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虾养殖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457页(1830字)
(一)虾苗放养 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南美白对虾放养密度从早期的20万~30万尾/公顷上升到了目前的30万~150万尾/公顷,每公顷水面投放70万~100万尾虾苗的养殖场已不在少数。合理放养是取得高产的重要保证,但放养密度的确定与养殖模式有关。双茬养殖一般放苗量较低,单茬养殖放苗量相对较高。放苗量过高,则商品虾的规格偏小;放苗量过低,则不利于虾产量的提高。采用一次放足、分批捕捞上市的养殖方式,产量和养殖效益均较好,目前已被广泛采用。超高密度养殖对配套的设备要求较高,一般需要具备24小时连续增氧和高位池封闭式流水循环养殖等条件。池塘的配套设施中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应降低虾苗的放养密度,通常以100万尾/公顷以下为宜。
虾苗的高密度放养需要有良好的水质和充足的饲料供应等基本条件作保证,同时虾苗的质量问题也同样不可忽视。受病菌感染的虾苗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极易发生死亡,而且治疗的难度较大,尤其是体色偏灰、体表斑点较多和游动乏力的虾苗放养后的死亡率极高。因此,选购虾苗时挑选体色透明、体表斑点少、能快速游动和离水时有较强弹跳力的虾苗是成功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之一。
虾苗放养时要求清塘后的药性已完全消退,若水质的pH高于8.9,余氯含量高于0.05毫克/升,水温低于18℃,将不利于虾苗的正常生长。
在养成池中,生态环境较暂养池有了较大的改善,幼虾的生长速度和摄食量均会有明显的提高。为维持良好的生长势头,防止南美白对虾发生缺氧,每2000~3000米2必须配备1台3千瓦的增氧机,使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升。
(二)水体环境要求与调控 6月前只注水,在生长旺季的7~8月间,每2~3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量为塘水的1/8~1/7,同时排出底部旧水,使水位保持在1.8~2.0米。塘中无杂草,水色为淡绿色或淡茶褐色。雷雨前加注新水并每667米2泼洒沸石粉10~15千克或生石灰10千克,是有效防止水质突变的措施。每10~15天泼洒大粒海盐1次,用量每667米2为100千克,可提高虾体免疫力及生长速度。待水温上升至30℃左右,每10天泼洒1次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制剂、芽孢杆菌复合菌制剂等,以减少并抑制水中有害病毒病菌繁生。
(三)饲料质量要求
1.使用南美白对虾优质配合饲料 幼虾阶段(体长3~5厘米),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38%~40%;养成虾阶段(体长6~12厘米),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36%~38%。在虾病暴发期间,饲料中应添加免疫多糖、中草药及生物制剂等无公害保健防病制剂。
2.饲料的类型 幼虾阶段使用破碎状颗粒饲料,粒径1~1.5毫米;养成虾阶段使用圆柱形颗粒饲料或沉性膨化颗粒饲料,规格在1.5~2.0毫米×5毫米。
(四)饲料投喂方法
1.投喂次数 每天4次,时间为6:00、12:00、17:00、20:00,沿距塘边四周1.5米处均匀投喂,傍晚20:00一次的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50%~60%。设食台几处,以备检查吃食情况,决定增减日投喂量。
2.投喂数量 虾体3~5厘米阶段,每天投喂量为100~200克/万尾,待长至5厘米以上时,按表4-5进行投喂。
表4-5 虾料投喂情况
(五)日常管理 随时掌握虾情动态,应早、午、晚多次巡塘,观察水质变化情况,虾体活动情况,有无浮头或不正常的狂游、打圈情况,饱食率情况;堤埂有否漏水开裂情况;有否敌害生物混入塘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正确使用增氧机。晴天每天定时在12:00~14:00开增氧机2小时;遇有浮头情况随时开动;阴雨连绵天气半夜即要开动;阴天清晨即开;一般情况下夜间不要开。水质太肥,可用沸石粉来调节水质,并添注新水,泼洒生石灰,防止pH过度下降。