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
出处:按学科分类—生物科学 农业出版社《植物细胞培养手册》第625页(14818字)
杏属蔷薇科,自交不育性,种内个体群是极端异质性的,使之难予鉴别品种,目前以“生态型”名之。是二倍体种,2n=16。育种目标是:迟开花,花和幼果抗寒,幼株早结,有规律大量育性,抗寄生虫,无双仁,果实品质好和外形好,硬壳产量35-45%(半硬壳栽培品种),需要的分枝型,控制树形大小,早熟,自交-自动受精,抗冬寒。
(一)研究进展
杏离体培养不仅涉及加快繁殖也有遗传改良和种质深冻保存之利。过去研究成果列如表24-4。
表24-4 杏培养研究情况表
缩写:Abd=腋芽发育;Amx=氨基酸混合物;Asf=不定芽形成;BF=未受芽败侵染的树;Ci=愈伤组织诱导;Cm=愈伤组织保持;D=暗;D/L8h暗/16h光;Ims=启动多芽;L=芽;M=Miller培养基;MS1=改进MS:柠檬酸高铁代替硫酸亚铁;MS2=改进MS:微量元素2倍,肌醇5倍,单用硫胺素50倍,代替其它维生素;MS3=1/4MS;N=正常树;P7=Favre(1977)培养基;R=根;K=Tabachnik与Kaster(1977)培养基。
1.外植体源 大多数种以幼年外植体为取得培养成功的最好材料。Seirlis等(1979)从幼年而不是成熟愈伤组织取得芽。Mehra等(1974)从1-4周龄幼苗全部器官取得愈伤组织,证实了器官分化以叶和子叶为最适。Rugini从幼苗取3-4周龄根(从培养在滤纸上或固化培养基加生长调节剂的胚或种子发芽的幼苗取材)根和上胚轴,是直接芽器官建成的好外植体。Kester(1970)发现叶柄能有效地启动愈伤组织,而珠心组织缺乏增殖能力。胚乳增殖好但不能长期生长。用冷冻处理发育中胚,产生更多愈伤组织,并能进一步生长。并发现内果皮组织,在髓硬化期前,对愈伤组织增殖反应最好。
2.培养基成分
(1)无机盐类 Michellon等(1974)发现Miller(1965)丰含N,P,Cu和Ca,比Nitscn等(1968)培养基为好,更适于诱导花药产生愈伤组织。Mehra等(1974)测验三种基础培养基以诱导幼苗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稍加改进的MS(柠檬酸高铁代替硫酸二铁),NN和W。发现MS是唯一能诱导成功和保持的满意培养基。Kester等(1977)比较二种培养基诱导成株外植体愈伤组织产生愈伤组织:K(改进的Knop大元素加MS微量和维生素)和MS(全,和强度)。前者缺铵盐,总氮量低,MS则NH4+和NO3-都有。结果杏愈伤组织生长以MS较好于K,但加CH于二者后,差异不见了。并表现品系间差异,如Nonp-arcil愈伤组织以MS为好,杏×桃杂种则不那样好;Ferrgnes和Tuono腋芽MS生长比K好,Nonpareil的反之。Seirlis等(1979)发现P7培养基(与MS仅有差异是微量元素用量很低,用FeCl3.6H2O(3.7mM)代替FeNaEDTA)对启动幼年外植体愈伤组织和继后诱导芽器官建成比Miller或MS更为相宜。Rugini等(1983)用BN培养基(把微量元素减半)使Fer-ragnes芽生根成功,芽和叶柄均能生根。BN用以启动Ferragnes叶愈伤组织,但在液培中不适于其继续生长,发现MS对此更有效。BN加CuSO4·5H2O1μM和CoCl2·6H2O1μM或只加CoCl2·6H2O1μM,比单用BN,离体成熟胚发芽率大有改进。在MS液和固化培养基加同样成分和量,促进了从上胚轴和根直接芽器官建成。
(2)碳源迄今所知全用蔗糖55.8mM-88.2mM为碳源。Ragini用细胞悬浮体和芽接种在MS固化基上,指出用蔗糖的,其细胞或芽干物重与果糖和山梨醇的相同,最适浓度各为250mM和200mM。Rosaceous spp.富含山梨醇,但Coffin等(1976)证实了其高山梨醇含量(人工培养下)与人工培养代谢它的能力间无明显相关。只有malus spp.,Prunus persica和杏曾表现能代谢山梨醇。杏仁能代谢其它糖类,如葡萄糖,棉子糖和海藻糖,但其干物重增长量比用蔗糖的为低。
(3)糖类、琼脂和果胶控制芽玻璃质化 用杏栽培品种Ferragnes与Tuono培养三种浓度BA 1,7,3,4.4μM和二种琼脂用量0.6和0.9%的MS上,在所有BA浓度的0.6%琼脂上出现高频率(>80%)玻璃质化。0.9%琼脂的低(约30%)可见玻璃质化与BA浓度无关。Rugini等(1983)指出0.7%琼脂加0.5%果胶,降低Ferragenes芽的玻璃质化频率。作者为了肯定玻璃质化与培养基渗透性或碳源类型的关系,单用了几种糖类(蔗糖、山梨醇、葡萄糖和果糖)或组合用甘露糖醇用以改变渗透性,都用为MS基础培养基加3μM BA和0.6%琼脂,至少在相同培养基上继代五次,可得出结论:(1)杏玻璃质化与培养基渗透性无关,事实上,蔗糖(100mM)与甘露糖醇(50,100,200或300mM)相组合,这种变态并无减轻。可是,观察到高浓度甘露糖醇(200和300mM)阻碍生长。(2)单用果糖(250mM)和果糖与蔗糖(蔗糖100mM+果糖50-150mM)组合能高度显着改进(几乎无玻璃质化芽)。(3)高浓度蔗糖(150mM)也能减轻玻璃质化,但不如果糖。(4)琼脂(0.2-0.4%)与葡萄榨汁取得的果胶(1-1.5%)组合降低玻璃质化,并对生产率和顶端分生组织稍有增殖。(5)单用山梨醇玻璃质化稍有减轻,但只有高浓度(300mM)才行。
(4)有机复合物和氨基酸混合物 mehra等(1974)加CW10%不同幼年外植体愈伤组织鲜重显着增高,尤其是根和下胚轴,但对器官分化无效。但是,水解酪蛋白(CH)0.1%对叶、茎、子叶、胚、茎尖愈伤组织生长,成熟茎愈伤组织和器官分化比CW更为相宜。作者用酪氨基酸(CA)0.2%,从幼年和成年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干物重增加约35%。此外,当暗培和光培时,CA降低愈伤组织氧化危险,和增高愈伤组织松脆性。
Rugini等(1983)发现CH或CA(0.1-0.2%)是Ferragnes幼苗细胞悬浮体所需,但不影响芽的生长率。二者可代替氨基酸混合液施用,由此可避免采用成分不稳定的有机复合体,可能缓和再现性。有机复合物常用作支持组织生长,能影响水势,降低组织所需营养组成的可给性,和转化酶活性。因此要用低浓度。琼脂使杏根变褐,使根难于伸长。
果胶也可能用于固化培养基。作者采用葡萄榨汁取果胶1-1.5%,与琼脂(0.2-0.4%)配合。果胶在高压蒸气消毒期间不会降低pH,比单用琼脂可增高杏芽的生长率。
(5)维生素 Kester(1970)报道只有硫胺素是杏愈伤组织生长的重要组成。作者发现抗坏血酸(57μM),在酶法消化细胞壁和细胞壁再生时,有保护杏原生质体之效。
(6)生长调节剂
①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浮物的诱导和保持:Michellon等(1974)报道2,4-D是用杏花药诱导愈伤组织所需,而用IAA与KIN组合不能达到。2,4-D最适用量是6μM,KIN 0.9μM,和IAA 0.57μM。愈伤组织可保持在BA 0.9μM加IAA 0.57μM或NAA 0.54μM。Mehra等(1974)也发现2,4-D 9-18μM或NAA 10.8-21.6μM可用于诱导茎、叶、茎尖愈伤组织,而NAA10.8-21.6μM或IBA 9.8-19.6μM是诱导根和下胚轴愈伤组织所需。NAA10.8μM加CW(10%)对根和下胚轴有效,而NAA27μM加CH0.1%对所有组织外植体都有效。
Kester(1970)发现KIN 11.5μM加NAA 5.4-27μM是保持愈伤组织好组合。作者常用NAA 27μM加ZEA核苷0.3μM诱导和保持幼年或成熟叶的愈伤组织增殖,也可从任何愈伤组织或直接从整片幼年外植体启动细胞悬浮体,并能长期保持。可是,单用2,4-D不能做到,由于它们褐变。
②诱导器官发生:Mehra等(1974)用NAA 27μM和KIN 4.6μM从幼苗、叶、子叶和胚愈伤组织取得不定芽。Seirlis等(1979)用BA与生长素从幼年外植体愈伤组织取得芽。BA 0.44μM与NAA 0.5μM组合促进从根和上胚轴直接生不定芽。Mehra等(1974)用NAA27μM从子叶愈伤组织分化根。Rugini等(1983)采用暗培、NAA5-10μM或IBA但不是IAA从Ferragnes芽生根(70%以上外植体有1-2根),GA3与ABA与IBA或NAA相组合抑制生根,ZEA核苷0.3μm与NAA 5μM组合,对生根百分无影响,但刺激形成基部愈伤组织。核黄素、槲皮酮和维生素D3与NAA或IBA共用时,对生根无所改进。
③腋芽发育:只有BA已知对幼年和成熟外植体促进腋芽发育有效。BA 1μM与IBA0.025μM能诱导幼年外植体芽增殖好,而BA 3-4.4μm是成熟外植体芽增殖的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生长素不需要或需量很低。降低BA浓度0.9-1.3μM,不用GA,芽能伸长。
3.培养条件 固化培养基能满足芽启动和芽增殖之需。Rugini等(1985)指出把芽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滤纸桥上,在近于全部培养基各种渗透压下,变成玻璃质的。Rugini等(1983)发现液体培养基对完成好质量根的伸长是重要的,因为在琼脂中,根受阻滞,有变褐倾向。
把玻璃质的芽放在低温(2-4℃)培养在其增殖培养基二周,当转回到正常温度(24-25℃),有利于产生新的正常芽。Williains等(1980)指出未经冷冻处理的上胚轴比从充分玻璃质的更易生根。正常组织产生的愈伤组织,对温度20℃增高到35℃反应较强,而受败芽(bud-failure,BF)病侵染的,在35℃停止生长。杏培养体生长常在23-25℃。
暗培有利于花药诱导愈伤组织。暗处理至少12-14天是从芽分化根所必要的。16小时光周期光强2500-45001x用于芽增殖,以保持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浮培养体。在杏芽增殖期间,高光强有利于(>45001x)产生大叶。
(二)基础技术评述
1.分生组织和芽培养物和植株再生 建立杏离体培养物相对简单。通常次氯酸钙或钠适用于休眠和顶芽消毒。这个时期有可能收集分生组织(长0.4-0.5mm),褐化和微生物污染危险小。作者用固化MS基础培养基加3μM BA,栽培品种Ferragnes与Tuono增殖满意,20天内诱导产生大冠部,是继代的最大极限。这时的最大障碍是玻璃质化,但可用葡萄榨汁的果胶使之减轻,或加果糖与蔗糖。单用果糖能消除这种畸形,但有利于形成顶端优势和淡绿色芽,稍大的叶。芽伸长时期是取得适宜生根的芽的重要和最困难时期。目前,采用二个相继步骤用长20mm Ferragnes芽取得70%生根:(1)在改进的固化BN加5-10μM NAA或IBA暗培2周诱导生根,继之(2)把芽转入不加生长素的液体培养基中,当开始出现第一条根时,用蛭石作为支撑物,放在16h光周期和3500-4500lx下。2周后,再生植株已能移栽入土,生长迅速。
有可能用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诱导杏的根茎发生。用带细菌(品系NCPBB1855)刀切伤芽基部,然后放在生根培养基上。作者用品种Tuono培养在MS或BN加或不加生长素,光培(暗培用于生根)。除非用A.rhizogenes处理的芽才能生根(约55%)。诱导的根含有agropine,这是A.thizogenes品系的opine特性,指出植物细胞发生了转化。把再生植株浸入0.1%Carbenicellin溶液约98小时,可以清除细菌。
2.愈伤组织与悬浮培养物和植株再生 植株任何器官诱导的愈伤组织保持光培和暗培中,每隔4周继代一次,用MS和改进的Knop培养基,加生长调节剂和氨基酸源。细胞悬浮物生长在MS加NAA27μM,ZEA核苷0.3μM,酪蛋白氨基酸(CA)0.2%或氨基酸混合物,蔗糖88.2mM,肌醇550μM和MS维生素,每隔10天用1∶10(1份细胞悬浮体加10份新培养基)加入新鲜培养基。
Mehra等(1974)观察到愈伤组织细胞形状变异很大:圆球形、卵,伸长或C-形和螺旋状卷曲细胞。以后子叶和胚愈伤组织中大多数有这些变形细胞。松散愈伤组织和液培中更为常见。其频率似与遗传品系相关联。细胞(尤其是子叶细胞)内常有油滴。愈伤组织细胞显然染色体核型不稳定:二、三、四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在继代期间频率增高,但其再生器官(根、叶)是二倍体。再者从根和上胚轴直接器官建成再生植株未见任何明显差异(Ruglni未发表)。
3.花药培养 Michellon等(1974)仅在固化Miller加BA 0.88μM和IAA 0.57μM,光培,从颗粒绿色块取得愈伤组织克隆,这些愈伤组织是用相同培养基加2,4-D 4.5μM和IAA0.57μM暗培25℃启动的。
4.胚培养 用自由授粉的杏Nikitskii取未成熟胚培养在改进White培养基上。与单用White相比较的话,加入胚乳或珠心或这些组织的扩散物,大大地刺激胚生长。
成熟胚收获后立即或经储存在4℃一个时期后,培养在BN固化基础培养基加蔗糖58.8mM,谷酰胺5.4mM,门冬酰胺1.3mM,精氨酸1.1mM,NAA 0.5μM和BA 0.44μM,CoCl2·6H2O1μM和CnSO4·5H2O1μM很快发芽。
5.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研究仅是开始。用下列酶混合液从栽培品种和幼苗细胞悬浮物分离原生质体:纤维素酶Onozuka R-101%,Macerozyme0.5%,Hemicellulase0.5%和Driselase2%。渗透剂溶液为甘露醇350mM,山梨醇350mM,CaCl2·2H2O4mM,KCl8mM,NaH2PO4·H2O1.4mM,MES0.5mM,牛血清蛋白0.5%,抗坏血酸6μM,pH5.5。12h后,90%以上细胞转成原生质体。用渗透剂液洗3次,用250-300rpm渗透梯级离心5-8min纯化。原生质体再悬浮在Kao与Michayluk(1975)原生质体培养基中,洗,最后以密度7×104/ml植板在培养皿内,暗培。诚如Evans兰相斥所示,最初24h生存率约90%,以后几天约80%。2天后大多数原生质体再生壁。每隔3天用Kao细胞培养基稀释以逐步降低渗透性。液培约10天后,少数发生细胞分裂。
6.植株移栽入土 Rugini从腋芽培养或从根和上胚轴直接器官建成取得的再生植株移栽于1∶1珍珠岩和泥炭藻混合物中,放在加热架上一个月,盖以透明塑料膜。自然光22。±2℃,春或夏放在温室,其它季节采用人工光照(8000-10000lx),以后移至大钵,装1∶1∶1沙,泥炭和山毛榉叶,放在温室。用GA3(0.6mM)处理打破休眠。在这些条件下,植株生长良好。
7.花粉深冻保存 Parfit与Almehdi(1983)指出14个杏栽培品种花粉能保存在液氮中(-196℃),经深冻处理后,发芽率几乎与对照的相等。
杏组织培养研究15年前已开始了,至少进展不大(表24-4)。Kester指出用于诱导和保持愈伤组织的最好外植体和生长调节剂。他提出采用愈伤组织培养预先筛选疑为受BF侵染的子代,由此后者比正常愈伤组织对高温更为敏感。目前,只能从幼年组织的愈伤组织产生芽形态建成,和子叶是最适组织。幼苗根和上胚轴直接产生芽形态建成,Co2+和Cu2+或单用Co2+和高温有助于其发生。有意义的是愈伤组织在反复继代期间虽有染色体数变异,分化的器官或完整植株全是二倍体。
细胞悬浮体能以建成和保持,使得能以制备有生活力原生质体,在液培下,很快再生细胞壁,进行细胞分裂。人工培养腋芽大量繁殖是最有希望技术。玻璃质化和难生根可选用合宜培养基和环境条件加以克服。采用Agoobacterium rhizogenes离体培养成熟芽能取得正常根。
初步研究证实了杏花粉能在液氮中深冻保存,深冻处理后,其发芽不受影响。
(三)培养程序
1.腋芽无性繁殖
(1)深秋和冬季收集的休眠芽,直接或在2-3℃贮藏几月后用作外植体。另一方法,用生长中顶尖启动愈伤组织。
(2)芽用Ca或Na低氯化物消毒。
(3)用长0.4-1.5mm外植体接种在固化培养基加BA2.2μM,经1或2次继代。
(4)MS加蔗糖88.2mMBA3μM,0.9%琼脂固化取得快速芽繁殖,或用琼脂0.2-0.4%加葡萄榨汁果胶1.2-1.5%固化。当栽培品种感染玻璃质化,用果糖50-100mM和蔗糖组合或单用果糖250mM作碳源,在以后继代中的生长率无影响。每隔3周继代一次,把外植体内的小瘤(有4-8节),接种在新鲜培养基上,每外植体加8ml培养基。培养在23-25℃光周期16h(Gro-lux或冷白荧光)。
(5)降低BA0.9-1.3μM取得芽伸长。为了增加下阶段的生根百分,可试用GA0.5-1.5μM。
(6)用细小健旺芽培养在1/2BN大元素加NAA或IBA5-10μM暗培12-14天启动生根。当用Agoobacterium rhizogenes诱导生根时,用带菌刀在芽基部纵切1或2个伤口,如果只希望得到转化根,生根阶段可在光周期和无生长素培养基上进行。然后用0.1%羧苄青霉素洗再生植株98小时或更长时期,视需要而定,以消除细菌。建议采用混合液:Cefotaxi-me 25mg/l,Tetracycline 25mg/l,Rifampicin6mg/l,和Polimixin sulfate6mg/l,振荡液培7-10天。
(7)无生长素液体培养基,用蛭石为支持物(1.3g蛭石加10ml培养基)16h光周期约2周,取得根伸长成功。
(8)把再生植株移入珍珠岩砂和泥炭藻1∶1混合物或Jiffy钵,罩以透明聚乙烯,放在温室,自然光照或人工光照下,锻炼取得成功。
(9)为了破除起始时的休眠,可用GA30.6mM或Promolin1%溶液喷在叶上。
2.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物的诱导、保持和形态发生
(1)用新收获种子或在2-4℃储存几个月的种子(也可试用完全成熟前的种子),也可用大田采取的或人工培养增殖的叶、叶柄和芽材料。剥皮的种子经消毒后,放在培养皿湿滤纸上或淡盐无机固化培养基加蔗糖58.8mM,NAA0.5μM,BA0.44μM,CoCl2·6H2O1μM和CuSO4·5H2O1μM上发芽。
(2)采用幼苗的所有组织(长5-10mm)接种在MS,BN或P,基础培养基加生长调节剂和CW或CH诱导愈伤组织。
(3)从松散愈伤组织或直接从外植体启动细胞悬浮体,并保持在MS加蔗糖88.2mM, NAA27μM,ZEA核苷0.3μM或BA0.44μM和氨基酸混合液或CH或CA0.1-0.2%启动细胞悬浮体。每隔8-10天继代细胞一次。
(4)愈伤组织培养在MS固化培养基加CH0.1%,NAA27μM和KIN4.6μM诱导芽形态建成。加Co和Cu应予试验。把根或上胚轴(长5-10mm)培养在MS(液或固化的)加BA和NAA直接产生芽器官建成成功。
(5)采用杏栽培品种人工培养用的同样程序,成功地取得再生芽生根和腋芽刺激发生。
3.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
(1)采用指数生长期的健旺生长中细胞簇,大小在500μM以下。
(2)用原生质体节所述酶组成与渗透剂取得细胞壁消化成功。
(3)原生质体沉降,洗去酶溶液。然后用渗透液洗原生质体3次。
(4)用渗透剂梯级(2倍渗透剂和正常渗透剂)轻度振荡250-300rpm5-8min以完成纯化。
(5)纯洁的原生质体悬浮在Kao与Michayluk(1975)培养基中,装在培养皿,密度为7×104/ml。当它们变成非圆球形时,逐步稀释渗透剂。
4.关键变值 幼年外植体是取得形态发生成功的重要关键。反复继代虽曾使杏栽培品种成熟芽返童,但不足以诱导从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或直接芽形态建成,如幼苗根和上胚轴观察到的一样。钻似对杏生长率和芽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已知钻加强IAA的促进效应,这是破坏从它的前导物(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乙烯,后者抑制为生长素所促进的生长过程。应不排除Druart(1980)应用于李属成功的技术,从受伤栽培品种根愈伤组织取得芽形态发生的这种可能性。
当前,杏是三个种中仅能在离体培养下代谢山梨醇之一。众所周知糖类经胞间联丝受特殊转移机制的调节,这种机制有识别甚至糖异构体能力。除葡萄糖和果糖能结合细胞代谢外,其它碳源可能转变成这些六碳糖之一。再者,山梨醇(必需转变成果糖)的利用,有赖于特殊酶的活性,这是这种种所具有的(已知苹果是山梨醇脱氢酶)。糖质量不仅对生长率或控制杏玻璃质化有重要性,当研究形态建成时亦应考虑。已知快速生长率和野生胡萝卜培养物胚数间高度显着相关。
如果说杏芽的稳定性和增殖易于做到,但其生根则难。可惜,促进一个难生根种的技术、辅助因子,生长素和环境条件可能对其它种无效。再者,在离体芽培养下,保持切枝难生根特性,如甜樱桃所证实的一样。反复继代可以减轻如苹果,橄榄和杏之例。杏Fe一rragenes成熟芽经约20次继代后,人工培养诱导产生70%以上生根是可能的。暗培是重要的。但不是经常有效。事实上,当用IAA为生长素而无氯原酸时,对杏是必要的,对甜樱桃和酸樱桃有重要助益,其它种如苹果连续光照增高生根百分率。暗培下外植体生根成功与过氧化物酶活性与酚含量有关。
氨基酸源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但它是液培养基中细胞增殖和从愈伤组织诱导形态建成是重要的。另一方面,腋芽发育并不需要,或由于有机组织有能力利用无机氮全部所需氨基酸之故。
(四)展望
细胞培养学家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繁殖杏栽培品种的快速和经济方法,和创造新种质,用于育种方案和杏根砧木。
液培野生胡萝卜的经典胚胎发生,被认为是植物有效经济繁殖的理想目标。其假说是把包着体细胞胚当作人工种子,用机器播种,这种技术对切枝难于生根的种如杏的人工培养繁殖是有意义的。对基因稳定性缺乏认识也是困难。如果不能取得一致性植株,微繁殖用作繁殖新行道树也不合需要。
除快速繁殖外,未来研究将着重于下列领域:
1.直接从大田采集小分生组织(由外植体褐化对杏不是问题),或从离体芽培养结合热处理能生产无病毒植株。
2.诱导突变,用离子辐射处理优质栽培品种诱变以取得自交受孕或迟开花植株,用大田杏休眠芽曾取得成功。离体培养技术有可能减少产生嵌合植株,从而简化着任何突变的分离。
3.应尽可能快的建立离体培养种质库。
这些目标将可在一种培养基上或短期培养进行,其它则需长期培养,由于它需要更有效的体细胞再生。
1.花药或花粉培养取得单倍体,将可简化选择抗性突变系和鉴别,而双单倍体有利于常规育种方案。由于杏自交不育性难于采用常规自花授粉法取得同质性。
2.能选出抗Fusicoccum amygdali(杏最严重为害的真菌)细胞系并再生植株。由于此病原菌的植物毒素(Fusicoccin)业经鉴定,毒素能模拟出病原菌的病征(Ballio,1977),这不是难题。为此可用侵染的细胞过滤液或毒素本身作为细胞系的选择因素,以鉴别抗性细胞系。此外,可用于选择抗旱性细胞系,杏常生长干旱区域。
3.可尝试用4goobacterium rhizogenes把易生根特性导入这个种,可不用异种或异属杂交,后者常易改变品质。这种细菌易于诱导离体培养下生根,由此有可能取得带有有利于根发生的基因的再生植株。用烟草根毛组织再生的植株是可育的,其芽自发生根。也证实了培养在高浓度KIN培养基能生根,正常条件下能抑制烟草根诱导。采用改进的质粒,只保存诱导生根的基因,将能成为取得形态反常少的根毛植株。
4.原生质融合技术可用于从难杂交栽培品种或种或经遗传工程把特定特殊性状引入品种,以取得优质籽实高产杂种。
5.离体体细胞胚培养可直接用于制罐工业,经正确控制可能有的毒素物质后。可用Pence等建议用于古朱力树的方法,诱导发育良好的胚的成熟。其法在培养基中加蔗糖增高渗透性,因而体细胞生长受阻,结果产生一种转化,从多聚未饱和脂肪酸成分转化成饱和的,这是合子胚成熟期间正常发生的。
人工培养杏细胞内有油滴存在,提出有可能从愈伤组织培养体或从人工培养产生的器官提取油分。
总之,离体培养杏是有前途的,不仅快速繁殖无病植株,或保存种质,也可用于作物改良。应考虑研究形态建成,这是限制因子,从而使展望可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Berg,L.A.and M.Bustamante 1974 Heat treatment and Meristem culture for the prodaction of virus free bananas.Phytopathology,64∶320——322.
〔2〕Cox, E。A.,G.Stotzkv and R.D.Goos 1960 In vitro culture of Musa Balbisiana Colla embryos.Nature 185∶403-404.
〔3〕de Guzman,E.V.,E.M.Ubalde and A.G.Del Rosario 1976 Banana and coconut in vitro cultures for induced mutation studies.In∶Improrement of Vegetativelv Propagatcdp lants and Tree Crops through Induced Mutations.pp.33-54.Iotern,Atomic Energy Agency,Technical Dacument,194,Vienna.
〔4〕Mohan Ram,H.Y.and F.C.Steward 1964 The induction of growth in explanted tissu e of banana fruit.Can.J.Bot.42∶1559-1579.
〔5〕Vakili,N.G。1967 The experimental formation of polyploidy and its effecton the genus Musa.Am.J。Bot,54∶24-36.
〔6〕Mehra,A。and P。N.Mehra 1974 Organogenesis and plantlet formation in vitro in almond,Bot.Gaz.135∶61-73.
〔7〕Rugini,E.and D。C,Verma 1983 Micropropagation of difficultto-propagate almond(Prunus amygdalus Batsch)cultivar.Plant Sci.Zetters.28∶273-281.
〔8〕Tabachnik,L.and D.E.Kester 1977 Shoot culture for almond and almond-peach hybrid clones in vitro.Hortscience 12∶545-547.
〔9〕Boxus,P.1978 The production of fruit and vegetable plants by in vitro cultureactual possibilities and perspectives.In∶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K.W.Hughes,R.Henke and M.Constantin,eds.)pp.44-58,U.S.Depa rtment of Energy,Springfield,Virginia.
〔10〕 Chenge,T.Y.1978 clonal propagation of woody plant speci es through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Proc.Int.plant Prop,Soc,28∶139-155.
〔11〕Marashige,T.1974 plant propagation through tissue culture.Am.Rev.plant physoil.25∶135-166.
〔12〕 Skirvin,R.M.1978 Natural and induced variation in tissue culture.Euphytica 27∶241-266.
〔13〕 Skirvin,R.M.1981(The tissue culture of)fruit crops.In∶cloning Agricultural plants via In vitro Techniques(B.V.Conger,ed.)pp.51-139 Chemical Rubber Company Press,Boca Raton,Florida.
〔14〕 Lane,W.D.1982 Tissue culture and in vitco propagation of deciduous fruit and nut species.In∶Application of Plant Cell and Tissue culture to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D.T.Tomes,B.E.Ellis,P.M.Harney,K.J.Kasha,and R.L.Peterson,eds.)pp.163-186.plant Cell Cullare Centre,Univ.of Guklph,Guelph,Ontario.
〔15〕 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1980 Proceednig on The Confer ence on Nars-ery Production of Fruit plants and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Agricultural Research Results,ARR-NE-11,Beltsville,Maryland.
〔16〕Zimmerman,R.H.1983,Tissue culture.In∶Methods in Fruit Breeding(J.N.Moore and J.Janick,eds.)pp.124-135.Purdue Univ.Press West Lafayette,Indi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