3.压缩空气 4.透镜 5.滤光片 6.光电池 7.检流计

由于各种元素激发温度不相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较易激发,即在低温火焰中能引起完全的激发,所以可使用压缩空气和煤气(1900℃)。如果使用压缩空气和乙炔(2300℃)压缩氧气和氢气(2500-2700℃)以及压缩氧气和乙炔(3000-3150℃)的混合气体,则还可激发稀土元素以及一些重金属元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