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白锈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80页(1108字)
【释文】:
白锈病是苋菜的主要病害。露地、棚室都有发生。棚室发病一般较露地轻,发病严重时病株率30%~50%,减产20%左右,病叶不堪入口,影响苋菜品质。
1.症状识别 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嫩茎。叶片染病时,起初叶片正面形成不规则的褐色斑块,叶背面生圆形至不定形的白色疱状孢子堆,大小不等。随病害发展,病斑褐色坏死,最后破裂。病害严重时,疱斑密布或连片,叶面凹凸不平,最后叶片枯死。嫩茎染病,多扭曲畸形,产生瘤状凸起疱斑,破裂后散出白粉,后期病部纵裂,易折断。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病害由鞭毛菌亚门白锈菌真菌侵染而引起的。病菌孢子堆埋生于寄主表皮下,随孢子囊成熟而逐渐隆起,最后表皮破裂,散出大量白粉状孢子囊。孢囊梗栅状排列,短棒状,无色。孢子囊圆球至扁球形,无色,厚壁,串生于棒状孢囊梗上。卵孢子近球形,暗褐色,表面具网状凸起,产生在寄主组织内。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第二年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或直接产生芽管侵染寄主。病菌借气流、浇水传播蔓延。
3.发病条件 孢子囊萌发的适温为10℃,并要求有饱和的相对湿度。棚、室温暖潮湿,偏施氮肥,病害发生重。
4.防治方法
(1)无病种子及拌种 选用无病种子,或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72%克露可湿性粉剂,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播种后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洒苗床。
(2)加强栽培管理 适度密植,增施磷、钾肥,发病期控制浇水量,避免长时间闷棚,适当提高棚、室温度,降低湿度,可减轻发病。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甲霜铝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上述药剂轮换使用。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5%加瑞农粉尘剂,每公顷棚室15千克喷粉。
(4)清除病残体 彻底清除病残株,集中到棚室外深埋,减少土壤中的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