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与观察手册》第263页(2173字)

[作用·用途] 为阿片受体激动剂。①有强大的镇痛和明显的镇静作用,可引起欣快感。②抑制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过大剂量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③抑制咳嗽中枢,有较强的镇咳作用。④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可促使内源性组胺释放,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扩张脑血管使颅内压升高。⑤兴奋平滑肌,使胃肠及其括约肌张力增加,引起便秘,并使输尿管、胆道、膀胱、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有时导致尿潴留,诱发胆绞痛。⑥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呕吐。

临床主要用于:①镇痛:对各种疼痛如钝痛、锐痛或绞痛均有良效,但对持续性钝痛较间歇性锐痛效果更好。其强镇静作用可改善病人的焦虑、恐惧情绪和睡眠。因易成瘾一般多用于急性锐痛如严重创伤、战伤、烧伤及手术后疼痛的短期治疗。晚期癌肿的止痛。用于内脏绞痛应与阿托品合用;②治疗心源性哮喘,吗啡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又因其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反应性可用于左心衰竭所致肺水肿、肌注或静注本品可有良效;③作全麻及麻醉辅助剂。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但经肝脏首过代谢,血浓度不高。注射给药吸收迅速。肌注10mg后20分钟血浓度达峰值。可透过胎盘。t为2.1h~2.9h。主经肝脏代谢灭活,亦可随乳汁排出。

[不良反应] ①连续使用可成瘾;②治疗剂量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呼吸抑制及嗜睡等;③过量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昏迷、呼吸深度抑制、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吗啡中毒特征)、尿潴留,严重缺氧及血压下降最后死于呼吸麻痹;④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颅内压升高、颅脑损伤,甲状腺机能不足、孕妇、哺乳妇女及婴儿禁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制剂规格·用法·用量] 盐酸吗啡:片剂:5mg/片;10mg/片。美施康定片(硫酸吗啡控释片)30mg/片;60mg/片。注射液:10mg/ml。皮注,肌注,口服5mg/次~10mg/次,1次/日~3次/日。极量:皮下、肌注20mg/次,60mg/日,口服30mg/次,100mg/日。

[用药时注意]

1.连续使用3天~5天可产生耐药性,1周以上可成瘾,需慎用;

2.禁用于六个月以下小儿、乳母、孕妇和分娩时止痛,因其能抑制小儿、胎儿的呼吸及延长产程;

3.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颅脑损伤、颅内高压、急性左心衰竭晚期出现呼吸衰竭时。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炎性肠梗阻;

4.药液不得与氨茶碱、巴比妥类药钠盐等碱性液、溴或碘化合物、碳酸氢盐、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植物收敛剂、氢氯噻嗪等合用,以免发生药液混浊或沉淀;

5.肝功能减退者忌用;

6.胆绞痛、肾绞痛需与阿托品合用,单用本品反加剧疼痛;

7.用于复合麻醉时,静脉注射液稀释到一定程度并缓慢注入;

8.与吩噻嗪类、巴比妥类等镇静药、麻醉剂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剂量过大可致中毒,如必须联合应用,应适当调整镇痛剂的剂量,一般剂量减少1/4~1/3;

9.用药期间应禁烟酒,以免加强中枢抑制;

10.用药后出现眩晕,应卧床,不可从事有危险的工作;

11.术后用药应帮助病人翻身,鼓励病人深呼吸并协助病人咳痰,不可让病人持续睡眠以免发生呼吸道合并症;

l2.对诊断未明确的疼痛,应禁用本品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和治疗。

[给药后观察]

1.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眩晕、呕吐、便秘、尿潴留等情况,特别要注意观察大便次数,如发生便秘应及时导泻处理;

2.吗啡注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腔后应监测观察呼吸和循环功能;

3.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因吗啡能扩张阻力血管及容量血管易引起低血压;

4.与抗高血压药物合用时,可致体位性低血压,应加强监测血压变化;

5.急性吗啡中毒为罕见,其症状有:呼吸抑制、昏迷、瞳孔缩小至针尖样、紫绀、血压下降等,抢救措施为:人工呼吸、吸氧、注射升压药,拮抗剂钠洛酮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